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谈烦恼习气

△ 凡夫自无始以来,在三界六道熏习的都是感情,立时断掉,谈何容易!必须听经研教,慢慢熏习。感情是假的,不通教理的人临命终时,对亲眷恩情不断,无法放下,难望超生善处。学道要少攀缘,断

△ 凡夫自无始以来,在三界六道熏习的都是感情,立时断掉,谈何容易!必须听经研教,慢慢熏习。感情是假的,不通教理的人临命终时,对亲眷恩情不断,无法放下,难望超生善处。学道要少攀缘,断情不断慈悲心,增长菩提心,将世间意识断除,没有人情的牵累,没有物质的挂念,才有成就。

△ 烦恼是修道的障碍,对治的方法是念烦恼之种种性,而不要念烦恼之相。如常常想某某冤家对头给我气受, 越想越气,就是烦恼;如想与人好,对他有特殊的喜欢,也是烦恼。六根接触六尘如如不动,果不动心,生死即了。

△ 烦恼即菩提,千万不要误会,必须建立在离世间上。如何离世间?世间是由分别执著而来,以转识成智说,前五识及第八识是随著第六七识而转,六识是分别,七识是执著。无分别,第六识即转为妙观察智;第七识是人我执、法我执,不执著即转为平等性智。第六七识一转,因而前五识变为成所作智,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凡是帮助我们离开分别执著的即是佛法,如果是增加我们分别执著的即是魔。

△ 果报有苦有乐,苦乐二字是相对的。讲到真正的离苦得乐,见思烦恼断了才行,如果只是生天,天福享尽还是要受苦报。断见思惑不简单,要以圣教熏习。幸亏佛还告诉我们一个净土法门,只要有决心一定可以离开这个苦恼世界,往生净土;其他种种法门,都要断除见思惑才能修成。眼前世间上种种享受均不是真正的福报,大福报是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聪明人现在的财色名食睡都不要,只求临命终时不害病,预知时至,佛菩萨来迎,端坐而化,这样今生才不白活。

△ 凡夫终日忙禄,应酬既多,回家又不摄心静虑。虽然每日早晚两课,而心中未曾一刻安宁;尽管念诵,妄念依然压倒正念;亦从不体会到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等道理。因之修身多年仍然随境而转,自己作不了主,得不到佛法的益处。此皆由於从来未曾摄念观心,从未於不著相及二边不著的道理体会了解,以致如此,实为可怜!至于现在工业社会,一般人民一天忙到晚,只顾如何赚钱,在功名事业方面或有一番成就,世俗人羡其能干,称誉备至,其实此种人最可怜悯。因其一心向外驰求,实与佛法根本教义背道而驰,纵能在今世富贵双全,岂能保持永久?辗转下劣乃必然之结果,可悲也矣!

△ 住的地方认作是自己的家,就被圈住了,应当作旅馆,住一天算一天,就自在了。在家人如此,出家人更要作此想,如以为那个庙是我的就糟了!自己如果有一个住处就不能遍法界现身,现在住所只能作自行化他的处所。一切相重在受用,不在所有权,有主权就受主权的约束。买一辆小包车要有存车的地方,保养管理,还要洗车、擦车、上油、缴各种税捐,办理保险,种种手续麻烦极了;若要雇司机开车,还要替他安排宿舍,问题更多,等于替车服务,被他拖累。不如坐计程车,招手即来,付钱即去,……。住公家配的房子,住一天算一天,既不要付房租及修理费,也不要纳房捐,我活着的时候用它,死后谁住都行,岂不自在,何必买房子为儿女置产业?须知儿孙自有儿孙福,他如果有福报,他还能看得上这所公寓吗?

△ 何为自利?盖大庙,香火盛,四事供养无缺,此是自害而非自利。断烦恼,证菩提,不求名闻利养是自利,古来出家人自称为贫僧,现在有大福报的出家人已经离开了正道。利他亦如是,应在道业上利他,帮助他成无上道。修行人幸勿错会自利利他的真实义。

△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有何意义?如仅为了衣食利禄,则人生毫无价值可言。争名夺利必须心毒手辣,造诸众罪,来生更受苦报,人无智慧必走此路。贪心断了即了生死,依金刚经说身命尚可布施,还贪什么?自杀的人太可惜,既然自己生命都不要,为何不牺牲一切,为众生做点事,把这一生的精神体力供献给社会国家,服务人群。先从身见上转,转为妙观察智。一切万法如梦幻泡影,得无欢喜心,失无惋惜心,无得失之心即了生死,无得失之心即大自在,现在就干,即与佛菩萨一样。

△ 我们为什么要生到这个世界来?佛说我们来是受果报的,因为多生来所造的业必须要受果报,因业而来,不得不来。还有一种人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教化众生而来。所以这个世界如同一个大监狱,里面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犯人,一种是管监狱的教导师。

△ 凡夫的五阴是业报,人身就是为酬业而来。前生造的业,这一生要受果报。既知是受报,对现前环境应泰然处之,逆来顺受,要心甘情愿地承受,且不能再造新业。所以佛给我们开示念佛法门,念佛与六道均不相应,仅与极乐世界相应。

△ 学佛不能自暴自弃。我们发菩提心,时时刻刻存心度化众生,那么当下就是菩萨,护法龙天都会在四周保护。菩提心增长了,烦恼自然就会减少;烦恼减少,自然得到清凉自在。我们可以试验一下,只要有七天的功夫,必会得到清凉自在,时间再长当然更好。

△ 吃亏上当心中要平净,不要起分别,吃一点小亏即念念不忘,斤斤计较,烦恼绝不会减轻,只有日日渐增长,苦海无边。须知因果通三世,没有凭空而来的吃亏上当,总有其来龙去脉的道理;自己万万不可欠他人债,一切债务无论是金钱债或人情债要尽速了结,因果丝毫不爽。

△ 佛光有三种人见不到:(1) 凡夫见不到。清凉大师特别加以注释,谓此指愚痴之凡夫见不到。(2) 知见不正的人,即相信邪魔外道的人,与佛无缘故见不到。(3) 佛门内,学佛而无深解者见不到。

△ 修道之人目的在续佛慧命,自己专心苦修,不拉拢信徒、沾染世法,不必怕没道粮,果真心在道上却没饭吃,韦陀菩萨要负责任。要相信佛语,最可靠的是佛而不是人。

△ 爱是大烦恼,从无始劫来生死轮回之苦,均是受了爱的害,现在还不肯舍弃,真是愚痴!布施以修舍,佛经中有所谓“一切施”,施舍到了极处,爱根自然能断。

△ 家是贪爱束缚的根本,一般人都免不了。无家,孤苦零丁,是苦;有家,上有父母下有妻子,仰事俯畜,苦上加苦。就修行之成就来说,出家在家没有区别。菩萨知家是空的,家庭的集合也是因缘的凑合,故不会受家庭的系缚。不明此理,家庭只有情爱与烦恼;明此理,要教导一家人深信佛法,净化家庭。

△ 学佛人若贪欲多必然妨碍道心,钱多会使道心不坚,因有牵挂必发生障碍。

△ 如环境许可,公私事务一概不作,放下万缘专门修行,这是一种福报。而为了家庭生活必须工作,亦未尝不可修行。作事与修行并无妨碍,事情照作,但不要著相,作完就了。照金刚经上所说的,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了知一切事均属梦幻泡影,二十四小时都作如是观,就容易成就。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