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师月霞和尚,方创华严大学于沪滨,师担簦来学,先师睹其弱冠,而能为长江大河之文,甚爱护之。其时校内分文学佛学两科,而文科两班曰甲乙,佛学分三班曰戒定慧。师与余文科同在甲班,且共几砚,以是交最亲。旋学校以故徙杭州,师乘隙赴金陵宝华山受具足戒。 丙辰秋,学校卒业,随结冬于毗陵天宁寺,究心禅观。次年夏,诣四明观宗寺,从谛闲法师习天台教观。此数年中,师泛涉于佛教各宗系门,博综群藉,贯彻百家,而总纳于贤首一脉宗承之内。造诣既深,乃发愿广育僧才。 民国八年,余承乏虞山兴福寺,创华严大学以继先师之志,聘师长教务,赞襄甚力,始终无间。民国十年,余东渡日本,安庆马骥平居士与笠庵上人,延师创佛教学校於迎江寺,学侣寖盛,绩效斐然。癸亥各受泰县光孝寺记别,拟就兹寺设觉海学院,旋以故中寝。 民国十四年秋至厦门南普陀创办闽南佛学院,自任院长,至十六年初夏举行毕业。十六年秋,赴昆明说法。四众乡风,皈依踵至。次年,余归自日本,赵炎午、叶香石诸人,假南院简宅,乞余传授真言仪轨,师好学不倦,预列坛场,加行半载,得受明灌顶。民国十八年创佛学研究社于北平柏林寺。是年夏,余自辽宁讲经返,避暑北戴河,朱子桥将军发起暑期讲经会,师与余更互讲演,摄化甚众。 越二年,继主泰县光孝寺并经营光孝寺佛学研究社。又兼住北平万寿寺。时光孝寺累债巨万而内外纠纷亦繁,卒赖师擘划勤谋,而负债者偿之,棼者理之,蔚然呈中兴之象。万寿寺承衰弊之余,囤无宿粮,舍无完栋,师亦渐次规复。 民国二十二年被选为厦门南普陀寺十方丛林住持,南普陀斋供虽较优裕,然两序时起乖竞,排解为难,凡兹百务丛脞,人皆以为不胜其烦劳矣,而师乃措置井然,彼以余力兼倡社会公益。当民国二十年,苏北淋涝为灾,乡民麕集泰城,师为之设收容所筹募赈济,全活甚众。 抗战以来,任中国佛教会秘书长,凡质疑谘谋者,从容处理,无不当。师辩才敏捷,辞令博鬯,故海内硕彦之士,咸推服焉。去冬,得肺疾,咯血时见,今夏复蔓延肝脏,虽略形消瘦,然精神未尝一日衰也。执意一月之内,骤然成遽,竟以不起。 (《学僧天地》第一卷第二期,民国三十七年常惺法师九年祭纪念专辑)
常惺法师集序
常惺法师,圆寂抗战之次年。胜利后,其法嗣南亭蒐求其生平著作,编次印行,以余知师较详,乃请序于余。吁戏,师之早逝也,宁独中国佛教之不幸耶!盖师久蕴大志,将遍历世界名都,探讨各族类根性所尚,而后以善方便,咸使归纳于般若海中,普薰成种,令举世滔滔之物竞毒结,护一中和之解救。脱非寇焰弥漫,师已策划行装,苟能成行,则信其勇猛无前之愿力,必可延其住世之岁月。惜其共业之难挽,亦长夜之未旦也,致使师赍志以终。故斯所集,特似哉生之魄耳!其磅礴纵横,骀荡震吼之音,犹未发硎而扬踔也。其能谓师之集,尽乎此哉?
丁亥五月师奘沙门密林序於入我我入之斋 (摘自常惺法师集第一册)
悼弘一法师
夫法运显晦,存乎其人。在昔隋唐之世,什会三千之盛,奘门七十之贤;章安、荆溪,绍台衡之绩;清凉圭山,接贤首之风。其他宗派,亦多并世高僧,丕承洪绪。故灵津浩森,胜义云披。洎夫宋元以降,真规潜逝,慧纲殆紊。纵有茂挺之才,亦旷世千载,偶然利见而已。且接诱弥勤,而传嗣终鲜,此各宗未尝联辙而继轨者也。戒律一家,自南山宣律师后,时绝时续,无异他宗。近有弘一律主,慧目高瞻,神思远虑,审戒法之陵迟,悼时流之狂邪。乃奋雄志,扶起律幢,汇南山之要籍,精研详校,次第流通,以针季俗。而持躬淑慎,自秉戒以至一期报尽,如玉莹珠鉴,无瘢无疵。是非乘时以振绝学,应神而弘梵轮者耶? 然蕴怀神宝,继志无人,启训之缘有限,一化之迹忽终,骤闻噩耗,中心悲哽。乃赋七绝三章,用当薤露。 (一) 律梁摧折法筵空,四众闻声感悼同。 我亦恒情悲不胜,几番挥泪对西风。
(二〉 海畔天南各一涯,遗编空对独咨嘘。 从今怕向春林过,愁见枝头满树花。 (三) 身后怕伤蝼蚁命,返真证得月圆明。 莫教耽恋西方乐,舍却娑婆苦众生。 (1942年秋)
昔我遮那世尊,十身昺现,九会初成。高山晃日出之机,本怀唱随自之语。入海印定,作嚬呻吼,敷阐至教华严经王。斯则内证之渊府,果海之灵源,宣惟游夏之徒不能赞,抑亦世间名句文身,无复属其辞而比其事焉。况百代之后,去圣时遥,而欲疏其条理,解其连环,自非德侔上贤,智总诸宗,真孰能发挥蕴奥,仰契圣心者哉?溯自尊者云华,开晋典之源,三祖贤首,导唐译之窾。虽章门已著,而诠诂未周,秉受之,尚难洞晓幽窅,直诣真修。逮我四祖清凉大师,运怀芷海,游心法界, 蒐龙宫之神珠, 缵诸祖之臬绪。首成大疏,次复随疏演义而作钞文,汪洋冲融,赅博圆全。匪特一经之重玄妙旨,灿烂悉陈,且使一宗之纲格正统,舄奕不坠,询如意之宝芷,慧路之南针也已。第以疏钞离经别行,且复沉淀异域,法味莫浃。赵宋之世,缣缃始归。于是晋水法师,录疏以注经,妙明比丘,会钞而入疏。但因秉笔既殊,而着眼自异,故其间标列之前后,编置之疏密,参差出入,所在不免焉。更经后世展转传刻,舛互讹略,遽复增多,从来学者,但知服膺往哲,不遑措疑。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