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正慈法师著:出家人的样子(1)(9)

2005年7月7日,在《浙江佛教》杂志上看到一则消息:“台湾印顺长老于6月4日上午10时7分,于台湾花莲慈济医院安祥示寂,世寿101岁,僧腊七十五载,戒腊七十四夏”。之前与北京的何建明老师的一次电话中老师告诉过我

  2005年7月7日,在《浙江佛教》杂志上看到一则消息:“台湾印顺长老于6月4日上午10时7分,于台湾花莲慈济医院安祥示寂,世寿101岁,僧腊七十五载,戒腊七十四夏”。之前与北京的何建明老师的一次电话中老师告诉过我,今天又在杂志上看到这则消息,我决定要为这位当代佛学导师写点什么。
  1988年就读南京栖霞山佛学院时,我才知道佛教界有一位印顺长老,后来1990年考上北京中国佛学院,因为佛学院翻印有印顺长老的辅导教材在佛学院的图书馆,书架上有他撰写的《妙云集》全集,读过之后才对他有所了解。以后又读过他的《华雨香云》一书,里面有《一生相信是因缘》一文,才对于他的人生经历有了更多的了解。当读了《游心法海六十年》这本书后,可以说在这时我已深深地喜欢上了他著的书。
  长老的佛教思想极为丰富,在他的著作中就能感知。长老的文风我很喜欢,凡是我读过的,至今记忆犹新。对提高我对佛学和佛法的理解,有着更深更直接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他写的《一生相信是因缘》和《平凡的人生》这些文章,读后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他对人生的真情表述打动着我,改变了我对佛教那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因为在长老的笔底下,总是流露出人间的真情实感、人生的酸甜苦辣,以及他对顺乎因缘的理解。虽然长老名扬天下,其实他的人生历程也和我们一样的平凡。对于生活、人生的理解,甚至与我们这些青年学子的心态非常贴近。可以看出,他的成就是来源于他对佛法的深入和博学,真正地理解了佛法。他以一个青年求知者的心态,以一个普通学佛者的身份,潜心学习,刻苦用功,以一种平凡人的求索精神,认认真真地来钻研佛教。他既不迷信佛菩萨的神秘,也不相信真理就只掌握在权威大师的手上。他是纯粹站立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以学者研究学问的严谨态度,来认识佛教,评判佛法。看他的文章,有时真的感觉他不像一位出家法师,倒像是一位世俗的严谨学者。
  在我的眼里,长老跟其他的法师不一样。比如我作为一个出家僧青年,从内心里更倾向于读星云、圣严法师他们的作品。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于印顺长老的敬爱。反而在后来学习中,因为又看了不少有关他的著作,发现我越来越对印顺长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朴实无华的文风、虔诚的学术态度,使我对他更加的尊敬。后来几经周折,在我的书架上,终于也拥有了一套印顺长老的《妙云集》全集。我认为,读过了他论著的人,也许更能感受到佛法的人性化、理性化及其真实性。这就是印顺长老在我心目中的印象,我的感受不一定准确,可能对已故的印顺长老有些不敬,但这的确是我真实的感受和体会。
  跟许多人一样,我发自内心地崇敬、怀念这位当代佛门的耆宿长老。他是当代佛门中一位真正的导师,在我心中无人可以替代,他在佛学理论上的卓绝贡献无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献上此文,以表示我对于印顺长老无比的敬意和深切怀念)
  2005年7月7日于东方山
  山高人为峰——东方山弘化禅寺第一次结夏安居感想
  借用红塔山集团做的一句广告词作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因为它能表明我对这次东方山弘化禅寺首次结夏安居的感想。
  结夏安居,是我们佛教界僧人持戒的法门之一。近代因国家及其政局的动荡不定,致使佛教兴衰多变,让许许多多善巧的修道法门被佛门淡忘、遗失。但是,从另个角度看,一个行业的兴与衰,国家及其政局稳定与否只是外部条件,而成败的主体条件还是“人”。即“人的因素第一”,凡事都要人去完成。
  中国内地佛教自从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并落实宗教政策已历经了20多年,佛教在加强自身建设和提高自身素质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佛教界僧才奇缺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原有僧人年龄已严重老化,僧尼人才青黄不接,新老交替进程太慢,现有僧尼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已严重地影响着佛教向前发展。
  总体看,佛教的发展从不成熟到现在向比较成熟的方向过渡,人们担心僧青年接班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虽然不能说没有问题,但整体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比如说道风问题,许多寺院、佛协和政府部门,都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尤其是一些全国重点和省级重点寺庙,都在很努力地做工作。
  一个大的寺院,要想在全国、全省有很好的声誉和影响力,必须从加强自身建设即提高僧众素质抓起。只有这样,这个道场才会长盛不衰,香火旺盛,信众云集。光靠祖宗吃饭,岂是长久之计。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无论是信徒、僧众和寺院的当家人,都十分清楚。一个道场的学风、道风,决定着这个寺院今后长远的发展势头和发展方向。
  在佛教内部,现在已悄然兴起了一种学风。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这也是佛门之幸,众生之福。但是要引导大家端正学风,学习动机要纯。要从学做人开始,逐步学习掌握教理佛法,勇猛精进,不要为捞取佛教资本而学。同时,各大小寺庙的住持当家人要放手大力培养广大僧青年,任何事业都要靠人去做。没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想作好任何事业都是空谈!也就是说,弘法事业好比是一座山,而这座山的主峰则是我们这些弘法的人。 
  2005年7月18日于东方山
  台湾佛教之旅
  出行匆匆
  宝岛台湾的风光和佛教,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个佛教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僧青年。两年前,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老师的推荐下,得到法鼓山圣严长老之邀,拟赴台进行佛教教育文化交流,但因因缘不具足而未能成行。这次随中佛协赴台参加2005年台北林口体育馆国际供佛斋僧大会,由中华国际供佛斋僧功德会理事长净耀长老邀请,团队一行22人。可是距出访时间仅剩几天的时候,中佛协来电话告知,台湾之行因入台证问题而取消。说实在话,台湾之行是我多年前的夙愿。
  世事往往难以预料。8月18日下午,接到五祖寺见忍大和尚的电话,说明天要赶到北京广济寺随中佛协组团去台湾。消息突然,匆匆准备之后,19日我与见忍法师乘坐8:00的飞机从武汉天河机场赶往北京。这一天是农历7月15日,即佛陀欢喜日。广济寺的香客居士云集,十分热闹,平时安静的寺院一下子变得拥挤狭小了。
  台湾,一道海峡与祖国大陆相隔相望,但它隔不断两岸民众的思念和交往。近年来,内地的佛教界和台湾的佛教界,在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佛指舍利成功赴台巡展和两岸四地在厦门南普陀寺举行降伏“非典”祈福法会、在三亚举行的佛教圆桌会议等活动,为促进两岸民间的交往,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