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地藏经第三卷(4)

今天我们这一会为什么会跑到新加坡来?为什么不在其他地方?我们没有偏心、没有私心,也不是贪爱这个地方。完全是这个地方的缘成熟了,什么缘?这个地方的人,他能信、能解、能行;信、解、行、证这四个条件,这个


  今天我们这一会为什么会跑到新加坡来?为什么不在其他地方?我们没有偏心、没有私心,也不是贪爱这个地方。完全是这个地方的缘成熟了,什么缘?这个地方的人,他能信、能解、能行;信、解、行、证这四个条件,这个地方有。这十几年来我们在这个地方弘扬净土,劝大家念佛求生西方世界,这么多年当中,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个地区,念佛往生的人时有所闻,常常听到。李木源居士非常热心,许多念佛的同修在临命终时,多半是请李木源居士去助念,去帮助他料理后事,他见到的瑞相太多太多了。李居士今天这么发心,他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做得这么认真、这么热心,他那个信愿不是凭空发的,是见到事实才发起的。

  六道三途的苦乐法唯有佛知道得透彻、知道得彻底、知道得究竟,所以佛有能力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帮助我们离苦得乐。这两段经文决定不能够疏忽,这是诸佛如来异口同音所宣的妙法,无上的妙法。这段经文我们可以看作,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世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的总纲领。佛出现在世间干什么?就为这个。

  赞叹之后,诸位再接著看经文:

  【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这是礼貌,佛派他的侍者向释迦牟尼佛问候。礼节,这也是作一个榜样给人看,礼不可废。人而无礼,在这个世间就没有立足之地,但是现在人把礼节都疏忽了。疏忽了,说实在话,佛法修学得再好,果报在那里?果报不在人道,多半在鬼道。到后面讲这些鬼王,把鬼王的因跟诸位说明,你就晓得了。佛法修行的非常好,贡高我慢,没有礼节,感受的果报将来在鬼道里头作鬼王;作《华严经》里面讲,世主里面器世间主,山神、树神、花神、水神这一类的,就走向这些地方去。佛法建立在孝敬的基础上,怎么劝诸位同修要觉悟,孝亲尊师我们才能走向佛道、走向极乐世界。如果这个意念没有,修学佛法走向鬼道作鬼王。如果你更殊胜的,你能走向天道;天道是欲界天,色界天里头都没分,必须要晓得。此地教敬,教礼、教敬。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

  这个地方这是现瑞。‘光明云’里面显理,放光。利根的众生见到光明,佛所有一切教学他都明白,不必要言说,光明表智慧。‘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就是无量无边的智慧,一刹那际全部都展现出来,不需要长时间,刹那之间就把无量无边的智慧展现在一切大众的面前。‘是时’就是诸佛如来赞叹,派他的侍者向释迦牟尼佛问候的这个时候;世尊‘含笑’,放光表法。光从那里出来?真如本性里面本具的般若光明,佛为众生说一切法以这个为根据。佛说一切法从那里说起?从自性本具般若里面流露出来,今天把说一切法的依据一下表现出来给大家看。

  百千万亿说不尽,所以下面略举几条,细说说不尽,略举十条。虽是略举,诸位要晓得跟《华严经》一样表法,任何一句都具足百千万亿光明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听经闻法,讲的人如果是以真诚之心、恭敬之心,就与佛的光明起感应的作用,佛光注照这个道场,就是这个大光明云照在这道场的上空。下面说者、听者生无量的欢喜心,不是他说得好、说得妙,不是的,现在人讲磁场不一样,这是佛的加持、慈悲的加持,光明的摄受。

  别说里面第一句:

  【大圆满光明云。】

  ‘大圆满’别中之总。“圆满”就是一丝毫的欠缺都没有,就是性德的全体流露。这一切众生为什么会起感应道交?众生心跟佛心无二无别,差别在那里?众生在迷,佛在觉。觉的是心性,迷的也是心性,心性没有觉、迷。一切众生里面常说有有情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九法界有情众生;有情众生之外,还有无情众生,我们今天讲植物、矿物,都是自性里头变现出来。《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圆是圆满,同圆种智就是同时成佛,就这个意思。为什么?同一个法身,同一个体性。觉悟的人,山河大地都是自身,跟自己是一体,所以是无条件的关怀、无条件的爱护,这就叫大慈大悲,所以第二句就是大慈悲光明云。必须要晓得佛如是,我们自己也如是。佛今天显现的是不可思议,无量无边的自性光明;我们今天所显露出来也是无量无边的无明烦恼,我们搞的是这个样子,与性德完全相违背,变成一个可怜悯的众生。所以自己要觉悟,要真的觉悟,自己要回头,要受持读诵,依教奉行,这个人才真的回头。这一回头与佛的大光明云就起感应道交的作用。

  第二个是:

  【大慈悲光明云。】

  ‘慈悲’是我们发心所依靠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依什么发心?依慈悲。此地‘光明云’三个字,就是表真心自性圆满的德能,本具的般若智慧。诸佛菩萨,这个菩萨是指法身大士,没有证得法身,这个性德没有显露,光明云没有;他有大慈悲,不能加光明云。加光明云至少是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真正与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就在这一段里面显露无遗,这是事相。四弘誓愿是从这里发的。地藏菩萨发的圆满、发的究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慈悲到了极处。地狱里苦难众生他都要去度,何况其他的,叫普度九界众生。

  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弥勒菩萨没有降生之前,这个当中的空档中时间太长了。这么长的时间里面没有佛出世,众生之苦,我们无法想像。佛菩萨难道没有慈悲心?有。怎么办?佛在这空档里面,把教化众生的事业完全委托给地藏菩萨。佛不在世的时候,地藏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代表人,世尊没有委托给别的菩萨,把这个事情委托给地藏菩萨。由此可知,世尊灭度之后,弥勒未出世之前,对于一切众生用什么方法来教化?《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世尊嘱咐的。地藏菩萨受世尊的委托,不辜负释迦牟尼佛,他确实把这个责任自己承当下来,慈悲到了极处。我们要以“大慈悲光明云”发起上求下化,度自己、度众生的菩提心。

  第三句:

  【大智慧光明云。】

  这是我们修行所依据的。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没有智慧就不能成就,一定要依智慧。智慧从那里来?给诸位说,智慧决定不是记问之学。我听得多、读得多,我记得很多,那是世间的聪明,佛经里面讲世智辩聪。世智辩聪在佛道上八难之一,你糟了难,为什么?落在所知障里面,你那个所知成了障碍,障碍你明心见性,障碍你得定、障碍你开慧。智慧从那里来?智慧一定从禅定里面得来。禅定从那里来?禅定一定从持戒里面得来,这叫三无漏学。大乘法门虽然不重视形式上的戒律,大乘讲是心地戒法,比形式还要殊胜,要真干!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