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我们《了凡四训》今天进入第二个单元,叫“改过之法”。第一个单元是“立命之学”。我们学了立命之学,明白到人这一生确实是有命运的,而这个命运它是可以转变的,只要透过人能够断恶修善,他的命就能有很好的转变。而且不只自己的命可以转变,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连后代子孙的命都会转变过来。所以我们学如何改造命运,这个对人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有一个企业家,他有很高的成就,他白手起家,创办了两间全世界五百大企业。这样的企业家基本上是找不到了,这位企业家叫稻盛和夫。他介绍给所有年轻人的第一本书就是《了凡四训》。这么成功的人,他的人生受《了凡四训》的影响非常大。而且他在2010年的时候,日本航空要倒闭了,破产了,当时候的日本首相去请稻盛和夫来挽救日本航空,他那时候已经七十八岁了。而稻盛和夫他六十五岁以后就出家修行了,到了七十八岁,他的首相亲自去请他出山。结果他出来以后,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花了一年的时间,把一个已经破产的企业变成全世界营运最好的航空企业。一年哦,这是奇迹。诸位家长,怎么转腐朽为神奇的智慧要不要学?要啊。稻盛和夫推荐的第一本中华文化就是《了凡四训》。这不只改造一个人的命运,连几万人的大企业的命运都是依照这些原理、原则改变过来的。 而我们学了立命之学,确实看到一个具体改造命运的榜样,就是袁了凡先生他自己。所以我们要让身边的人相信真理,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就是那个真理在自己的身上真正印证了,这个最有说服力。我们在跟人家谈改造命运,结果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差,人家就很难相信了,对方可能一听,“我假如像你这样,我也不敢学了”。所以了凡先生没有功名,最后当了一个大县的县官;没有儿子,最后有子嗣了;只有五十三岁的寿命,最后活到七十四岁,延寿了二十一年。所以有理论、有方法还带表演,这个立命之学给了我们坚定的信心。 有了信心以后接下来讲方法怎么做,具体怎么来落实了。而在落实当中,所谓改过迁善。可是为什么改过要在行善、积善前面讲呢?因为人假如不改过,他每天还在造作罪业。就好像今天我们拿了一个桶子在装水,你一直把水加进去,可是这个桶子是破的,它就一直漏掉了。所以假如我们不改习气,就像那个桶子的漏洞一样,就把福报都还是给折光了。所以先学改过。 我们接着看经文讲到了: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我们这个民族特别重视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所以往往在论道理的时候,都是举具体的例子,历史当中曾经发生的例子,这样容易让人信服。所以读历史可以让人家相信,“你讲得有道理”。再来,读历史可以提醒自己,不要犯以前人的错误,同时也可以效法以前人如何治家、如何治国成功的。 而这里讲到的就是春秋战国时代,周朝分西周跟东周,春秋战国是属于东周了。“诸大夫”,这个“大夫”就好像现在的国家部长一样了,算是很大的官员。看到人家的一言一行,“亿而谈其祸福”,这个“亿”就是可以猜想、可以揣度、可以算得出来他这个人以后会是有福还是灾祸之人,他看得出来。“靡不验者”,就是没有不灵验的,而且这些大夫都是读了很多经书,他才明这个理。 “左国诸记可观也”,这个“左”是《左传》,“国”是《国语》,就是这一些经典当中都可以看得到、了解得到。我们具体举一个《国语》的例子。就是春秋时候,有一个大夫叫王孙满。他刚好跟周天子在一起,看到秦国的军队,从京城北方走过去,北门那个地方经过。王孙满就看了军队走过天子之城那个轻慢的态度,连对天子都不尊重,马上就说,这个军队必有灾殃。当时候周天子就问他,为什么会有灾殃呢?因为他们的态度轻率又骄傲,轻率就很不小心,骄傲就会随随便便、无礼,所以必然会有灾殃。所以有一句俗话叫“骄兵必败”。 那说,“现在又没有打仗了,骄兵必败还用得上吗?”其实就像读书一样,一个人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可能他的学问就上不去,他也是必败了。我们看现在企业的寿命为什么越来越短?因为很多年轻气盛,他就赚很多钱,最后骄奢淫逸就来了,他很骄傲,所以这个是“少年得志大不幸”。都是因为他的骄傲伏不住了,最后他的人生就遭灾殃了。 所以,就判断秦国的军队这一次会大败而还。最后真的被晋国打得落花流水,三员大将都被抓起来。这个在历史当中都有记载,所以“左国诸记可观也”。这是看到整个军队是这个样子。 唐朝有个读书人,后来当官也当得很成功,叫裴行俭。当时候唐朝有四个读书人,文章写得天下闻名。这四个读书人叫“卢、骆、王、杨”,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唐初文章天下闻名的就是这四个人。一般的人都觉得这四个人以后一定会很有成就,一定会当大官。可是当时候裴行俭就分析了,他们都还没有出什么状况的时候,裴行俭就分析了,他说一个人以后有没有成就,首先看什么呢?看器识。“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大家冷静来看一看,一个人文章写得很好,一个人的才艺很好,假如他傲慢的话,他的文章跟才艺会变成他的灾殃,是吧?对啊。所以我们得要了解到,“德者,才之帅也”。很多人的灾祸都是因为才华横溢,因为才华去压迫别人、去得罪别人才遭殃。所以“德者”,所有你的能力、才华是为德行所领导,它是所有才能的统帅,你得把根本找到。现在德行忘记了,只重视孩子的才华,他什么第一名就不可一世,连父母都瞧不起,到时候要教就很困难了。所以古人教育都抓根本,“德者本也,才之帅也”。大家看,这些都是天下闻名的才子,他最后的结果会如何?我们看裴行俭的分析:一个读书人首先要什么?度量要大,气量要大。“识”是什么?见识、智慧,要看得远。最重要的是要有德行,要有仁爱的度量,还要有智慧。而后才是学习文艺。 我们现在冷静想一想,我们现在教孩子把什么摆在前面?那个一颠倒,很多不好的现象就会产生。要不就是傲慢,要不变成什么?考试的机器,不会跟人相处。他没有德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