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经典中都谈到受持、读诵、讲说本经的殊胜功德。确实,佛法难闻,一历耳根,永成道种,若更能受持、读诵、为众讲说,自得殊胜功德“利益众生无限事”也!但有人往往要问:世之诵经者多矣,很多人且定为日课,天天持诵,但得如经中所说的功德利益者却不多观,所以在本文中谈谈受持的意义。受持,喻如接受得珍品,牢牢地执持不放。受持经法,自有深浅不同,上口不上身的与深达义趣三止相应,有的还有不同程度修证的,其感应境界自然大不相同了! 受持,有受持文,读诵通利;受持义,深解义理;受持行,更能如说修行,或更能修持功深而得证,这具足信、解、行、证的受持,则其功德利益自然更大了,揆以因果之理当然如此。举凡所有内修外弘的功德,其所得功德的大小,与其至诚恭敬,一心不乱(定力)的程度而高下不同,甚至相差可达数十百倍或更多!凡做一件善举,其功德有多少?当由事、心、事后三部分来决定。事,就是所做善事的大小,布施万元的当然比布施百元的大百倍;心(还包括境静),至诚恭敬布施的,比为名、为面子、被动应酬布施的功德大得很多;贫而能施比富而能施者功德为多。昔有一贫女,自知宿生不修富,今生一贫如洗,身边只有三文钱,就怀着至诚恭敬心到寺中倾囊布施。这寺主是高僧,早一天就关照徒弟:明天有大施主来,开正门迎接,我亲自为她回向!到次日,却是一个贫女来布施,徒弟照样开正门迎接,请方丈亲自给她回向祝福。后来那贫女选入宫中,做了贵妃,想起前事,又以大量的财帛到寺中布施,寺中方丈在头夜关照徒弟:明天有人来布施,开偏门迎接,就由你给回向便了。第二天贵妃来寺布施,是进偏门,小僧人回向,贵妃请问方丈何故,方丈出来开示道:您上次来布施三文钱,就是尽其所有了,您当时的一片至诚恭敬心又如何?这次布施大量财帛,只是您所有财富的一小部分而已,这次的至诚恭敬心比上次又如何?贵妃闻法信服了。事后,在做完功德之后,如果念念欢喜增上,则其功德还可增长,如果退悔了,有的在大布施后,自己享用的财物不足了,而生悔吝心,则其功德也就大打折扣了!先富后贫者就是此类的果报。同理,如遭了恶运之后,还想再作自鸣得意,则其罪更增,倘能由衷地至诚忏悔,就能减轻恶业;忏是忏往,悔是改来,忏悔真切,勇于痛改前非的,甚至可以消除业障,佛教忏悔业障,礼各种忏仪(大悲忏、三昧水忏、净土忏……)就是此意。 四川色达县的五明佛学院是常住五千比丘的大僧团,是戒律精严、修学精进的正法道场,但显密大法都要适应众生的根器方能修证得益,上根利器者修大法者得大成就,所以五明佛学院领导数百位呼图克图和数百位堪布的法王如意宝晋美仁波切,近年天天提倡净土法门,举行过几次数百人的念佛法会,嘱咐大众受持《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以净土法门了生死,佛弟子应远离名闻利养,不求人天福报,只有了生死——成佛(复本净心),才是信锦学佛的真正目的,全面受持如来经法,且趋菩提道,方得大利益。 “理智行为与日月,菩提心是道枢纽l”愿与同修,策进道业!(信息来源:摘自《菩提心》) 编辑:明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