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以为没有因果报应,这是最可怕的

因果报应,净空法师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529集

 

   「甄辨尊卑,不失其节,是名礼」。礼是讲名分、讲尊卑、讲上下,礼讲节度,所以不失其节。譬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现在国家规定的礼节,最敬礼是三鞠躬,这就叫节,最敬礼。你要说我四鞠躬好不好?四鞠躬超过了,超过了什么?超过有点巴结的味道,这就不合礼了。我两鞠躬,不到。不到是傲慢,过分了是巴结,都不合礼,一定要符合这个节度。所以礼叫规矩,它一定有节制的,不让你超过,也不让你不到。不失其节这就是懂礼。「盖谓能判别是非,所行合宜,是为义。能知尊卑大小,不违准则,是为礼」。违反礼义,就叫无礼无义。这个人没有知识,不知道尊卑上下,没有节制,这是不知道礼、不知道义。

  『不可谏晓』,「谏」是劝、规劝,以道正人,是劝导他。这种人他不接受你劝谏,你劝他,他还要责怪你。「晓」是晓谕,是教导他。现在社会上不可谏晓之人太多,他喜欢你赞叹他,他不喜欢你批评他。他认为你对他的规劝是伤害他、是羞辱他,不但不能接受,反而他仇恨你。所以在这个社会与人相处,要懂得察言观色,不小心就跟人家结怨了。结怨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无心,别人有意,你是好意,人家认为你是恶意。你劝告他,「希望你改过自新」,是好意,他怎么?他认为你在挖苦他,你在讥笑他,这个麻烦就大了。有意无意,这些事情常常遇到,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所以自己要修好。我们没有智慧,没有这个能力,跟大众相处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笑面迎人,人家不管说什么,「阿弥陀佛」,这个好!这把阿弥陀佛送到他耳朵里去了,一历耳根你永为道种。有过不要劝,念佛,恭恭敬敬,和颜悦色,把佛号念给他听。这个方法真的叫自利利他,有百善而无一害,这个要学会。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这叫六亲。「《显扬大戒论》」,这个里头说六亲跟这个说法不一样,我们现在讲六亲都是父母兄弟妻子,《显扬大戒论》里面讲六亲,「为身上三代,谓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身下三代,谓男女(就是儿女)、孙男女、曾孙男女」,这两个说法不一样。『眷属』,「《无量寿经钞》曰:六亲之外,名为眷属」,眷属就多了,这个六亲是直系的关系,父母兄弟妻子。《显扬论》里讲得也很好,都是直系,从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下面到儿、孙、曾孙,这都是直系的。眷属那就多了,父亲兄弟是伯叔父,祖父的兄弟有叔祖、伯祖。他们还有的儿女,我们就是堂兄弟、从兄弟、再从兄弟,这个就都是属於亲属关系,中国人所讲的九族,那都叫亲属。「资用者,指资生所用之物,如财米」,这是生活必需品。「如是恶子,於六亲眷属,所须维持生活之必需品,全然不顾」,故云『资用有无,不能忧念』。

  这在现在已经很平常。过去,父母养育儿女,儿女确实知道养育之恩,知道报恩,知道孝养父母,现在没有了。这是受外国文化的影响。外国人,儿女没有养父母的义务,十六岁就成年了。我住在美国,有一次遇到一个朋友,中国人,他的小孩离家出走,他到警察局去报案。警察问:你的儿子多大?他说十八岁了。十八岁你还管他?十六岁走了就不管,他已经成人,他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你就不要去找他了。所以在外国,确确实实,小孩十七、八岁离家走的太多了。走了之后,如果他还想到他的父母,过年过节给他寄一张贺年卡,父母拿到了,欢喜得不得了,我儿子还没有把我忘记。见面难了,不容易,走了之后可能一生不会再见面,像小鸟一样,长大飞走了。跟我们中国文化完全不一样,中国讲求的是三代同堂、四代同堂。所以中国人有亲情,外国人没有。外国人到老年的时候非常可怜,孤单,住在老人公寓里头,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来看他,孤单。生活,国家养老,物质生活没有问题,精神生活一点都没有。所以老人院里老人自杀很多。他为什么自杀?想到他为什么活著?活得这么孤单,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这种非常非常可怜,我们能想到。外国人没有亲情,真的,完全从小训练成的自私自利。他只有自私自利,他不知道利益别人,别人也不会利益他。我们看得很多,在外国读书,在外国工作,父母有时候到外国去看他,馆子里面吃饭,各人付各人的钱,外国风俗是这样的。许许多多人把儿女送到外国去读书,结果以后,读完之后都变成外国人,亲情没有了。所以这「资用有无,不能忧念」,真的。

  「於父母之恩,师友之义,悍然不顾,无动於衷」,故云『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这在西方社会你就看得很清楚,而且什么?每个人都认为这是正常的。你要讲到这个,他都感觉到奇怪,你们怎么会有这种观念?这就是东西方文化不同,东西方人生的意义不一样,人生的价值不相同。但是西方人非常羡慕东方,中国人、韩国人、在日本,还有三代同堂,跟父母住在一起,父母儿女都住在一起,外国人看到很羡慕,这种天伦之乐他们永远享不到。他们养的小孩,十七、八岁就走了,再也找不到。他小孩在外面结婚,将来生的小孩是他孙子,不认识。所以经上讲的「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这在外国人看到这两句很奇怪,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他们心目当中只有自己,没有父母,也没有师友,一生完全是为到自己的名利。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