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师:学佛寻根求源得歇心(2)

佛心周遍,汝心周遍,如实周遍,是为念佛。 那你就相应了,OK了,你心就没事了,佛的心怎么做,我的心也怎么做,那就是念佛嘛,对不对?与佛相应了。但人不这样整合自己,说佛是佛,我是我,我要怎么做,对不对?他

佛心周遍,汝心周遍,如实周遍,是为念佛。

那你就相应了,OK了,你心就没事了,佛的心怎么做,我的心也怎么做,那就是念佛嘛,对不对?与佛相应了。但人不这样整合自己,说佛是佛,我是我,我要怎么做,对不对?他就没有说佛怎么做。

佛心周遍,我等心也周遍。佛心,他有那么多愿,我们也那么愿,这就整合了。这一个整合,你就相应了。

缘起法,缘起太重要了。

古人真都讲到了。可是为什么人安稳一段,他又要去找、要修功夫成片,说不行,我还得修修什么。为什么?他就又回到自己原来的状态,就是一小点,而不是周遍心。

功夫,再大的功夫,只要有我执,就是小小的,他没有周遍性。说菩萨未证周遍,不名为佛,就是不圆满的意思。你怎么得圆满安住?念佛!念佛忆佛,远离戏论!攀缘于佛故。

人不相信这个。佛是已经周遍之亲证者,你攀缘于他,你周遍的心智就会整合在这个里面。实际就是一杯水、一点水,再多的水,倒大海里了,咸同大海,这决定是一味的。就是此周遍,我亦周遍;此拥有,我亦拥有。这个地方安心了,你再来该做什么去做什么,但是以无为心智而行有为法则,以无所得而行种种有为法。因为你已经整合过了,整合过了你就不需要这些东西了。

安心!人就是不去整合这个无上心,总去整合一个小鬼名堂,小鬼名堂当缘起了,那就影响他一生、半生、多生。

 

所以那四句偈子“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常无性就是周遍,这不是契合点嘛?“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还是让我们整合自己。

居士问:比如信顺的人、听话的人他得来的容易,和那些得来不容易的人(比如那个老和尚,笨笨的,下了那么多功夫)相比,这两种人相比……

师父:后者感恩心更强一些,易得的人若是知道这个易得中含着不易得的成分,也会很感恩。

念佛人的缘起一定是清净平等的缘起,平等缘起之下,人的心稍微一不平衡,稍一有偏颇,稍有一些造作,你马上能觉知,这是真的。眼睛利了,心根也利了,感知力也利了,如此而已。但这绝对不是轻贱、不尊重别人的地方,这恰恰是我们喜悦踊跃的地方、安稳的地方、觉悟的地方。

所以你真正有个清净平等缘起了,你遇事安详,这是真实的。我们说就有福报了,你遇事就会觉悟。因为别人有一刹那的错失与过激,你马上就能体验到,你这感觉太直接了。你只要用清净平等的缘起习惯了,你习惯于这个作为了,不管他多大的人物,不管他多圣多凡,这是很厉害的,这太利了,你就觉悟的机会多,而不是自慢,也不是自卑,觉悟的机会多了,你遇事容易安详。

觉悟就是慧,我们安详就是福,福慧具足,两足尊。两足尊就是念佛人,念佛人就能得到清净的缘起、平等的缘起。平等缘起一定会遇事安详,遇事安详一定会有一个悟处,遇事就会明了,遇事明了就是你的慧,所以福慧就会伴随着我们的生命,所以念佛人就是福慧具足。

这没有问题,这是逻辑推导,一加一等于二。

教法的缘起问题。释迦文佛在说弥陀这个教法中,不管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佛》,他深入地讲一个问题——清净平等这个缘起。所有的教典归结到十方众生也好,凡圣也好,都要往生彼国,往生彼国同得阿毗跋致,这是一个结果。十方众生、凡圣,这往生是同等的,利益是同等的,但身份绝对是千差万别的,来自的国土千差万别,身份千差万别,修与不修千差万别,但往生彼国同得阿毗跋致,所以给他一个名称:同志。

就是平等缘起,广大清净平等缘起,广大者无所不摄,同一回归,同得阿毗跋致,同证三不退,这个“同”就是清净平等。

这个缘起是真实的、广大的,是如实的面对一切众生的,所以这是“福慧两足尊”。很多经典说念佛人能受世间人的礼敬,天人的礼敬供养,实际这话猛一听你感觉是不是有点(过份)?不是!他是很如实的。因为你只要在清净平等缘起下你有一个运用了,你必然遇事安稳,你遇事必然明了。因为你用不动的心智、平等的心智来审观任何事情,有一点动静你马上能觉察。

我们要说“诸法因缘生”,大家基本上没有什么感觉,没有爱憎,也没有凡圣,分别心都很淡。但要假设人一张嘴好坏、高低、功德大小,你马上就知道这个人偏颇在某个地方了,你瞬间就可以体察到,再大的人物都没有问题。为什么?就在这个清净平等的镜子下,你一照就了知了,这是佛给我们一个眼睛——天眼、佛眼、法眼、慧眼,给了我们一个肉眼、简洁的肉眼,让我们看什么呢?用平等清净来衡量世间,这就是一个广大真实的缘起,其他的再变再化,万变不离其宗,你还变什么呢?你就安稳下来了。万变不离其宗,你就清晰了知它在变化的过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