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法则是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否学佛,每个人都生活在因果法则中。大到天体运行、山河易位,小到一草一木、一饮一啄,都是因果律运行的结果。 因果律是佛法的基础。佛陀以彻悟的大智慧,从三世因果的角度告诉我们:富贵的正因是布施。 布施的本质是无我。布施的最终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布施大致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三种。布施的果报互相含摄,重叠无尽,微妙难思。比如:一个人布施学费给穷困的学子,受助的学生圆满结业,又做教师,培育桃李满天下。那么,这位教师的每一分收获都有布施者的功德;他教出的学生又造福社会,取得更大的成就,这成就里仍含有最初布施者的付出。至于供养三宝,弘法利生,造福社会大众的供养布施,将感得种种福报,功德述说不尽。 布施一分钱,功德有多大? 我们今生能获得人身,布施一分钱,有多少众生成就了我们,就有多大的功德:父母生我养裁,师长教育我,善知识引导我督促我修学佛法,无数人的劳动创造了我口中食、身上表、存身的房屋。试想:如果每一件表服都要我们自己一丝一缕去织造,每一粒粮食都要我们自己去播种,每一间房屋都要我们自己一砖一瓦来建设;如果没有父母生养抚育成人,没有善知识引领走入佛门,我们又怎么能有今天的暇满人身,能够布施一分钱? 所以,我们如果能够真心布施一分钱,这一分钱就是代表所有成就我们的众生布施的!佛菩萨善用这一分钱,作广利众生的事业,所得无量无边福报,自然悉皆回归法界众生。这就是诸佛菩萨所感叹的众生果报不可思议,诸佛愿力也不可思议。有人以为有钱就可以买到一切,其实不然。因为我们现在手中的钱,也是以前布施的结果。 金钱的等价交换只是表面现象。金钱的真正含义,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各种付出的证明。付出就是布施。我们持有自己布施的证明,才可以合理享有其他人的劳动成果,社会因此才能顺利运转,因此,施舍是富贵的正因。 处于因果循环律中的人类社会相依相生,个人不能孤立存在。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因此,金钱并不具有我们所能把握的实质。作为一种劳动和付出的证明,浪费金钱.就是浪费他人的劳动和自己的福报。 三世因果规律使布施的果报伸展开来,从前生到今生,又延续到无尽的来生。我们今生享有的种种福报,都是以前种种布施的结果。 如果只想享受,不修布施,以前的福报享完,自然没有权利再享有他人的劳动和付出,结果就落到贫穷的境地。贫穷的果报说明:一个不修布施的人,就是不肯积累福报的人。他要生活在人世,不得不有更多的劳动和付出。因此,布施应是和我们的生命长河共生并行的一种行为。生命不止,布施不断。 佛陀在世时,教导在家居士把收八分作四份:一份用来日常开销,一份作为积蓄,一份投资生财,一份广行布施。《布施经》、《业报差别经》、《大智度论》中详细记载了种种布施功德: 按时布施的人,身心清净,四时平安; 常布施的人,身心舒适愉快,没有散乱; 如法布施而且尊重受施者的人,将来安稳快乐,人见人爱, 以慈心布施,能远离杀害逼迫; 以喜心布施,能远离忧愁苦恼,无所畏惧: 以广大心布施,将得到无量福报; 以清净心布施,将得无上智慧。 布施的含义深广无边:大到布施生命,舍身饲虎;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佛经。小到一钵水,一支钱,几粒粟米。 工作中勤恳敬业是布施,家庭中敬老爱幼、细心体贴是布施,为人处事正直诚恳、负责任.肯担当、有耐心、能包容等等所有止恶扬善的利他言行,都是布施。以布施将心中的大爱真情发扬广大,使内心充满柔和喜悦的光明;以布施去掉贪嗔痴三毒业障,将所有身心的污染损之又损,布施出一个清净无染的法身世界,布施出一片清明开阔的人生天地。(信息来源:摘自《妙莲化》) 编辑:明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