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持戒要知道什么时候开戒,该开不开也是犯戒

净空法师,开戒

净空法师:持戒要知道什么时候开戒,该开不开也是犯戒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饮酒在佛的戒经里面开缘最多,酒属于遮戒,本身没有罪过,不像前面四种,杀盗淫妄本身是罪过,那叫性罪,酒属于遮罪。遮是什么?防范的,酒醉了你会干前面杀盗淫妄,会犯这个罪。所以佛把酒制定在五戒当中,就是根本戒,为了防范杀盗淫妄,是这个意思,所以酒的开缘就多了。

酒用在佐料上没有过失,你烧菜的时候用料酒可以,为什么?它不会醉人。饮酒有节制,这个节制什么?就是一杯,不会喝醉,在应酬的时候一杯,表示敬意,这要看个人的酒量。李老师以前给我们讲《礼记》,讲《礼记》就会讲到郑康成,他给我们大家说,如果每个人的酒量都跟郑康成一样,释迦牟尼佛这条戒就不要了。郑康成很厉害,中国常讲三百杯,那就是郑康成的故事。马融办学校,那就是私塾,他在那里求学三年,学成离开了,老师带着同学到十里长亭送行,每个人敬他三杯酒,大概有一百多人,他就喝了三百杯,三百杯酒喝下去之后,小小的礼节都不失,那真叫海量。所以三百杯的典故是从郑康成来的,这汉朝人,汉朝的大儒。一般人酒醉是乱性,他喝不醉。所以要知道佛这个戒律是防范的。

在佛门里面,有病的时候,因为中医很多地方用酒做药引子,这个可以用,这是治病的,或者是保健的,都可以用。七十岁以上身体衰了,血液循环缓慢,酒能够帮助加强血液循环,所以七十岁以上的开缘,在吃饭的时候可以喝一杯酒。我们那时候年轻不知道,看到五戒里杀盗淫妄酒,可是在寺庙里看到老和尚吃饭的时候放个小杯子,没有人在的时候去闻闻看,是酒,怎么老和尚每餐吃饭的时候喝一杯酒?我们也不敢问。以后到台中跟李老师学,我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我看到某个老和尚每餐饭他都有杯酒。李老师说那是开缘,他七、八十岁了,需要帮助血液循环,这个可以。才知道戒律里有开遮持犯,那个开缘一定要懂得,该开不开也是犯戒,该持不持也犯戒。持是什么?不准你开的,你一定要遵守的。不懂得开遮持犯,你没有办法持戒。所以戒律是活泼的,活活泼泼,一点都不呆板。

我有一次在北京,那个时候我常到美国去,遇到美国一个华侨,跟我同姓,徐先生。他在旅馆里办喜事,刚好我也住在那个旅馆,下楼梯的时候碰到了,他说他儿子娶媳妇,请程思远做证婚人,他临时看到我,把我拉去也做个证婚人。媳妇是日本人,所以来的宾客都是日本政界的、商界的,政府官员很多都参加。程思远那时候是政协副主席,给他们做证婚,也把我拖去证婚,两个证婚人。证婚人可以说话,要致词十分钟。我说好,我去,趁这个机会把佛法给大家介绍一下。程思远的女儿是电影明星林黛,他是林黛的爸爸,林黛长得很像她爸爸。所以我就给大家讲了十分钟,大家听得很欢喜,这是机会教育。临时拉的,也没有给我做素菜,把我拉上桌,我也陪大家喝一杯酒。旁边有一位叫廖承志,廖仲恺的儿子,他们大概都是部长阶级的,跟我坐在一起:出家人可以喝酒?我说可以。那这个我们也都可以学,他马上就不一样了。我只盛一杯,你不要给我添。所以大家欢欢喜喜。我吃肉边菜。他说学佛这么自在,这么潇洒!我说是!他说那这不难。他们以为很难,以为戒律是吃人的礼教。我说活活泼泼,给他讲开遮持犯。临时遇到的这种场合。所以皆大欢喜。

念念帮助众生,帮助他们认识佛法,帮助他们了解佛法,帮助他欢喜佛法,然后再帮助他们学习佛法,这就对了。你说我犯戒堕地狱,我愿意堕地狱,我要救这些人,我要成就这些人,这是菩萨道!这戒决定不能破,破了我要下地狱,我不破戒我会上天堂,自私自利。所以这个里头中国古人讲的情理法面面都顾到,大乘菩萨,活的,它不是死的。所以一定要明白这些道理,菩萨生活得才快乐、才自在、才幸福。一般人为什么不敢学佛?看到戒律定得那么严,我要一学佛,我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他怕这个。给他讲清楚、讲明白,酒决定不能喝醉,喝醉乱性,这就有罪过。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