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日常生活头一个要学随缘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末后这一段,『证无所得』。「无所得,又云无所有」,无所得跟无所有是一个意思,「即空慧」,这是真实智慧,空慧就是「无分别智」,这是大智慧。大智慧里面决定没有分别,要有分别,分别是烦恼,尘沙烦恼,执着是烦恼,见思烦恼。烦恼起来,智慧就没有了。于是我们就明白,极乐世界的菩萨根本就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体无相之真理」,体是体会,这样讲也行,体会无相的真理。也可以说这个体是本体,就是真如,就是真心,就是自性,自性没有相。这个前面我们学得多了,三种现象都没有。「自心无所执着,无诸分别,是曰无所得。」无论是在理体,或者在相象,都不会生心动念,都不会有分别执着。这是什么?真正晓得诸法实相,实相之体就是能生能现,不可得。自性所起的作用,这就是能生万法,《还源观》上讲的出生无尽。这些现象,「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阿赖耶、末那、意识。它们起作用,常常将自性所现的这些相让它产生变化。有几多变化?《还源观》上告诉我们「出生无尽」,那就是变化太多了,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为什么?随着你的念头在变,念头一动它就变了。所以说现象里头决定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决定找不到两个相同的。所以,相是虚幻的,它不是真实的,这是无所得的意思。 「《心经》曰:无智亦无得。」《大智度论》里面说,「诸法实相中,决定相不可得故,名无所得」。「又《涅盘经》曰:无所得者,则名为慧,有所得者,名为无明。」这说得好,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为什么?无所得,你看破了,你放下了,这是智慧,真实智慧。为什么?你对于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你了解清楚了,你在这一切现象里头不起心、不动念,跟菩萨一样。还起心动念你就错了,起心动念是迷了,起心动念是凡夫。所以有所得,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统统叫无明,无明是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你才会干这个事情。真正了解,你怎么会干这个事情?《心经》上所说的,这属于《般若经》,「无智亦无得」,无智是真实智慧。有智,有智就是无明。所以智能跟知识不一样,有智是知识,无智是智能。般若无知,它起作用是无所不知,妙!知识怎么样?知识是有知,有所不知;智慧是无知,无所不知。你看看,它怎么会一样?智能能解决问题,知识不能解决问题。这个道理只有大乘讲得清楚、讲得明白。如果用粗显的话来给你说,为什么有知不能解决问题?有知,肯定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夹杂在里头,那就把问题愈来愈复杂了,搞复杂了,不能解决。无知,不但没有自私自利,连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都没有,他所现的是自性里头圆满的智慧。所以无智亦无得,这是自性圆满的显露。得个什么?他真有得,得什么?他得的是遍法界虚空界,得的是大圆满,不是在里头得一个。这个事情,只有如来、法身菩萨知道,要不然人家学这个干什么?这是一切法里头,至真至实无上的妙法,经教里头称为究竟一乘。这些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要先把它记熟,时时刻刻能提醒自己,这叫观照。 「又曰:有所得者名生死轮,一切凡夫轮回生死故有所见。」你看,我们拼命的追求,我要得到,得到什么?生死轮,这是轮回。起心动念那是造轮回业,你造轮回业,你怎么能够出得了轮回?真正想出轮回,不再造轮回业了。轮回业里头最重的就是执着。执着真放下了,还有分别、还有妄想,他能脱离六道轮回。所以我们就知道,六道轮回的业就是执着。有些人坚固的执着,这是成见。成见放下了,就能够恒顺众生,不再执着。分别心放下了,不但能恒顺众生,能随喜功德,这是真智慧。所以,「菩萨永断一切生死」,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他都断了,「是故菩萨名无所得」,这是真的。菩萨无为而无所不为,虽无所不为,真的是无为。为什么?他无所得。他为什么还要为?为众生,不是为自己,所有一切都是为众生所施设的,没有自己,这是菩萨。为别人,里面也有一分为自己,还是为自己。菩萨是丝毫自己都没有,这一点要懂。菩萨度化众生,所有一切设施决定没有起心动念。他要起心动念,他就堕无明里去了,他就退转了,决定没有。所以,这些圣人的境界,我们完全不知道,我们总对他们怀疑,他为什么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对他一定有好处。祖师大德也随顺我们的意思,说有好处,有!什么好处?提升他自己境界。我们要问,他做这些好事是不是有提升自己境界的念头?给诸位说,没有。他要有这个念头,他是凡夫,他不是菩萨。是不是提升?真提升,无念无为才提升。有念有为只有往下坠落,哪有提升?没这个道理。我们学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头一个要学随缘,什么都好,不要自己有意思,不要自己一定想这样做、那么做,得到这个、得到那个,都不要,你才真正与大乘相应。否则的话,学的是大乘,但是所作所为依旧是凡夫行,依旧是轮回心,大乘真实的利益你没有得到。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你才真得到。 底下,「《涅盘》之说,真究竟了义之语也」。这是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的,《涅盘经》里面所说的,「无所得者,则名为慧,有所得者,名为无明;有所得者名生死轮,一切凡夫轮回生死故有所见,菩萨永断一切生死,是故菩萨名无所得」,这个话真正是究竟了义之说。「又证无所得者,《仁王经良贲疏》曰:无所得心者,无分别智也」。这是《仁王经疏》上的一句话,这真正是菩萨境界。于一切法,六根在六尘境界上,眼对色,耳对音声,乃至于意对一切法,意是念头,真正不分别,就是我们经题上的「平等」。平等是不分别,平等心现前,平等性智,一定没有所得的心。无所得心就是无分别智的起用,无分别智是体,无所得心是作用,有体有用。从用上看到你的体,从体上看到你的作用,这都是修行真实的境界。我们在大乘,我们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当然没到这个境界,生凡圣同居土,生方便有余土。契入这个境界是生实报庄严土,这是禅宗里面所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这个境界,普通人没有。但是我们明白之后,我们要生活当中去练。练什么?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两句话,去认真学习,「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不要过分执着自己的意思。学什么?什么都好,什么都随缘。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