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谈布施与忍辱

布施,净空法师

(990113早餐开示)

 

布施、忍辱关乎成就】

 

金刚经》中,佛虽然说出菩萨六波罗蜜,可是特别着重「布施」与「忍辱」。布施是能舍、能放下,能成就一切功德的因缘。如果没有忍辱,功德就不能持久,也无法保住,所以一定要有耐心、坚忍才能成就。世尊特别强调这两点,道理在此。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自己一生的行持,再看看周遭的一些同修,乃至社会贤达,每个人的成就都不是偶然的,愈是大的成就,决定与这两个原则有密切关联。

 

人肯布施,心量就拓开了;能坚忍不拔,不为外境所动摇,不被自己内在烦恼所扰乱,决定能成功;而成就的大小,与布施、忍辱恰好成正比例。不仅佛如是对我们开示,我们细细思惟观察,确实如此。凡是容易失败的人,都是所谓「世智辩聪」,执着自己的成见,不能反省,不能回头,一味随着自己的嗜欲;即使有一些成就,最后依旧不免失败。

 

【布施是对治悭贪】

 

布施有两个意思:对别人是「施与」,对自己是「放下」。以财布施而言,我们以财物帮助别人、赠与别人、供养别人;对自己而言,是将贪吝财物的意念舍弃。更深一层的意思,是把自己的嗜好、欲望舍弃,将所修积的功德、智慧供养广大的众生。尤其佛教导我们,妄想、分别、执着一定要舍;能放下执着,就是放下六道轮回;放下分别,就能放下十法界;放下妄想,一真法界里的四十一个阶级都超越了,这才是布施波罗蜜的真谛。

 

所以,布施是对治悭贪,妄想、分别、执着都是一切众生严重的贪执。你能放下、能舍,一切殊胜功德就现前;不肯放下、不肯舍,无量无边的罪业也就随之而来。这个道理很深,事相很广、很复杂,我们要是能体会到,就能走出黑暗,走出十法界,迎向光明的佛道。

 

可是妄想、分别、执着的习气,是无始劫来生生世世累积而成的,要放下谈何容易!一般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清楚时,叫他放下,的确是困难;反之,如果将事实真相搞清楚,彻底放下是一念之间,所以佛法确实是「知难行易」。

 

这一念不能转过来,不能回头,是认知不够,所以世尊当年在世才示现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不中断。听佛教诲的大众,据经典记载,有人一部经还没听完,或听几句就觉悟证果。觉悟是明了宇宙人生的性相、理事、因果,这一明了,他的观念就纠正过来,往昔错误的想法、看法消失,正知正见现前,这就是证果。「信、解、行、证」,对上上根人来说,是一而四,四而一,所以他开悟就快速。

 

【听经为何不开悟】

 

佛法称圆顿根性,是一闻千悟、一闻彻悟,这是利根之人。也有一些钝根之人,怎么听也不开悟,纵使亲近佛陀、亲近善知识多年,也不能开悟证果,原因都在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不下。所以,他虽听得多,都变成记问之学,只能助长他的世智辩聪。他能言善道,也说得天花乱坠,仔细观听,就晓得是错误的,与佛所说的完全相违背。他将佛知见变成邪知见,自害害人,果报决定在三途。佛能不能救他?不能,这是自作自受。等到他罪报受完之后,离开三途,再遇到佛法,回心转意才能得度。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