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认真念佛,正助双修

念佛,净空法师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然诸经示净土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土。】

  这段文是大师为我们在修行方法上做个比较。首先举出这一切经里面所说的念佛方法,千差万别。‘观像’,《般舟三昧经》所讲的是观像念佛方法,在《十六观经》也有。我们特别提出《般舟三昧经》,因为《十六观经》讲观想讲得最多,十六条里讲观想占十二条,所以它是以观想为主,第十三条才是观像。‘观想’,就是《十六观经》,亦即《观无量寿佛经》,它的批注,《观无量寿佛经疏》是智者大师注的、《妙宗钞》是四明尊者注的,注得很好;还有一个批注是善导祖师注的《观经四帖疏》。这两种本子我都讲过,我最得受用的是善导祖师的批注。善导祖师的《观经四帖疏》,在《观无量寿佛经》古今批注之中,它的价值可以跟《弥陀要解》在《弥陀经》所有批注里面的地位相媲美,的确是《观经》第一批注;许许多多的见地,是古来祖师大德没有说过的,我们修净土的人不能不读。在中国佛教史里面,有说善导祖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黄老居士《无量寿经》批注也提到过。如果是阿弥陀佛再来,注这部经;换句话说,那个注子就是阿弥陀佛自己为我们说法,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礼拜、供养、五悔’,都可以用《华严经》做一个例子。《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属于礼拜,“广修供养”就是此地的供养;五悔是讲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这五种方法,都可以说是念佛的方法。除忏悔之外,后面的“劝请、随喜、回向、发愿”,这四种里面都有忏悔的意思。如果不是真正忏悔,这四种方法他不会修的,所以都列在忏悔法里面,所以将忏悔法分做五种。这五种,如果我们用十大愿王来观察,第四忏悔业障,就是五悔里面的忏悔法。“随喜功德”是五悔里的随喜;“请转法錀,请佛住世”,这两种是五悔里面的劝请;“常随佛学,恒顺众生”,这两愿是五悔里的发愿;“普皆回向”,是五悔里的回向。可见得普贤菩萨自己修的、教人修的,真的是修念佛法门,目标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六念’,前面三种是“念佛、念法、念僧”,就是念三宝,后面三种是“念天、念戒、念施”。念天,生天要有生天的条件。天确实有,我们佛法讲天道里面的状况,比任何一个宗教都讲得清楚,都讲得详细。生天不是说信了上帝就生天,这个地方的“念天”,千万不要误会,念上帝就可以生天,那你就错了,要念他生天的条件。佛告诉我们:人一生当中受持五戒五戒清净来生可以得人身。要想生天,要修十善业道,十善业修成功,这才能生天。你要念十善,如果只有修十善,你所生的天不高。生在哪里?生在欲界底下两层,就是四王天、忉利天,只能生到这个地方。为什么?往上去那个条件就很高,往上去要修清净心,要修禅定,定就是清净心;要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你能够修定、修十善、修慈悲喜舍,你才有能力生到欲界上面四层、色界十八层。念天之德,效法诸天的慈悲喜舍,这是念天真正的意思。

  “念戒”,是佛为我们制定的戒律,五戒、八戒、十戒,乃至佛在一切经典对我们的教诫,对我们的教诲,都在戒的范围之内。念戒的功德,帮助我们清净三业,使我们身语意三业清净。

  “念施”,施是布施。它的功德,是让我们真正的断除烦恼。我们的烦恼很多,无量无边,佛菩萨很慈悲,在讲解的时候将无量的烦恼归类,归纳成一百零八类,叫“百八烦恼”,这是归成大类。经上常讲八万四千烦恼,八万四千也是归类的,其实是无量无边。一百零八,在普通讲演时还是嫌繁琐,天亲菩萨造《百法明门论》,将《瑜伽师地论》里面所谓烦恼头数再归纳,归纳成二十六个: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通常讲经讲得很详细的,就是依这二十六讲。一般二十六还是嫌繁琐,讲六个,六个根本烦恼;六个嫌多,再归纳讲三个,这三个是“贪、瞋、痴”,叫三毒。诸位要晓得,所有一切烦恼都是从这三个根生出来的,所以最后归纳成三个。假如这三个再归纳,归纳成一个行不行?行。那一个是什么?贪。六度里面第一个修布施,布施度悭贪。悭吝、贪爱是烦恼的大根大本。我们要想断烦恼,从根断。这个手法高明,枝枝叶叶断,断不了的,要从根本断。用什么方法?用布施。诸位一定要晓得,布施不是便宜别人,便宜了自己,哪里是便宜别人?别人所得的太渺小,自己所得的是真正不可思议,把根本烦恼连根拔除。施,要认真去修,一定要认真,一定要努力,因为这个病根太深,所以修布施非常困难。你初学的时候,等于割肉一样,施舍很难过,很不容易!我修布施,总是自己有多余的才可以施给人,给人家的时候还要比较一下,我有两样,好的自己留着,坏的布施送别人,要从这个地方下手,这个不能算坏事。到你渐渐觉悟,烦恼轻了,以后施舍,坏的留给自己,好的送给人,这是你进一步;更进一步,人家需要,我虽然也很需要,我可以割爱先帮助他,慢慢的把你的烦恼根逐渐去掉,这是三界六道生死根本,所以要常常念着。……

  六念,《观无量寿佛经》也特别提到,《观经》说得很清楚,有三种人应当得生净土。第一种人是“慈心不杀,具诸戒行”,就是“净业三福”的第一条跟第二条,具足这两条的,念佛求生净土一定得生;第二种人是“读诵大乘方等经典”,这是净业三福第三条所说的,第三条讲“发菩提心,读诵大乘”,他念佛求生净土也必定得生;第三种人是“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求生净土”,这种人也得生。他的心清净,与佛的本愿能有感应。我们把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明白了,应当要发心,认真念佛,正助双修。正修就是“信、愿、持名”,助修就是“十大愿王,五悔六念”,那都是事,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教我们弥陀弟子,应当怎样处事待人接物,应当什么样的心态生活在现前这个社会。这样做就决定不错,理事圆融,空有两边都不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