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一三三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净空法师

十善业道经  (第一三三集)  2001/2/2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133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六面,倒数第二行:

  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

  这一段是讲三十七道品里面的七菩提分,「七觉支」。七觉支一共有七条:第一条是「念」,第二条是「择法」,第三条是「精进」,第四是「喜」,第五是「轻安」,第六是「定」,第七是「舍」。从这些道品里面,我们能够体会到佛说一个名相,譬如说「精进」、说「念」,许多科目里头都有,名称相同意思不一样。所以我们平常读经,特别是讲经,一定要知道这个名相它是用在哪一个项目里头,一定要清楚,才不会把它的意思搞错了。譬如七觉支里面的「念」:四神足里头有「念」,五根五力里头都有「念」,这个地方又有「念」,这个名词在四科里面都相同,但是它的讲法、意义完全不一样。在佛经里面这种情形很多,不能够不留意。

  七觉支的作用,它的效果,经上在此地一句话给我们点醒,『常善觉悟一切诸法』。不仅是觉悟一切诸法,「善觉悟」。通常我们用来对治我们的昏沉跟掉举,采用这个方法。修行人,古今中外这两种可以说是通病,个个人都有的。一种是「昏沉」,精神提不起来,坐在那里,甚至於站在那里,他都打瞌睡。我们常常遇到的,讲经,听众里面有打呼的,睡著打呼的。打佛七当中也常常有这个,在止静的时候,人真的就睡著了,甚至还站在那里经行的时候,他也会走,可是他在打呼。这是属於昏沉的现象,这是障碍,这是很严重的烦恼。另外一种「掉举」,掉举是心里面妄念太多,平常不觉得,好像没有妄念,要是止静一静下来的时候,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妄念。所以有人告诉我:「我不打坐的时候没有妄念,一打坐的时候妄念就那么多。」其实,不打坐的时候妄念也是那么多,没有发觉;到你想静下来的时候,你才发觉你妄念那么多。

  要懂得对治的方法。通常我们也不说「七觉支」,七觉支说得太麻烦了,真是对於佛法有相当契入,会用经典里面这些原理原则。在通常我们使用的方法,如果是妄念太多,一定要静下来,不要照顾妄念;愈怕妄念多,妄念就愈多,决定止不住。妄念起来,用什么方法?不去理会它,把意志,像念佛,专注在佛号上,无论是善念也好、恶念也好,统统不理会,念头转移,专注佛号,久而久之,妄念自然就少了。这是我们通常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很有效。如果是昏沉,轻的昏沉,不是很严重的,经行、绕佛;大家在止静也没有关系,你只要不妨害大众,你可以起来绕佛;甚至於念佛堂不太大,没有地方让你绕佛,你可以起来到佛堂外面绕佛,这是对治的方法。如果比较严重一点的昏沉,最好拜佛。如果拜佛都拜睡著了,没法子了,那就很难办了。所以,一定要提起精神。当然,精神与自己的愿力有很大的关系,一定要发大愿,「愿度众生,愿了生死,愿成佛道」。凡是有成就的人,没有别的,愿力在那里推动他,所以他才能勇猛精进。

  七觉支头一条,「念觉支」。小注里面注的是一般的讲法,这是通途讲法,在什么地方用这个讲法都行,都可以。「念觉支」:「心沉时」,这是心昏沉,提不起精神来,「念用择进喜以起之」。这是教我们方法。昏沉的时候用什么?用「择法」。像我们刚才讲,选择经行,选择拜佛,选择止静,选择专注佛号,这就属於「择法」,你要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对治。如果不知道用方法来对治,你的功夫就提不起来。而方法无量无边,不是一个方法。别人用的方法,我未必用得得力;我用的方法,别人也未必得力。方法一定要契机,不是契大众的机,是契我个人的机。

  根机与习气有关系,也就是说,过去生中你所修学的法门。如果现在所修学的跟你过去所学的是一致的,你就学得很舒服、很顺利,接著再干;如果现在学的法门跟过去生中完全相违背的,就学得非常辛苦、非常艰难,不熟。所以每一个人的根机,与过去生中的修行有密切的关系。佛与菩萨、阿罗汉,他们教化众生为什么容易?他能看得出你过去,所以东西非常契机,知道你过去生中所修学的。我们凡夫,这些善友就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能力要小心观察,从经验当中去揣摩、去观察,然后再做试验。譬如说经教,我们的根性,在大乘法里面这八个宗派当中,我们适合於修学哪个法门,都与过去生中有密切关系。如果契合根性,你这个法门学起来很容易,一帆风顺;如果与过去生中修的不相应,你学得很辛苦,不容易成就,容易退转。所以观机非常重要。可是自己也要帮助自己,初学的时候是可以多涉猎一些法门,那是什么?了解。了解之后,我自己细心想想来选择。

  我以我自己做一个例子。我最初接受的是方东美先生介绍我《华严经》,我读了清凉大师的《疏钞》,非常欢喜,但是不敢学。为什么?这经太大了,我受不了。所以那个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我一心一意想学《法华经》,我搜集了十几种《法华经》的注解。我搜集了十几种,带到台中,跟他老人家要求:「我想学《法华经》。」那个时候正好他开讲《大佛顶首楞严经》。他就跟我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部经?」我说过去我跟他学的,这是没有出家之前,我在台中住了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我跟他学了十三部小部经。我头一部学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我们那个时候的进度是一个月学一部,标准是会讲,上台能讲。一个月学一部,士气高昂,有成就感,一个月就会讲一部了,所以学习的心、学习的气非常旺盛,这在一般佛学院学不到的。我在那里学了十三部经,以后出家去教佛学院,一个学期教一部,佛学院三年毕业我才教六部,我十三部一半没用到。那个地方效果非常之高,学习风气非常的浓厚。所以我学小部经,自己有了把握,但是想学一部大部经。他说:「你目的在这里!那很好,现在我讲《楞严经》,《楞严》的分量跟《法华》差不多是相等的。」他说:「你就学《楞严》好了。跟著我学,免得我还要另外找时间来教你。」我也晓得他的时间非常宝贵,所以我就听从他的教诲,把《法华经》放下,跟他学《楞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