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奥禅师:佛陀对弟子及教法的期许(5)

为什么呢?因为透过禅定而完全开发的心,能产生透视涅槃(生死轮回的终点)的卓越智慧,并且能息灭所有烦恼与痛苦。因此,我们必须以戒为基础而修行止禅与观禅。修行止禅与观禅时,我们必须修行四念处: 身念处(ka

为什么呢?因为透过禅定而完全开发的心,能产生透视涅槃(生死轮回的终点)的卓越智慧,并且能息灭所有烦恼与痛苦。因此,我们必须以戒为基础而修行止禅与观禅。修行止禅与观禅时,我们必须修行四念处:

身念处(kayanupassana-satipatthana)

受念处(vedananupassana-satipatthana)

心念处(cittanupassana-satipatthana)

法念处(dhammanupassana-satipatthana)

什么是“身”呢?修行观禅时有两种身:色身及名身。色身由二十八种色法组成,名身由心与心所组成。换句话说,这些是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与识蕴。

至于止禅法门的对象,例如:安般念(入出息念)、三十二身分、不净观、四界分别观等也称为身。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也是色法的组合。例如:呼吸即是一群由心产生的色聚。如果分析这些色聚,我们将发现每一色聚里包含九种色法,即: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香、味、食素与声音。同样地,身体骨骼也是色聚的组合。如果是一具有生命的身体骨骼,它共有五种色聚。当我们进一步分析这些色聚时,它们包含了四十四种色法。

在身念处方面,佛陀教导两种修行方法:止禅与观禅。佛陀在身念处中提到安般念、三十二身分、不净观等,所以我们修行安般念时即是在修行身念处。止禅法门皆属于身念处。当禅修者修行止禅成功之后,他转而修行佛法观禅,辨识二十八种色法,那也是在修行身念处。

在修行名业处的阶段,当他辨识感受时,那是受念处。当他辨识心时,那是心念处。当他辨识触心所时,那是法念处。但是,只辨识受、心与触并不足以达到观智,还必须辨识与它们相应的其余名法。辨识名与色之后,也必须辨识它们过去、现在、未来的因缘,这是缘摄受智。证得缘摄受智之后,正式达到观禅的阶段时,我们即可强调色、或受、或心、或触。所谓“强调”并非指我们只辨识一种法而已。我们可以着重于辨识色法,但也必须同时辨识名法。然后,当我们辨识名法时,也正是在辨识受、心及法。

我们也可以强调感受。然而,单单辨识受是不够的,我们也应当辨识与它相应的名法、依处(根)及对象(所缘);依处及对象是色法。心念处与法念处的修法也是同样的道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