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仙人就忆念阿私陀仙人的名号。阿私陀就出现。出现以后,国王说:「请您老人家,为我儿子看看相。看他到底会在家,还是出家。」阿私陀仙人一看以后,痛哭流涕。他说:太子决定要出家的。说:「怎么知道呢?」他说: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但是没有八十种好。你看太子他每一个相,长的恰到好处。一一相具足八十种好,这是不共于转轮圣王的地方,你看眉毛,他三十二相,但是每一相当中又特别的精妙。他决定出家的,而且他决定要成就佛道的。「你为什么要哭呢?」他说:「我今生已经一百二十岁了,我的寿命也没有多久了,我不能等待佛陀的出世,蒙佛陀的说法,宣说真理来开发我的智慧,我为我自己感到悲伤。」所以我看到这段故事,不容易。阿私陀仙人生在佛的时代,要见佛一面都不容易。「佛在世时我沉沦,今得人身佛灭度;忏悔自身多业障,不见佛陀金色身。」我们一个人在生命当中能不能见佛,这跟佛陀没关系。我们自己跟佛陀结的缘不够深,忏悔自身多业障。阿私陀仙人看了就很悲伤,好不容易有佛陀的出世,太阳的光明出现,但是我要死亡。这样子的预言,就让净饭王一个警惕。 净饭王是个世间人,希望佛陀能够继承王位,把我迦毗罗卫国发扬光大,能够统领四印度的,作转轮圣王才好。因此净饭王就盖了四个宫殿,春夏秋冬。春天住这宫殿,夏天住这个宫殿,冬天;秋天。希望能用舒适的环境来引诱太子使令他不出家,乃至于在太子十七岁的时候,就为太子纳妻。 「游于后园,讲武试艺。」就是要比武,为什么要比武?因为当时净饭王看到隔壁国家,有一个国王叫持杖的一个女儿叫耶输陀罗。 耶输陀罗,容貌端正,具足德行。因为当时有八个国王同时向她求婚,持杖国王想,我要答应一家得罪七家,那不得了。七个国家来打我,我国家要灭亡。怎么办呢?公开比武,谁得胜就嫁给谁。公平。 游于后园。比武的地方,在后花园比武看谁得胜,当然是释迦牟尼佛得胜。用射箭的方式,箭靶摆在四十里的地方、六十里、八十里、一百里。我看【大藏经】,提婆达多有参加,提婆达多他把箭拿起来,射到八十里。其它射到六十里,提婆达多射到八十里的箭靶,佛陀的箭摄到一百里,结果就释迦牟尼佛得胜。下面这一段很重要,「现处宫中,色味之间。」这个现就是示现。示现处在王宫当中。色是色尘,歌舞唱伎。味就是饮食,美好的饮食,美好的这些色尘。我们对于佛陀纳妻这件事情的看法,一个四果的圣人,他内心当中跟色声香味触法一接触的时候,「如鸟飞虚空,踪迹不可得。」他能够对一切法不受。阿罗汉不管染污的境界,清净的境界,一接触,他心中不受。他的心是「游于毕竟空」,何况是佛陀呢?一个区区的四果尚且有这种境界,佛陀怎么会是去受用色味这种境界呢?所以这个地方就有一个「现」,示现。就是说,佛陀内心当中的境界是游于甚深法性三昧。但是他必须要经过这个阶段,才告诉众生,五欲是苦的。一定要经过纳妻的因缘,最后才会选择出家。这让众生知道佛陀有经过五欲的过程,最后他才觉悟,原来爱是苦本。 五、出家相。『十九岁出家,参访五年,苦行六年,在三十岁的时候成道。』 佛陀是十七岁纳妻,在两年当中的因缘就出家。十九岁出家,出家以后,有两个阶段,第一个、他先苦行林,参访外到仙人参访了五年。五年当中学习四禅八定。从初禅、二禅、乃至于四空定,全部都学会。后来觉得禅定不究竟,如石压草。内心当中只有禅定,没有空性的智慧,不能解脱生死,就离开了苦行林,自己修苦行,自己修了六年。总共是出家十一年,就在三十岁的时候成道。 『经云:「见老病死,悟世无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宝冠璎珞,遣之令还。舍珍妙衣,而着法服,剔除须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 这当中有两段。第一段讲到出家的因缘。佛陀在一个美妙的富贵家庭为什么出家呢?见老病死,悟世无常。见到真理,诸行无常。【藏经】上说,释迦牟尼佛在太子的时候,当然春天,这个气候有他适合的宫殿,夏天炎热,有他适合的宫殿,春夏秋冬,都有适合的宫殿。五欲的境界都是非常的美妙。有一特殊的因缘,释迦牟尼佛到城外去游玩,见到四种人。 第一个是见到老人,他看到这个人容貌丑陋,体力衰微,拿着拐杖一拐一拐的。第二个看到病人。躺在地上,全身颤抖。第三个更可怕看到死人。四个人扛着一个死人,眷属在一边哭泣。他就就想,我现在是种种的快乐,但是有一天老病死这三个法,迟早在我的身心要出现的。这个时候,他看到一个出家人,威仪具足,身心寂静。这一对比起来,他就生起了出家的念头,就是见老病死,悟世无常。基本上,我们追求安乐,学佛离苦得乐。但是我们看经典上,佛陀不赞叹人天的安乐,虽然它也是善业所感,五戒十善得到身体的健康、眷属的恩爱,得到种种财富地位。但是这人天的快乐。在【瑜伽师地论】上说有三种障碍。 第一个、烦恼会障碍你。你在受用世间乐的时候,你心中扰动,贪瞋的烦恼扰动。你心不寂静,能够算安乐吗?在佛法的意思,安乐一定是以寂静作基础。一个人生病,吃再好都没有用。你内心当中在受用欲乐的时候,有烦恼活动,烦恼破坏你的安乐。 第二个、业障。你在受用五欲的时候,容易造罪业,杀盗淫妄的罪业。业力破坏你安乐。一个造罪的人,心不安。这个很明显的,你去佛堂拜佛诵经,造这个善业,你心安。你造亏心事,但没有人知道,但是你就是心不安。这个罪业在你心中,他就是让你不安,违背我们的佛性。所以罪业破坏我们的安乐。 第三个、报障。你果报体会老病死,当你老出现的时候、生病出现的时候、死亡出现的时候,破坏你的安乐。世间的欲乐,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就是说世间的安乐,它虽然是甜美的食物,但是这当中有三种毒药,一、烦恼。二、罪业。三、老病死。你刚吃的时候很甜美,但是迟早为这毒药所害。为烦恼所害、为罪业所害、为老病死所害。佛陀告诉我们,三界是苦的,意思就是在这个地方,因为它无常。无常就是苦。诸行无常,就是苦。为什么呢? 经典上讲一个譬喻,一条船在大海上开的很快,船上的人,在那地方唱歌、跳舞、又吃又喝的,很快乐。但是这条船的掌舵者,不在了,这条船已经失去控制,一直往前冲,它迟早会撞到暗礁的,迟早的,因为已经没有掌控者。比喻说,我们虽然得到暂时的安乐,但是我们善业的力量迟早结束的,随时罪业就会出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