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派人通知太子丹,太子丹把人头装在木匣内,又送给荆轲一把名贵的匕首,用毒药煎过,只要刺出一丝血,就会立刻死亡。轲说:“我有好友盖聂,远游未返,要等他回来做我帮手,才可行事。”太子丹心急欲报仇,说:“我这里也有几个勇士,你就随带秦舞阳做帮手好了!”
荆轲到了咸阳,通报上朝廷,秦王接见他。他奉着樊于期的人头,秦舞阳奉着督元地图,一步一步走上朝堂之台阶,这时秦舞阳害怕起来,面如土色,秦王怕有诈,命秦舞阳退下,独许轲一人上来。荆轲先献樊于期首级,继呈地图。把那卷地图慢慢打开,一个一个地方指给秦王看。图穷而匕首现,秦王吓得跳起来,荆轲左手把秦王袖,右手将匕首刺其胸,秦王向后一转身,袖子被割断。轲紧追在后,秦王只好绕着大铜柱子跑。秦王拔剑,砍轲之腿,轲站立不稳而倒地。拿匕首飞掷秦王而不遂,秦王又向轲砍了一剑,轲用手一挡,砍去三个手指头。他苦笑着说:“你的运气真不坏!我本来想逼你退还诸侯的土也,故没早下手。可是你也长不了!”秦王一连气砍了他好几剑,荆轲亡,而台阶下的秦舞阳,早被武士们剁成肉糜。
荆轲这样殉国实在可惜,他与母亲牺牲一切,终未能成功,也可以说是天也、命也、数也!可是,他们慷慨就义的魄力,实在可敬可佩!这些英雄都是有阳木性,绝不被财色所迷,美女当前也面不改容,但为了爱护民族国家,他能够豁出一切。水浒传里的好汉,都是有阳木性,胸间酝酿一股怒气,若用得当然,则成为浩然正气,所谓正气凛然,富有筹略,遇难不变,视死如归,皆是英雄本色也。
历代的烈女节妇,也有阳木性,临大节时,志不可夺。有些女人廿一、二岁开始守寡,家贫如洗,带着幼儿,活到八十余岁从未变节,这一类的烈女,不胜枚举,在我故乡双城县东门外便有十六个烈女牌坊,皆是表扬这种刚直有节操,坚贞不屈之女中豪杰,我们修道人,应以此种阳木性作为圭臬。释迦件尼佛在雪山受苦六年,饿得骨瘦如柴,从未萌回王宫享受之念,这也是阳木的真仁真勇,发挥尽至,才成为大觉世尊。也为我们开辟了一条修行的光明大道。
真仁德,是爱人爱物。诸葛亮在南方(今之安南)七擒酋长孟获,终令对方心悦诚服,班师回国,军行至泸水,狂风骤起,兵不能渡。土人告曰:“夜夜闻鬼哭神号,瘴气遍地,阴鬼无数。须依旧例,杀四十九颗人头为祭,怨鬼自散。”孔明曰:“事已平,岂可妄杀一人?”唤行厨以牛马之肉和面,塑成人头,名曰“馒头”,当夜亲临泸水之岸,扬幡招魂,宣读祭文,将馒头等祭物尽弃于水中。次日云消雾散,风平浪静,蜀兵安然得渡,功归真仁德之感召力也。
有人曾问孟子:“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而这种浩然正气,本于自性的仁德,若用正当的方法培养,不损害元性,就能发挥强大无比之力量,充塞天地,这种正气,若不配合正义及天理;若无此二,它则颓靡不振。跟着又说:“是集义所生,非义袭而取之也”。它是集合了我们仁义之本性,从内在发挥出来,而非内在的仁义,到外面袭取而来的。这种阳木的仁德发挥圆满,元性充足,便可以返本还原,归返天性。 火位在南,丙火为阳光,丁火为阴火。五行业中(士农工商官),火乃官位。火性人,身材圆胖,体形丰满,柳肩膀,面形上尖中宽,如火苗子,赤红面,头发稀疏,眼睛细小,生气时面红耳赤,行动急速,坐不稳,站不牢,终日忙乱不堪,但也不见得有什么真作为。
火性人最大的缺点,好恨人,恨者狠也,恨到咬牙切齿。终夜不眠,边恨边咒骂:“这个人为何不快点死!”于是自找苦吃。阴火人的恨、苦、别、辩、冲。五毒中主恨,五味中主苦,五脏中主心。恨人伤心,故有心脏病,失眠癫狂,心慌意乱。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心脏有毛病的人,小肠常不畅。
阳火性的人,明理守礼守分,不争不贪,温恭谦让。佛教戒淫,儒家守礼,家讲元神。神足,是真阳火,则聪明光亮,能化万物。阳火性人的气质,譬如佛前供奉的灯烛,虽然不大,但它真正供到佛前,故位置最高尚。所点的都是香油,干净香洁,比喻阳火性人,就算不是大明白人,但他温文懂礼,也能教化旁人明礼。譬如一炬之火,有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皆能熟食,除暗,然火炬仍旧明亮如初,不会减少。往大的来说,大阳是真阳火,大公无私,遍照万物。
大家可以对照一下:我是那一种火性呢?譬如森林大火,烧得霹雳拍啦,没规没矩,巨火为患,这是阴火。真阳火,守礼守分。孔子曾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前人所制作的礼乐,浑浑噩噩,无是无非,视众人为一体,平等爱护,是质胜文,好比乡下人。后来的人,制作礼乐,着重文饰,是文胜质,即是今之所谓“君子”。上古时代的大同世界,人质纯善敦厚,根本不需要讲仁义礼让,已生活在其中,故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国家昏乱有忠臣”。后来人性败坏,才要提倡仁义道德来节制。因此,孔子说他还是遵从先进的礼乐。
兹举历史上一宗事件,就能评出数人的本性如何?曹操把天子接到许昌,早有意篡位,某次请献帝田猎,借此测验群臣之顺逆,帝不敢不从,乘銮驾出城,刘玄德,关羽,张飞,引数十骑,离开许昌,曹操领十万之众,曹与天子并马而行,只争一马,背后都是曹操心腹,文武百官,远远侍从,谁敢近前。
到达许昌,转过土波,忽见荆棘中赶出一只大鹿,帝连射三箭不中,顾操曰:“卿射之”,操取了天子宝雕弓,金批箭,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群臣见了金批箭,只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这时曹操纵马而出,遮于天子之前而迎受之,无礼之极,众皆失色。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