净空法师讲地藏经第二一卷(3)

儒家《左传》里面有一句名言,教给我们辨别什么是妖,左丘明说:“人弃常,则妖兴。”这句话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常是什么?儒家讲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人要把这东西舍弃掉,不要了;换句话说,他所做的不仁


  儒家《左传》里面有一句名言,教给我们辨别什么是妖,左丘明说:“人弃常,则妖兴。”这句话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常是什么?儒家讲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人要把这东西舍弃掉,不要了;换句话说,他所做的不仁、不义,不讲礼、不讲信用,这个人就是妖。无论他在社会上地位多高,他有多少财富,他不是人。儒家认定肯定人的标准,一定要讲仁义礼智信,也就是说做人五个基本条件。在佛法里面自古至今,这些祖师大德们就把五常配在五戒,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由此可知,五戒具足这是人,五戒统统毁犯是妖、妖魔,不是人。现在虽然得的是人身,他造的是妖魔鬼怪的业,将来必堕三途,这是一切大、小乘经里面都讲得很详细。佛法是一切大众公认的人天眼目,是光明的指引,别人修学赞叹,你要去障碍、你要去毁谤,那罪业可重了。

  这地方所说的三类众生,‘恶人’,多半是愚痴之人,愚痴才容易被这些妖魔鬼怪利用,听信他们的妄言,怀疑正法。妖魔鬼怪也有辩才,也有邪慧;《楞严》后面所讲的五十种阴魔,种是种类,将这些魔分做五十类。每一类里面,我们在经里面所看到,如果不是真正通达大乘佛法,确实都把他们看作佛菩萨。他们在这世间有福报,福报很大,有徒众,徒众很多,有势力,他也有护法神,他的身也是金色光明,凡夫哪里能比得了他?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佛菩萨的光明柔和,你接触感觉得很舒适。魔的光明是有威猛,你接触感觉得恐惧,他的光刺眼。像太阳光一样,我们没有办法睁开眼睛久看,久看光里头有紫外线,眼睛会瞎的,所以太阳光决定不能久看。魔光就是这一类。佛光柔和。为什么会有这现象?佛光是从自性慈悲心里头流出来,魔的光还是从贪瞋痴里面出来,所以虽然光明很大,性质不一样,这是我们要晓得。魔利用人,有的时候人也利用魔。人喜欢求名闻利养,魔给他名闻利养,于是魔道、魔法出现在这世间,能令一切众生迷惑颠倒,弃善向恶;这造恶业,不肯修善,舍弃正法。我们常常感触到,许许多多人信邪不信正,听骗不听劝,这真正是经典里面所讲的可怜悯者,真正可怜可悯,他还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是。

  对于他见到善男子、善女人,皈依恭敬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拜佛、拜菩萨,看到有人拜佛、拜菩萨。诸位一定要晓得,凡是见到拜佛、拜菩萨,他是正信好,迷信也好,只要肯拜就好。正信的人现前得利益,迷信的人来生得利益,没有不得利益。《法华经》上讲“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那个“已成佛道”不是现前,也许在无量劫之后。就是他今天迷信,见到佛菩萨,他恭敬供养礼拜,就修这么一次福,无量劫后如果要遇到有佛出世的时候,可能这个因缘就能跟佛出家修行证果,我们在经上看到很多。他并不是很明瞭,也并不是很懂得道理,急难当中情急的时候念一句观音菩萨,念一句阿弥陀佛,功德都不可思议。何况我们对这些道理深深的了解,一声佛号一声心,恭敬作礼、赞叹供养,都是性德的流露。明心见性,性在哪里?性就在这里流露。

  对于修积真实功德的人,修积真正福德的人,他‘妄生讥毁’。“妄”,他是不了解其中的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随著自己的知见妄想,从他的妄想生出来的讥讽毁谤,说这是迷信。这话如果要深入去探讨意思很深,佛教不是迷信,所以迷信佛教的人也不是迷信。你们想想我这话对不对?佛教本身不迷信,你迷信它也不迷信。欧阳竟无说,宗教是迷信,正知去相信它还是迷信,它本质是迷,佛教本质不迷,你要明白这道理。所以佛教,你从迷进去,后来会开悟,如果真正它本质上是迷信,他知进去也被它迷了,这道理很深,很值得去玩味。然后你才能开导一切大众,决定不可以讽刺毁谤,那造的业造重了。你说他没有功德,说他没有利益,实在讲他的功德利益都是无边。你‘露齿笑’,耻笑他,‘面背非’是批评他,当面批评、背后批评,或者你还劝导一些人共同来批评他。末后总结,‘或一人非,或多人非’,非分的批评、非理的批评。‘乃至一念生讥毁者’,这是讲最少,动了念头。下面讲他的果报:

  【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讥毁之报,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罪。】
  果报还没有完,后头很长。这些人往往自以为聪明。佛门里头无论他是智信、是迷信,我们见到都欢喜赞叹。为什么?本质是正觉,迷信的人也得福,跟经上讲的没有两样,功德利益真的是无量无边,无可穷尽。毁谤批评的罪报,也不可思议,也是无有穷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