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忆念“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我们一个生命会出现,母亲的十月怀胎,生出来以后我们自己又不能独立地生活,我们的食衣住行完全要靠母亲的帮助,我们吃母亲的奶,从小到大到我们能够处理自己为止,我们要完全依靠母亲的照顾,一天都不能离开母亲。所以我们念恩,我们忆念母亲对我们的恩德。换句话说,虽然这个有情现在已经不是我的母亲了,但是他过去做我的母亲的时候就像我今生的母亲一样,对我的照顾是没有差别的。时间不断地变化,每一个人因果也不断地变化,但是不能破坏他是我母亲的事实,他曾经对我有恩,这件事情是不能改变的。我们要忆念她做我母亲的时候对我的恩惠。 报恩。我今生有一点能力了,我应该尽我的能力作出一些行动,来报答我过去的母亲,来报答他对我的生育之恩,养育之恩。我们透过对无量生命的观察,如实地知道一切众生都是我的母亲,她做我母亲的时候施给我很多的恩惠,所以我应该报答一切的有情。这样子讲,就是把我们一个众生跟我们一个菩萨一切有情的关系就建立起来。我们内心当中有一种冲动,要去利益一切有情。 以上是业力之相。由这个业力之相,我们可以正式修慈悲心。 慈悲心有慈心、悲心跟增上意乐。这个时候我们观察有情众生,比如说我今天放个蒙山,我持一个大悲咒,我今天拜一个八十八佛,这个是一个功德,功德法财。当然这个功德法财我也可以自己受用,那我今生安乐,来世富贵,但是我不要,我要把这个功德予乐,我观想无量无边的有情,我把功德布施给他们。他们没有快乐,我把诵经持咒的功德输送给他们,他们因为我这一堂功课能够得到种种的安乐,得到五欲的乐,三昧的乐,涅槃乐。有乐以后还不够,他还有痛苦,有痛苦总还是不圆满,要想办法把它拔除,他有很多的老病死的痛苦,那么这个时候我利用我这堂课的功德,把他身心的痛苦都拔除掉,就是慈者予乐,悲者拔苦。经过这样的慈心跟悲心以后,下面还有一个增上意乐。增上意乐就是把慈悲心的心情加以坚定,增上就是一个很强大势力的意乐。我们举一个例子,《广论》上举一个例子说,有一个商人,有一个独生子,这个独生子有一天掉到粪坑里去了,小孩子他又不懂事,在粪坑里跑来跑去,很脏、很危险,路人经过就有一点恻隐慈悲心,这个小孩真可怜,掉到粪坑里也没有人救他,有几十个人在围观,但是没有人下去救他,因为毕竟太臭了,这个时候这个商人的父亲看到他儿子以后,没有做任何考虑,马上跳到粪坑去把他儿子给救起来。其实天人在天上看见众生在受苦,他也有慈悲心,大梵天王也有慈悲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但是诸天看到众生受苦的时候的心情就像路人看到这个小孩子掉到粪坑里一样。唉呀,众生很可怜,只是讲这句话而已,他不能采取行动。菩萨不同,菩萨观察众生就象自己的独生子一样,他看到众生有苦,他会主动积极的去为他拔苦,付诸行动。增上意乐就是说,一个菩萨行者,你应该要想到说为这个众生拔苦与乐,就像救自己的独生子一样,因为你是他唯一的希望。有些人认为说,怕什么,我不把功德回向给众生,多的是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会回向给他们。这个增上意乐就是说为众生拔苦与乐,是我不共的使命,这是我的责任感,我不能够推卸,因为他是我的独生子。所以增上意乐就是把我们的使命感加强,让你自己认为这个慈心跟悲心是一个不共的使命。 成就菩提心愿。你每天不断的积集很多的功德,持咒诵经拜八十八佛,早晚功课。每天你为你过去的母亲、一切有情回向,希望他们能够离苦,希望他们能够得到安乐。这个时候你会想为利有情愿成佛。我一定要赶快成就佛道,才能够为众生做更大的安乐,我如果晚一天成佛,众生就要多一天受苦。所以说,你为了要利益有情,为了要拔一切有情的苦,予一切众生安乐,你要赶快成就佛道,这个时候就刺激你的精进,为利有情愿成佛,因为你只有成就佛道,你有无量的功德,才能够给众生究竟的安乐。所以由慈心、悲心、增上心的一个使命感,这个时候你从内心当中,内心深处才能发动出一个菩提心。佛道无上誓愿成。因为我只有成佛我才能给众生究竟的安乐。 所以菩提心有三个次第,第一个业因相,把你跟众生母子的关系先建立起来,然后忆念他的恩德,然后不断地把功德输送给他们,也希望他们离苦,希望他们得到安乐,最后以一种自我要求,为利有情愿成佛,我要赶快成就佛道。否则我不成佛的话,无量无边的有情就要继续受苦。这个就是七重因果。它有七个次第。 能海大师的偈颂:“所缘尽有情,次第总别修。行相须明了,决定心不动。智悲德速圆,伏灭诸我见。成佛之始基,亦顿超十地。”能海大师把七重因果,他以一个偈颂来总持。七重因果修慈悲心所缘的境界是一切的有情,不能有所简别,不管是亲家,不管是冤家,都是你修慈悲心的对象,但是次第有总别的不同。你应该先对于你的亲属先修慈悲心,再对于中庸的,他也不是亲属,他也不是冤家,平常的因缘,第三个再对冤家,然后最后再面对一切有情。 行相须明了,决定心不动。这当中的行相,从念母、知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菩提心,每一个行相都要很清楚地现前。知母你内心的感受就要出现,念恩,内心当中就要有这样的觉受出现。报恩,就有报恩的觉受,每一个行相都要现前,不能含糊笼统。现前到什么情况呢?决定心不动。这个止观的法门经过你一次一次的观想以后,你内心当中决定不再为逆境所动。不管众生他怎么样恼害你,你总是觉得,你对我恼害那是一回事,你过去是我的母亲这个事实是不能改变的。这样子我们的心情就不同,比如说有一个人打你,你很生气,但是你的母亲打你那又不同,因为他曾经对你有恩。虽然他一时地失控,但是你会忆念毕竟是我的母亲,从小没有她我就不能成长,你会包容她、宽恕他,所以决定心不动。不管是遇到任何逆境,你认为这个有情,她是你的母亲这个事实是不能改变的,不管你对我采取什么行动,你永远是我过去的母亲,这种决定的心情是不能动摇的。这两句话是讲到修行的内涵。后面两句话是赞叹这个功德。 智悲德速圆,伏灭诸我见。你感觉上,你今天什么事也没有做,就在那个地方做功课,做完功课之后就修了一次七重因果。知母、念恩、报恩,乃至于发起菩提心。但是你这一念念当中,你的智慧、你的大悲的功德就在念念当中急速成就,而且伏灭诸我见。慈悲观虽然本身不是空观,但是它也能够调伏我见,因为我们凡夫的我执是怎么增长的呢,就是处处就考虑到我,世界上有了什么乐的事情,都要归我,世界上有痛苦的事都要远离我。我们一个菩萨经常这样来思考事情,增长无明。现在我们改一个思考方式,我所有的功德都布施给众生,为他离苦得乐,就是以一切有情来取代自我,那么这样子修行久了以后有什么好处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