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行事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这律仪两个解释得也很清楚。通禁制止,也就是说,对于一切的恶事、恶的念头、恶的行为,佛是完全把它禁止,这是律的意思。造作有相,这是仪。有相,这相是相好。「综上之意」,综合上面所讲的意思。「依止戒律」,我们讲依靠,依止是依靠的意思,以戒律为我们言行之依据,我们的言语,我们的造作,必须依照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落实在我们身口意,落实在日常生活,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叫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淨戒之一。」三聚淨戒,底下说什么叫三聚,这是戒律裡有三大类。三大类,第一个就是「摄律仪戒」,所以它是三聚裡的一种。譬如我们受持五戒、八戒(也叫八关斋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这些戒律都是属于叫律仪戒。第二类,「摄善法戒」,律仪戒裡没有的,没有说到的,但是它是善法,菩萨一定是断恶修善。譬如吸烟,吸烟律仪戒裡头没有,所以有人就说了,佛这个戒上没有说不吸烟,那更严重的,吸毒,鸦片烟、吗啡这些,戒律上没禁止,我们可不可以?不可以,为什么?它那个不是善法,吸毒有害于健康,这不是好事情,虽然戒律裡面没有,也要遵守,也不可以。这就是把戒律范围扩大,只要是一切善法,「以修一切善法为戒」,这个善法是利益自己的,对身心健康有益处的,佛虽然没有说,也要遵守。第三,「摄众生戒,又云」,还有一个名词叫「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饶是丰饶,益是利益,对一切众生有很大的利益,佛没有说,要不要做?要做。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人类的这个事情不能不做,你不做就违背佛陀的教诲,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就不能成就,往往会把事情做错了;有智慧辨别是非善恶,在行为上也要用智慧节制自己,所谓善巧方便。在家跟出家就不同,譬如今天社会就动乱,在家菩萨他可以去参政,出家菩萨决定不可以,这就不一样。出家菩萨怎样帮助社会?讲经教学,对社会展开劝化。佛门有例子,国家有灾难,你看佛经裡头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国王发起礼请这些出家的大德来帮助社会化解灾难。用的什么方法?全国,经上讲「百位法师」,那个「百」不是一百个人,是圆满,今天讲全国。全国这些出家人严持戒律,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做模范,讲经教学。这就是说,要出家人起来,身教言说,要讲经,要做出好榜样,针对社会的状况,佛菩萨在经典裡教导我们应该怎么做法。这个社会缺乏伦理的,跟大家讲孝道,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社会秩序溷乱,要劝人遵守国家的法令规章,要遵守伦理道德,因果定律,用这个来劝导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