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蕅益大师将这一句判作正宗分的开端,开端是释迦牟尼佛提出一个问题,叫着舍利弗,经中凡是提到名字,提到当机人的名字,是提醒他注意,叫他名字,他就很注意。下面就有很重要的话要说,诸位以后读经的时候,只要看到前面有佛叫某一个人,下面的开示就非常重要,特别提醒他。‘彼土何故名为极乐’,极乐世界,为什么这个世界叫极乐?舍利弗没有答复,这部经里自始至终,佛叫着舍利弗给他说,舍利弗一句话也没说过。为什么没说?这是佛的境界,舍利弗没有成佛说不出来。本经自始至终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佛是把果地上这个境界拿来做我们因地修行的依据,所以成就就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这才是真正不可思议。 舍利弗不能答,佛只有自己跟大家说明:‘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受”是享受。那个世界的人所享受的,唯乐无苦。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所享受的,佛把它归纳起来一共有五种受:苦、乐、忧、喜、舍。身有苦乐两种享受,心有忧喜两种受,如果身没有苦乐、心没有忧喜,这个状况叫做舍,统统舍掉了,所以说五种受。舍受有,但是它不长久。假如舍受变成长久,那就得定。所以舍,舍久了就是定。舍受要是永恒的舍受,就叫三昧。很可惜,这个舍是短暂的,不长久,一会儿苦乐忧喜它又起来了。纵然到四禅天、四空天,我们讲的四禅八定,四禅八定还是属于舍受,它不是永恒的。非想非非想处天,这是我们三界六道里面最高的,它的定能够延续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还是有期限的,期限到了,他的定就失掉,苦乐忧喜又现前了,所以它属于舍受,它不是三昧;“三昧”翻作正定,它不是正定。一定要到阿罗汉,阿罗汉这个定功再往上提升一级,叫九次第定,超越三界,那就不会退转,那就永远舍了,那才叫三昧,才叫真正的正定(八正道里面讲的正定)。所以三界六道里没有正定,我们讲的禅定统统属于舍受。极乐世界苦乐忧喜舍都没有,这才叫无有众苦。…… 经【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这一段经文是说明西方世界地利之乐,我们中国人喜欢讲天时、地利、人和,西方世界这三个真的都具足。这是地利,也是说明离苦得乐之益。这一段是讲居住的环境,这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到那里去的时候,居住的环境大致的情况。……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