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师:现前心念中以佛愿展现佛陀威神功德 [药师佛十二大愿十(3)

举一个最简单、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就能感觉得到。比如说作母亲的在孩子哺乳的过程中,或者说他刚刚会说话,什么也做不来。我们作为普通的凡夫,自己的心智什么也做不来,就象幼儿一样。但是一旦叫你的母亲,把你的
举一个最简单、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就能感觉得到。比如说作母亲的在孩子哺乳的过程中,或者说他刚刚会说话,什么也做不来。我们作为普通的凡夫,自己的心智什么也做不来,就象幼儿一样。但是一旦叫你的母亲,把你的母亲呼唤过来,那么你所有的需要,不管是换衣服、吃东西、用东西,你的母亲都能满足你,这一声呼唤就能得到满足。

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功德名号亦复如是,就象我们呼唤自己的母亲一样,能得到母亲所有的辅佐。我们来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功德宝号之时,亦会得到如实相应的辅佐。

可是你要清楚一点,你必须把他当作你的法身父母,来养育你的法身,他才能给你真诚地相应辅佐。要不然你是个孤儿,她不是你的母亲,你把她叫来,她也不照顾你。何以故呢?不相应故。

诸佛如来是没有分别心的,对一切众生的呼唤都是真正地清净加持的。所以我们遇到心智难缘,来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功德名号,一念相应即得解脱,念念相应念念解脱,一念相应延续未来永远解脱,永远具足。

这个是要你去真正用用功夫的,随顺随顺这样的愿望的,不断的实践观察的,要大方。

要不然,我们读来读去,就会生疑心的。生疑心也不可怕,我们读佛愿,若疑问:佛说闻名号就怎么样了,听佛愿就怎么具足了,我怎么就不具足呢?你要不断地实践,不要放松,不要丢手,那是有意义的。要是放手了,坦露不了自性,你就没有相应的机会。

实际佛呼唤我们,是来表达我们本身的具足、自心的具足、佛性的具足,来激励成熟我们所谓的如来智慧德相的站立。让我们用自身本来具足的如来智慧德相,来利益世间有情。

这真是一个特别大的转身处,我们作为凡夫随顺自己的感知来观察世间,业相事相来观察世间,观察自己的心理,而不知心智圆满,照耀世间。

就这么个转折,转折过来就富有具足;转折不过来就被事相牵制,所谓的被境转,被业风吹。

转身处,虽然在理论上很好说,可是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蒙蔽的太久了。我经常观察自身,大部分时间可以转折过来,但在一些关键的业习处,就是转不过来。一到那地方心里就蒙蔽了。

我们在实践佛法时被蒙蔽了也不要害怕,蒙蔽的时候你先要觉知自己被业习蒙蔽了,而业习是无常的、无我的、是苦空的,无有自性,那么这样你有出离修行的机会。

就这一点转身处,在我们每一个学佛者的面前是一个发心未发心的根本的大问题。

5、佛愿为引发我们运用自己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

佛的十二大愿,愿愿是想通过事相来呼唤我们的佛心、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本具的智慧德相。每一个愿都有“乃至成就无上菩提”,成就无上菩提是根本的愿望,借助事相令你趣入、令你向往、令你追求这个法则,就是究竟的利益、圆满的利益、真实的利益。

我们遇到每一个事相的圆满,圆满了就坏掉了,圆满了就变异了,圆满了就过去了。每一个事相不断地在变,我们有些人挣的钱花完了就完了;有的人说我年轻,结果年龄一大就衰老了;又有人说我想怎么地怎么地,结果这个事情做完了就完了;有的人贪图好坏,被好坏牵制;得呀失呀,被得失牵制了。过去了就过去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佛陀世尊欲令我等解决根本的问题——就是用心的方式,知心的方式,真妄心的认知。十二大愿每一愿所有要点都是引发我们运用自己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这是决定无疑的。令我们各发无上心,运用无上心,守护无上心,面对世俗间,这样你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学佛者。

有人说,我没有这样的愿望,我只是想做一个学学佛,得到健康啊,给家人带来平安啊,能感觉活得好一点啊……这样行不行啊?这样求人天福报不是不行,这与佛出世的正因是不相应的。由于诸佛如来出世的正因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入清净道业,究竟解脱。

我们说这解脱,不要认为是无意义的、泛空的、没有受用的,不是!他是具足广大的神通力、禅定力、智慧力、方便力、慈悲力,饶益一切世间、无所挂碍。不是没有意义,是你用凡夫心没法涉足、没法想象的。

希望各位菩萨有一个撞击的机会,能撞击你的心灵,来认知这个道理。我们平时就是明白道理的人也在犯业习,也在习惯中,过去的因果相续中不断的生活,但是你要知道:这种业习,或者得失、外境都是无常变异的,都是自性所照见,发心所照见。

发心圆明,周边就被圆明所回施;发心颠倒,就会被业风所吹动,被事相所牵制。这是我们修行者的一个关键的关键,是与佛法相应不相应的根本。

当我们真正的找到了自己所谓的无上菩提心,并运用了这个菩提心,那世间的福德随之而来,不求自得。

求者本来贫瘠,相互闭塞,求之不得。真正地运用佛法的出世善根,世间的利益是不求而得的。我遇到许多这样的例子,这是真实不虚的,不是拿这些东西来诱惑大家,是真实不虚的。许多求世间的安稳,求世间的福报,求世间的利益健康,求世间过得好一点的,反而得不到。

为什么呢?贫瘠的心延续的就是贫瘠,匮乏的心延续的就是匮乏,烦恼的心延续的就是烦恼的结果。我们出离的心就是具足的心,出离的心就是本具的心,本具的心延续出来就是如实的结果,就是本具的妙用、福慧具足的妙用、不求而得的妙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