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学概要 十六(7)

我过去佛学院有一个同学,一个居士,他现在后来受戒了。他之前在受居士的时候,犯到 邪淫 的根本罪,就不能受戒了。他很想出家,怎么办呢?就作取相忏。他一开始作,大概有三个月都没见好相。他很虔诚。后来我说,

我过去佛学院有一个同学,一个居士,他现在后来受戒了。他之前在受居士的时候,犯到邪淫的根本罪,就不能受戒了。他很想出家,怎么办呢?就作取相忏。他一开始作,大概有三个月都没见好相。他很虔诚。后来我说,这个取相忏的关键,好相要现出来,一定要断除恶念的相续。如果我们只是事相上的修行,外假坛仪。反正时间到了,我就去拜,拜完了就下去。你肯定很难见到好相。因为相从心生,好相一定从清净心现出来的。后来我叫他再加修四念处的止观,我说你一定要修四念处,你一定要把你过去造作淫欲的心熄灭下来。甚至于遇到男女的境界,能够不起淫业,就是恶念的相续被你调伏。后来他照着做,他一方面忏悔,外假坛仪。一方面内资理观,呵责淫欲心的过患。果然,他有一天作梦见到好相。他梦到他吐出秽物,在那个地方洗澡,洗的很干净。所以说这个大乘的取相忏要见到好相的关键,你的心要改变。如果你的心的等流心,恶念没有停下来,肯定见不到好相。他这个跟前面的作法忏不同,作法忏把仪轨念一念就完了,恶念的相续没有断,也无所谓。因为作法忏,它是一个事相的忏法。取相忏,有一点理观的意思。这个理观跟后面的理观还不太一样,它没有像后面的理观,观的那么深,只是观到他的过患,用呵责的方式使令他的恶念停下来。
「理忏-无生忏-言理忏者,既在智人,则多方便,随所施为,恒观「无性」。」
理忏的对象是针对于有智慧的人,通达教理的人。特别是法华忏、方等忏,在忏悔之前,要研究很多的大乘经典,明白诸法实相才可以的。它的对象不像前面的责心忏、作法忏、取相忏,每一个人都可以修。它有一定的教理的基础。则多方便,它有很多的方便,诵经、持咒,都可以。随所施为,恒观「无性」。理忏跟前面的事忏不同。事忏是针对已经造做的罪业,它的所缘境是针对于罪业,或者呵责、或者作法、或者取向来消灭。理忏是针对于能犯的心,从罪的根本。所以说他在修忏的时候,他要理观的。观察他这一念心是剎那剎那生灭的,生灭的本质当中,找不到一个常一主宰的我,它是恒常随顺因缘而变化的。从无常当中,悟入到空性,观察到内心当中那一个清净的本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那个不生不灭清净光明的本性。这个就是理忏。
这个理忏它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平常的心情,认为我们这一念心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有我去造罪业,有我去得果报。这样的思考,会使令我们的罪业非常的坚固,很难忏除清净。如果今天能够透过佛法的智慧,能够深观诸法实相,看到我们内心当中最深的那个本来面目,那个不生不灭的本性,这个时候就能够把我们那个无量无边的罪业,从根本动摇。原来业性是本空的,原来所谓的罪业,也是因缘所生,如梦如幻。道宣律祖他也说,灵芝律师也提到这个观念,理忏不能单独存在,一定要跟前面的事忏配合。事忏就像一个人的脚,理观是一个人的眼睛,目足双运。我们如果只是从事忏,那效果就差很多。能够在事忏当中、拜八十八佛当中、修习忏法当中,能够深观诸法实相,能够观察到我这一念心是清净本然。能造的心是清净本然,所造的业也是如梦如幻,能造所造性空寂。这个时候在灭罪,就有很大的力量,很大的力量。这个地方理忏,他要配合事忏来操作的,如目足双运。
我们修净土的人啊,理观也是很重要的。带业往生,凭什么带业往生呢?如果你能够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过去所造无量无边的罪业,都是如梦如幻。你能够相信,你能够带业往生,凭这一点。就凭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对往生就有信心。如果你认为这个罪业都是真实的,你这个信心很难建立起来,就很难建立起来。就使令你这一念心跟阿弥陀佛之间就有障碍,那个无量无边的罪垢,就障碍你跟弥陀感应道交。理观对于你突破障碍,不管是你站在灭罪的角度,不管你站在跟弥陀感应道交的角度,都非常重要。这个理观的问题,理观的生起不容易,它就是难在要长时间的研究经论。你看大乘的止观跟小乘的止观不同,小乘的止观都是从事相,你注意丹田,注意呼吸,不用看经典,也随时可以修,修个七日禅、一日禅,马上去就能够得到寂静。大乘止观为什么困难呢?你看唯识止观,天台止观,你起码要三年的经论基础,你才有资格修行。因为大乘的止观,它深观诸法实相,你没有前面的教理基础,你根本就没有办法操作。所以大乘佛法后来传承很快就断掉?因为他在修观的时候,前方便很重要,通达教理,这件事不容易,但这件事又非常重要。不管站在净土法门的角度,不管站在感应道交的角度,这个理忏都很重要。忏悔,有事相的修行,理相的观察。有事修、有理观,如目足双运,能够灭罪。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