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居士:《心声录》——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4)

(3)慧。就是般若,般若就是没有法翻译了。在华文中没有一个适当的名词来翻译般若,所以没有翻。有时勉强用‘大智慧’以别于常用的智慧。在三无漏学与六度中,般若都是最重要的。教中常说,前五度如盲,般若如目。这

(3)慧。就是般若,般若就是没有法翻译了。在华文中没有一个适当的名词来翻译般若,所以没有翻。有时勉强用‘大智慧’以别于常用的智慧。在三无漏学与六度中,般若都是最重要的。教中常说,前五度如盲,般若如目。这就是说单修前五度的每一度,若没有融会般若,那么修者就同瞎子一样,你的修行就是盲修瞎练。比然是善事能得福报,但如仰箭射虚空,福尽,箭还是堕落到地面。般若是什么?勉强来说,那就是能显清本有心体,消除妄想执著的心力。参证《法华经》也可以说:是你能了悟佛的知见而证入佛的知见的智慧。《法华经》:‘十方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兴于世。’佛为什么到世间来?唯独为这样一件大事因缘才来。什么事呢?就是要开佛知见,示佛知见。给众生开示佛是什么知什么见。世尊悟道的头一句话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话要是佛不说谁能知道!所以佛就为这个大事因缘来的,然后众生就依止佛的知见,放弃自己的知见。我们都是众生知见,就是情见,都是从情出发的,也就是妄见;所以要去掉我们的知见,转换成佛的知见。那要靠什么?就要靠般若嘛!但般若不是我们情见所能达到的。佛当时就说,众生的妄心像太末虫,(太末虫这个名词很有意思,佛在两千多年前就知道有细菌。末是微末,太末是极微末,极微末的虫不就是细菌吗?)处处能缘,独不能缘在火焰之上。细菌什么地方都能生存,但在火上不能生存嘛!这就比方众生的心,本领大极了,没有不能想的。处处能缘,但不能缘于般若之上,对于般若无法理解。所以我们大家要明白,你如果仍在情见之中,你所能理解到的都不是般若。这是一个极重要的关键。这个地方很多人错认。有的人开了点知解,以为他所知所解就是般若,不是,你所有用知解达到的都不是。所以这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不思议境界。对于这方面,我的师父大禅师上虚下云大师,他有一个很好的譬喻:我们在妄想心中要理解般若,就像你坐在椅子上,要举这个椅子起来。这个比方非常生动。你在没有离开妄想之前要理解般若,就如同你坐在椅子上,要把这个椅子举起来一样,这是不可能的。行人学习般若,若要一下子便能明白般若的本体,那是不可能的。所幸般若能一分为三:(1)文字般若。(2)观照般若。(3)实相般若。一切表达般若的经论语言文字等等都是文字般若。行者思维参究文字,了达其义,依之来观察对待事物是观照般若。在久久观照之中,一日蓦地触著关捩子(即现在所说的起动键),豁然朗悟彻明本心,即是契入实相般若。

以上三种根本与三无漏学,都是一切行人所共同遵修的。佛为救度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病,乃有八万四千种法,如旃檀木,片片皆香。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契合我们根机的,则推以下三种法门。


(肆)一生成办,圆顿法门:禅,密,净

佛法从印度传入中国,大小二乘共分十宗:俱舍,成实(小乘),三论(小乘大乘之间),唯识,戒律,法华,华严,禅,密,净。其中以后三者最为殊胜。分别简介于下:

一、禅宗

传佛心印,见性成佛,是禅宗的特色。不立文字,不涉阶梯(不经过次弟,迷是众生,悟了就是佛)。这是纯粹的顿法,有人对禅宗与第五度禅定相混,这是大错。禅宗是第六度,是般若。现在世界上把禅宗划在中国的名义之下,婆罗门和佛教划在印度。实际上禅宗也是从印度来的,但是他在中国大放光明。禅宗称为教外别传,是另外一个传授。不立文字,不依靠广习经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接指出你的本心就是佛(就直指明你这自己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的本心,让你自己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成佛了)。禅宗在中国古时候就有人反对,宋朝的时候,天台宗有一和尚,他自己觉得天台是最高了。而禅宗认为天台只是如来禅,而禅宗的祖师禅高于如来禅,于是这位天台宗的人不服气,就写了书反对说,你们第一个公案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经典没有记载,是你们禅宗自己伪造的。他不知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这则公案确确实实见于《大梵天王问法决疑经》(梵天是色界天)。他拿花献佛,他自己舍身为佛的床座,极度的恭敬。在这个法会上,世尊就拈起一枝花给大家看,大家莫明其妙,世尊为什么不开口,却拿一枝花给大家看。大众莫明其妙,独有佛的侍者,老的迦叶破颜一笑,他领会了。在佛拈花迦叶微笑之间没有言说,只是把这个花给大家看一看,可怜当时多少在座听法的人迷闷不解,唯独迦叶领会破颜一笑,佛就说:‘吾有涅槃妙心,正法眼藏。(涅槃,佛所证的是涅槃)涅槃的妙心和正法眼之藏(即正法藏之眼),嘱咐摩诃迦叶(摩诃是大)’,佛就把妙心和正眼一齐都吩咐给大迦叶了。这就是禅宗第一条公案,佛与迦叶只是心心相印——以心印心,以心传心。故称禅宗是传佛心印。而且《涅槃经》里头,佛指出对经典理解不同,有所争论,那就以迦叶的话作为标准;等于说佛经的解释权属于迦叶。为什么?正法眼藏,涅槃妙心都嘱咐摩诃迦叶呀!迦叶就成为禅宗的初祖。阿难是从迦叶开悟的,成为二祖,一直传下来,都是单传,佛把所披的衣,所乞食的钵都给了迦叶作为证明,所以衣钵,谁得了衣钵,谁就是传了心。世尊传迦叶,迦叶传阿难,一代一代心法相传,衣钵作证,都是单传。第一代是迦叶,第二代是阿难,第十二代是马鸣菩萨,第十四代是龙树菩萨。龙树菩萨突出了,中国分十宗,他是八宗的祖师。等到第二十八代就是达摩,达摩也是王子,也是弃位出家。达摩看到东土(我们在印度的东边)有大乘气象,就拿著衣钵到中国来了。

达摩之后还一直是单传,传到五祖,每代只是一位祖师。到了六祖,六祖是极特殊的一位祖师,俗姓卢,名惠能,是古今第一大善知识(清雍正皇帝所评,雍正是开悟之人)。他父亲贬官,降级到广东边沿一个很苦的地方,就死在那边罗!死了之后剩下孤儿寡母,这个孩子就是六祖。六祖当时很穷苦,靠打柴养母,一天送柴到客栈,有个客人在那儿读《金刚经》,他听了之后很喜欢,站在门外边听,当这个人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心中开朗。当他知道这经是从黄梅五祖得来的,他就要去。大家拿钱来帮助他,他就给母亲留下钱,自己跑到黄梅去了。到了黄梅之后,留在庙里做苦工,经过八个多月,一天五祖说,你们只知作福不求出离生死,自性若迷,有福也不能救。各各看看本心智慧之性,各作一偈,若悟大意,就付给衣法,立为第六代祖。当时庙里一千多人,神秀是上座,威信很高,大众的上座,能讲十几部大经。大家就说,我们作什么呢?当然是神秀得法,将来我们依止他修行就可以了,何必自己作偈?不必费事了。神秀也听到,别人都不写,好像自己是众望所归,就写了四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五祖看见了说:‘很好!很好!大家念了之后,不会堕入三恶趣了。’大家念来念去,六祖听到了。六祖说:‘我也有四句,谁替我写?’这时庙中有一位江州别驾张日用,替写了四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写在墙上,五祖看见说:‘也没有见性。’脱下草鞋把这四句擦掉了。五祖暗示惠能于夜间三更到自己房间听讲《金刚经》,又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时候六祖就彻悟了。当时他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那里想得到哇!我的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我那里想得到?我的自性从本以来就是不生不灭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本来就具足一切呀!佛说具足如来智慧德相,他自己证实了。)‘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焉能想到天地同根,万物一体,一切都是自心所生,都是自性所现。)一口气说了这几句。五祖知道他彻悟了,衣钵就给他了。五祖还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调御丈夫、天人师、这都是佛的名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