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第八十九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净空法师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十九集)  2000/10/0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89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四面倒数第三行: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从这以下所讲的功德利益,就是前面第一条我们所念到的行十善布施。以施庄严故,就是「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总说,往下都是总说,就不用一条一条的细说了。但是从前面佛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告诉我们,人在这个世间,谚语常讲,「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个意思实在是无限的深广,我们一生果报当中也非常复杂,极其细微的小事情,无一不是有前因的,我们从这里看,你就晓得这个因之复杂。

  同是行布施,这个布施里面不管是大小,舍一文钱也好、舍亿万财也好,无论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十善具足,那个福报是圆满的,没有一丝毫欠缺;十善里头有一条欠缺的,这个果报里就不圆满。看你在果报当中,你还有哪些不如意的事,我们现在一想就晓得了,在修因某些地方有了欠缺,所以果报不圆满。从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能体会到什么叫「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什么叫做「自作自受」,我们才真正明了。这个因果实在讲太细密了,唯有真正体会得、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心才真的安住下来,绝对不会怨天尤人。为什么?动一个怨天尤人的念头,我们又造了不善业,招得来生不如意,这是事实真相。

  佛在经上前面举的这个例子,只是一个概略言之,没有详细,详细要像天台大师给我们解释「百界千如」。为什么?我们学佛学到现在懂得这个道理。单单一个布施里面,布施就具足十善,知不知道?十善每一个条目里面,不杀生这个里面有不杀生的不杀生,不偷盗的不杀生,不邪淫的不杀生,乃至於不贪的不杀生,不痴的不杀生。你这样一观察,那就太细密了。这种观察的方法,天台大师讲《法华经》教我们的,他教我们看十法界,每一法界里面都具足十法界。佛法界里面;有佛法界里面的菩萨法界,有佛法界里面的声闻法界,乃至於有佛法界里面的地狱法界。人法界里面;有人法界的佛法界,有人法界的天法界,也有人法界的畜生法界。每一法界都具足十法界,这就一百界,都是概略的说。一百法界里头,每一个法界又具足一百法界。谁懂得这个道理?谁能够有这种力量去微细观察?「诸法实相」谈何容易!我们今天用浅显的言语来说,宇宙人生的真相,或者说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真相,纵然我们能够在一法界里看十法界,还是看的皮毛,还不是深入。深入观察无有边际、无有穷尽,这个彻法底源,根源没有底、没有边。

  要怎样才能够契入这个境界?古德常跟我们讲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我们从这一句话,像数学里头套公式,「有心不如无心」。法身大士无心,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还是有心。有心为善不如无心为善;有心落在意识里面,无心就是真心,就是真如本性。我们要细心向这个里面去体会。往下这都是举要言之,不必像前面这么细说。前面懂得了,后面你自己就能够体会得了。

  『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把十善落在持戒上。我们也要像前面那样去思惟;离杀生而持戒故,下面总的说,就是『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底下单单就「离杀生」这个别报,佛在此地省略了,让我们自己去想。离偷盗而持戒故,总的果报是一样的,别报我们应当能想得到。一条一条你去仔细思惟,你会开悟。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得,十善业是修行根本。离十善业不但不能生一切佛法,一切世间善法都不能生。在这里我们就想到,世尊为什么在这部经一开端告诉我们,「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一句开示要紧,毫分不善夹杂在其中,就不是佛法。诸位要晓得,佛法是纯善之法。什么是佛法?一真法界是佛法。为什么会有十法界?修一切善法夹杂不善。十法界里夹杂不善,夹杂不善愈少往上升,愈多就往下坠,不就这么回事情?夹杂不善多了,这是畜生、饿鬼、地狱。难道地狱里面的人没有修过善吗?没有起过善念吗?不可能的。一切众生心想、造作都是善恶混杂的,就看他是善多还是恶多。善多恶少六道里面人天福报,善少恶多这是三恶道的苦报,即使是在四圣法界,依旧是善多恶少,他还没有完全离恶。

  什么是恶?妄想分别是恶。极其轻微的恶,就是经上讲的毫分不善。他那个不善真的是一毫一分,很轻的不善障道,障碍你不能入一真法界。我们不懂这个道理,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粗心大意,还以为:「小小戒可以舍,小小不善无所谓,只要大体上不错就行了。」我们常常自己这么安慰。「大体不错」,跟诸位说,是对待社会、对待别人,要求别人不可以太严格,就是佛法也不可以。为什么?要求严格他不来了。讲经的讲堂不是学校,他喜欢来就来,喜欢不来就不来,所以不可以太严格。纵然今天我们讲在一块共修,也不可以太严格。真正严格修行道场,古时候大德他们做到了,他们真像上学一样报名参加的,不是说你喜欢来就来,喜欢去就去,不是的。

  我们净宗往年庐山远公,这是在中国第一个莲社,同参道友一百二十三个人,这是固定的,绝对不是你想来参加就来参加,你想离开就离开,不是的;大家真的志愿,志同道合在一起念佛共修,那一百二十三个人都成就,这是古时候真正修行道场。我们今天念佛堂开放的,这是什么?这是接引的道场;接引广大群众的,要求就不能这么严格。在接引大众当中,有若干时日,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成熟是什么?我们真想往生。这时候行,看看有多少人,人数多少没有关系。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所讲的,他们志同道合的一共十二个人,十二个人在一个小道场里面进修,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志同道合,这十二个人都成就。

  人数最少的,这是一个僧团来说,四个人;换句话说,四个人以上就行了。是把这个事情真搞清楚、真搞明白,我们四个人坚定决心求生净土,这个世间世缘统统放下,那有个小道场,行!确确实实圆圆满满做到六和敬。四个人志同道合不容易找,两个人住在一起都要吵架,都要意见不和,你还有什么法子!你就晓得四个人同心,那是多么困难的事情。然后想到远公当年在世一百二十三个人,真是不可思议。古时候那些道场,或许菩萨示现给我们做榜样、给我们做模范,希望我们能够学习。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