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学概要 十七(2)

「五、不两舌-止善-止构斗两边之恶行。作善-行和合之善行。」 两舌在止善方面是禁止,「构」就是引起,引起双方的斗争。你讲两边的话,向此说彼,向彼说此,引起双方的斗争,这个是我们要禁止的,叫做止善。作善

「五、不两舌-止善-止构斗两边之恶行。作善-行和合之善行。」
两舌在止善方面是禁止,「构」就是引起,引起双方的斗争。你讲两边的话,向此说彼,向彼说此,引起双方的斗争,这个是我们要禁止的,叫做止善。作善,就是要讲一些和合语。有时候,人跟人之间相处,我们如果能够居中协调,能够减少很多很多过失的出现。春秋时代,有一位齐景公,齐国,是一个大国。齐景公很喜欢一只白马,很宝贵的白马,结果被养马人在疏忽的时候弄死了。齐景公大怒,叫侍卫,马上把那个害死马的人抓到殿堂来。齐景公实在是太生气了,他控制不了自己,以一个国君之尊,拿着刀就要冲下去把养马的人杀死。在这个紧急情况,士大夫晏婴,他是很有名的宰相。他就说:国王,这件小事情我帮你办就好,你要杀他可以,我帮你杀他。就把齐景公手上的剑拿下来,说这件事情我来帮你处理。就拿着剑指着养马的人说,你犯了三件事情,你该死。第一件、你为国君养马,把国君的马养死了,使令国君要杀你,这件事情会使朝中文武百官议论纷纷,使令国君失去威德,所以你该死。第二件事情、你为国君养马,你把国君的马养死了,国君要杀你。这件事情传出去,让老百姓对国君议论纷纷,使令国君失信于老百姓,所以你该死。第三件事情、你为国君养马,把国君的马养死了,使令国君要杀你。这件事情传出去,诸侯都知道以后,诸侯讥笑国君,使令国君在诸侯当中失去威德,所以你也该死。三件事情你该死。讲完以后,齐景公说:好,不要杀他,不要杀他。为了杀一个人,失信于文武百官、失信于整个国人、失信于诸侯之间这些君王之间的讥笑。所以晏婴他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讲和合语,化解了一种几乎是要发生的斗争。其实僧团之间也是这样,我们一个执事,能够居中协调,很多的事情能够减少,这个倒是功德无量的。行和合的善行,这是不两舌。
「六、不恶口-止善-止恶言加人之恶行。作善-行软语之善行。」
柔软的意思是讲一些安慰鼓励的话。
「七、不绮语-止善-止绮侧乖理之恶行。作善-行有义语饶益之善行。」
不绮语的止善就是禁止,「绮」就是华丽的言词。「侧」就是不正当。不但是华丽,还是不正当。「乖理」就是违背世间因果道理的,这些恶习。这是止善。作善,行有义语饶益之善行,讲一些有意义的话,讲一些对众生法身慧命有帮助的话,言之有物。印光大师说,古时候很多的文学家,文人,一生穷苦潦倒,为什么呢?这些文人就是写一些风花雪月的小说,讲一些糜糜之音,来破坏别人的正念,这个人的一生才会这样子,穷苦潦倒。讲一些绮语讲太多了。印光大师说,这只是花报而已,正式的果报在三恶道。绮语是应该要禁止的。
十善业的身业、口业。身业,我们还不容易犯到,一般的人,内心有一点道德的人,杀盗淫还不是容易犯的,但是口业就容易犯到。我们一不小心,嘴巴一讲出来两舌、绮语、恶口就容易发出来。但是口业要造罪容易,要生起功德也很容易。譬如说独角牛的公案。有一只独角牛,牠刚出生的时候,别人有两只角,牠只有一只角,牠对这件事情非常自卑。别人都两只角,我只有一只角,但是牠有一个优点,这只独角牛牠非常有力量,工作非常的勤勉,这是牠的优点。牠为主人工作的时候,在所有牛表现当中,牠表现的特别的努力,特别的勤勉,所以主人待牠特别好。他给牠一个特别好的房间,把牠的房间整理的很干净,给牠很好的饮食。这个独角牛在整个牛当中,受到主人特别的恩惠,牠也生感激心。一天,村庄要举办斗牛的比赛,两只牛头上都绑绳子,看谁的力量大。独角牛就自告奋勇,就跟主人说:主人,我们可以去报名,报名斗牛比赛。主人说:行吗?牠说:可以的啊!牠说,我什么都不行,但是我对我自己的力量很有信心,一定能够得胜的。好,报名。就缴了十金。十两黄金。报名的时候,双方的主人就介绍他的牛,我这只牛多么多么的好。独角牛的主人上去就介绍说,我这只牛工作又努力、态度勤勉,作什么事情很认真,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牠出生的时候只有一只角,这是牠天生的缺陷。两个主人报告双方的牛以后就比赛,一比赛之后,独角牛就失败。失败,独角牛就输掉了。输掉以后,主人就牵着牛要回去。主人越想越气,都是你,要我们去比赛,把十两黄金输掉了。独角牛很委曲,主人,这件事不能怪我。怎么不能怪你呢?你上去报告我的情况,讲我的优点就好,讲我的缺点。我初生就一只角,在我的内心当中,触动我的自卑感。你讲到我的缺陷,你一讲,我整个人没有信心了,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一上去就失败了,没办法表现我的实力。这怎么办呢?明天还有一场,我们再参加,参加这一次,讲我的优点,缺点不要讲。第二天在比赛
的时候,这主人就知道了,上去总总的赞叹牠的优点,缺点不提了。一比,果然独角牛就取胜。佛陀在戒律当中,讲到恶口的时候,讲到这个公案以后,告诉所有的弟子,从今以后,所有的弟子要讲柔软语。这个意思就是说,佛陀用独角牛的公案来告诉我们说,乃至一只牛牠都需要鼓励,何况是一个人呢?特别是一个刚刚要修行的初学者。一个初学者他只是对佛法一念的信心来到三宝地,什么是戒定慧,他完全不知道。他这个时候内心有无量无边的烦恼跟罪障,一个人会来到三宝地,多多少少是有障碍。如果今天一个僧执事,能够适当的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他从此以后生起信心,好好的修学佛法,解脱生死,广度众生,成就一代的祖师,乃至成就佛道。如果我们今天身为执事,一句话去伤害到他的自尊心,退失道心,下山,从此以后不再修学佛法,他可能从此以后堕落到三恶道去。所以说有时候众生的善根就在我们之间的一句话,当然,老修行不管你怎么说,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你说的话是你自己的话,世间上的一切是如梦如幻,我们自己的正念能够做得了主。初学者他不是,初学者他所需要的就是鼓励,安慰,摄受,所以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所以说口业当中不恶口要特别注意,行柔软之善行,止恶言加人之恶行。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是特别重要。
「第三、意业-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
意业功德的生起,我们照他的次第而解释。意业首先要先讲不邪见。因为你一定要先有正见,才能够产生不贪欲、不瞋恚。
「不邪见-止善-止拨正因果,僻信邪心之恶行。作善-行正信,归心正道,生智慧之善行。」
止作二持,在三业当中他要先有作善,才能够止善,没有作善不可能止善。刚开始要先能够生起正信,对于佛法的道理有一个正确的信心,皈心于正道。佛法的修行法门都是正道,引生智慧的善行。十善业的正见,我们也不要讲太深。十善业基本的正见就是深信业果。深信业果就是说啊,一般人的思想,他这一念心对于生命的分别,他总是想说,人死如灯灭,生命就是今生。所以说为了追求今生的安乐,什么事情都能够作,反正我所能够感觉到,得到的,能够受用就是今生而已,死掉以后什么都没有了。这种思想就很难对治你的贪欲跟瞋恚,你就很难对治习气,你一定是放纵习气。所以佛法的第一个人生观,就是相信生命相续。在佛法的观念当中,第一个最基础的观念,就是相信有来生,相信生命是无量无边的相续,恒转如暴流。就说这个生命就像水流一样,从无量无边过去的水流,才有我今生的生命,我今生的遭遇是承接于过去的业力。换句话说,我今生的造业会影响我来生的果报,水流就是这样子的,你现在的水流弄脏了以后,你下辈子的水流就脏了。前面的水流干净,后面的水流就干净。就是说呢,我们对生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生命相续,业果相续,这个就是正见。这个就是止拨正因果,僻信邪心之恶行。「拨」是排除。拨无因果。「僻」是偏邪。相信外道,相信说你不管造善造恶都没关系,反正你就能够拜神,用鸡鸭鱼肉去供养尊神,尊神就赐给你福报。这种邪知邪见。我们的快乐痛苦是由我们自己的善业、恶业决定的,不是一个常一主宰的神来决定的。对于这样的邪见,要加以僻,就是避免。我们对我们的生命有正见以后,就会去对治我们的贪欲心。所以开始不贪欲。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