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是大乘修行道的六项主要内容,是菩萨的正道,是摄尽一切菩萨道的总行,是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的途径,也是悟入唯识性的因和果。今仅以六度之首的布施度试作探讨。 布施度,又名檀波罗蜜、檀度、施度。施波罗密,意为布施,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布施有三种之分:第一种是法施,即以清净心为人宣说如来正法,令闻者得法乐,资长善根之功。第二种是财施,此中又分两类:一是内财施,即以自己头目脑髓,以至整个色身施于众生,如释迦如来在因地中行菩萨道,曾割肉喂鹰、舍身饲虎;二是外财施,即以自己所拥有的衣食财物施予有情,令彼不受饥寒的痛苦。第三种是无畏施,即众生若有种种灾难怖畏之事,能够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免去内心的怖畏。 为什么要行布施?因为它是立人间和乐、出世圣法的根本。众生在三界之中流转,不得出离,就是由于贪爱执著境界和自体。所谓境界爱,就是世间五欲的享受和占有。在自己一无所有之时,就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去寻求,而且贪得无厌,多多益善,心不知足,惟图多求,甚至不择手段,造出种种恶业。一旦拥有名利等妄境时,更是惶惶不安,唯恐失去。象这样求之尚忧不得者,又何能普舍于众生?既以自我为出发点,执妄境为我所者,又何能去贪著得出离?所谓自体爱,就是贪著个人、种族现在和未来的生命。夫妇和家室,便是生命爱的对象。众生由于这些妄境之故,悭吝不舍,而导致六道轮回、永无出期。而布施,是悭吝的正对治,能够破裂众生悭吝之心,让众生不被欲累,放下对财物、名利、家室甚至色身的执著,培养慈悲心,以种种钱财宝物,乃至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悉皆施予一切众生,从物质和精神上支持他们,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痛苦、烦恼和无知,满足他们的愿求,与众生广结善缘和法缘,使他们因此而亲近我们、信任我们,为我们进一步感化他们,激发他们向上向善,做好人缘准备,从而能够摄受他们,使之成为法眷,并永断贫穷根本。若能如是,则能恬淡宁静,净守尸罗,乃至引生智慧,如理抉择诸法性相。自利利他者,莫过于布施,故六度中,将其列为上首。由此,也可见布施度对于众生出离生死的重要。 凡布施,一般源于悲心和敬心。悲心者,是对那些鳏寡孤独、无依无靠者,或者残废疾病之人,或者由于遭受水、火、风等意外灾祸的众生,寄予深深的同情。故以悲悯心而行布施,相近于今人所说的慈善事业。敬心者,是对父母的孝养、尊长的供奉、三宝的恭敬供养等,这是以恭敬心来行布施,其中也含有报恩的意味。此二者,就是人们常说的悲田和敬田。然世间众生,纵偶行布施,也多为有染而不纯的给予,称之为给予更恰当。此不如法的布施,略说有七类:第一类是随至施,此乃非自动的发心布施,而是因为乞化者或募缘者逼上门来,不便拒绝而勉强布施,内心实心痛难舍。第二类是怖施,此乃因发觉自己的财物、名位、生命等,有危急而难以保存,害怕彼等失去,故行布施,希望以此功德消灾免难、逢凶化吉(世人多有此举)。第三类是报恩施,因为曾受人恩惠,故今以酬谢心而行布施(此乃还债)。第四类是求报施,为了别人的报答,或者希望得到别人帮助,故以财等而行布施。第五类是习先施,自己本无布施的意欲,只是世代相传的习惯,故沿习旧俗而行布施。第六类是希天施,希望得到天神的护佑,或者欲生天国而行布施。第七类是要名施,为了沽名,方行布施,以赚回一个大施主或者慈善家的美名。以上的七类布施,都不是出于悲敬之心,纵然也会有一些功德,但与布施真义,毕竟相去太远。 如法的布施,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在布施者来说,对于所施物,须有舍心。如果财物等是被别人借去而忘记归还,或者是遗失,或者是被人抢去,表面上勉强给予,口中也冠之以“布施”之名,而内心却心痛不舍,这种付出和给予,能够说它是布施吗?二、布施给别人的东西,能够使别人获得利益。如果给予别人毒品,意欲害人,当然更不能说是布施。所以,布施的定义就是心甘情愿牺牲自己的福乐来成就别人的福乐,也就是损己利人、慈悲利他,它是无我而不求回报的。与社会上所普遍流行的那种为了追求某种功利目的而暂时给予他人以小恩小惠、以图更大的索取和回报,是有本质的区别。它不是“收买”,不是“金钱交易”,不是“贿赂”,更不是所谓的“感情投资”,而是一种纯粹无染的悲心摄受,其中没有掺杂任何个人的目的和企图。 布施度还圆满具足后五度。在布施的时候,首先应防护自己的身口,就须有戒为助伴;在遭受到受施者的误解或辱骂时,就需要有忍辱来助成布施;若在布施的过程中,心生懈怠,就需要有精进来策励;在布施的时候,心里应安定、专注,这就需要有静虑;为了能知布施因果,或通达布施实相,作三轮体空(无施者,无受者,无所施物)的如法布施时,缺少智慧能行吗?故言布施度,实为六度具足。 布施,非可望而不可及之事,乃是人人当下可行、当下可践之举。诚然,为众生宣扬妙法,施予千金,乃至为彼解除身心怖畏是布施,而给人一个微笑,一句爱语、赞叹,甚至一分欢喜,又何尝不是布施?但是,我们却是如此悭吝、自私,哪怕一个真诚的微笑,也不愿轻易与人,使得这个世界人情淡漠、人心险恶。行布施尚且如此艰难,而欲出三界当然更不易了!(信息来源:《法音》) 编辑:明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