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选择法门应契机

念佛,净空法师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与三宝气分交接,必能发菩提心,是生善益。’三宝的气分,这是说一体三宝、自性三宝,就是觉正净。心里面念念觉悟,正知正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思想见解纯正,没有错误,想法看法正确,与事实完全相应,身心清净,这就是菩提心,“必能发菩提心”,这个实在讲就是菩提心。“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文是觉。菩提心就是觉心,觉而不迷,这是生善益。菩提心,这个觉也有程度上的不同,最大的觉悟,是把我们这个世界现实真正看清楚,真正看明白了。这个世界是什么?佛把这个真相为我们说出,“苦空无常”,这是真的。如果你不觉悟的话,你这个苦空无常没完没了,你不能够脱离,你不但这一生要受,生生世世你都要受,而且一世比一世苦。这是你第一个真正觉悟。觉悟的人跟不觉悟的人,完全不一样,不觉悟的人迷在这个境界里头,所以他搞生死轮回;觉悟的人,他会想办法超越,苦空无常我如何能够把它摆脱掉,那就是真正觉悟的人。

  觉悟的人叫修道,道是道路,脱离苦空无常的道路,去找这个道路。这个道路有没有?有。实际上,这个世间学术是求这个道路的,乃至于今天的科技也是在求这个道路,宗教也是求这个道路,但是是不是真的能解决问题?如果真能解决,释迦牟尼佛不会多事。我们中国古德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释迦牟尼佛何必多事?而是释迦牟尼佛看到许多人都在寻找这个路,纵然找的很像很相似,也很不错,但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他是不得不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离苦得乐,离开苦空无常,这才来找我们。我们必须警觉到,人生一场空,人生一场梦,不要说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现在还没死,等到死的时候你再觉悟,来不及了,迟了!现在就要觉悟。所以有远见的人,不是为我这一生来打算,要为我来生打算,这是个聪明人,这是个觉悟的人。佛给我们说了许许多多的大乘经论、无量法门,都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在理上,在方法上,没有错误,可是这些理论与方法,我们自己要去修学确实有难易不同。有些理论很高、很难理解,方法也很不容易学,所以难易程度不同。昨天我跟诸位提示,这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无始劫来我们的习气不相同,在这一生当中,我们的生活环境不相同,时代背景不相同,于是就有种种差别,因跟缘都不相同。换句话说,我们修行的法门,如果不能针对我们自己的状况,我们在这一生修学就很难达到目标。达不到目标,很可惜!这一生又空过了,这一生没成就。

  佛告诉我们,唯一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得到圆满的成果,就是这个法门。我们看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们,他们的根性、聪明智慧,确实我们比不上,这个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些人对于大乘经教,都用了很长时间去研究、去修学,到最后他一切都丢掉,老实念佛,都归到这个法门。也就是说,在所有一切法门里面,去寻找,找来找去,最后想想还是这个法门靠得住,这个法门稳当,所以最后都归到这个法门。归到这个法门,几乎没有一个不成就,这叫真正生善。

  ‘由此伏灭烦恼,是破恶益’。由此就是因此,因此而伏烦恼。伏是初步的功夫,烦恼虽然有,它不起作用,伏住了,这是初步的定功得力了。定功更深一层,烦恼没有了,灭了。所以这是两层的功夫。像我们这个经上讲念佛的功夫,讲“一心不乱”,一心有两种:一个叫“事一心”,一个叫“理一心”。为什么一心分两种?事一心是伏烦恼,理一心是灭烦恼。所以到你灭烦恼,你那个一心就叫做理一心不乱,假如是在伏烦恼,你这是属于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生到这个地方;如果是灭烦恼,那就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

  虽然有这些阶级之分,可是西方世界很奇怪,四土是平列的,没有障碍,所以一生一切生,一成一切成。这是其它法门里头没有的,这是净土里头最特别、最殊胜的境界。所以诸位要知道,一定是觉正净,我们才能把烦恼伏住,才能把烦恼灭掉。当然念佛是一个直捷的功夫,但是在日常生活行持当中,我们必须要用助缘。念佛是正修,正助双修,这个助缘是什么?就是修施舍,修这个做为助修。我们念念要想着帮助别人,在我们自己能力可以做得到的范围去做,在能力做不到,那是打妄想,那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自己能力可以做得到的,看看这个世界大众需要什么,当我们能力可以做得到的,我们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