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则依理修观”,依照教理来修一心三观:空观、假观、中观。然后使我们当下这一念——像心猿意马的狂心,渐渐地能够平静下来,能够与佛的智慧相应,能够得到事一心乃至理一心。如果得到事、理一心,我们就能够入道,入到平等道——清净道——实相道。这是觉明妙行菩萨把修弥陀忏的一些最主要的核心内容,向法源比丘作了一个介绍。同时开示他:你现在什么心态呢?就是你在这个修忏法的期间,不要去管是为自己修行,还是为施主修行,也不管时间是久长还是不久长。这些外面不相干的事情,你不要去动念头,你当下要观注自己的身心。念头里面有无量劫以来的烦恼、习气,抓住现前一念,扫除烦恼、习气,把身心上的那种滞碍荡开。并且要发一个大的誓愿:如果不能成就三昧——这个正定正受的话,就“誓不休息便了”——就是不睡觉。你看古人这几句很平常的话,但要多么大的气概才能做得到啊!实际上这也就是觉明妙行菩萨的经验之谈。他在晋明帝那一世做一个贫子身——贫穷的人,感觉人生太苦,一定要求解脱。闻到念佛法门,他就开始七日七夜念佛。这个七日七夜念佛,他真的就是誓成念佛三昧,是不休息的。他是发誓不休息,一定要成就念佛三昧,终于见到了阿弥陀佛。他在晋明帝时候得念佛三昧,在七十五岁的时候就成就往生。往生西方净土之后又不断地来到这个世间,以种种身份来传播净土法门。所以你要得到念佛三昧,没有誓不休息的这种气概那是得不到的。现在我们修行为什么很难成就?烦恼重,一念佛就昏沉,一昏沉就控制不了,想一想:“拉倒吧,正好昏沉还能够睡一觉。”睡得很美,他是这样的。你看我们这个昼夜念佛里面,到晚上基本上就会缩水很多人。他们都到哪去了?都跑去睡觉了。还有很多十天百万佛号闭关,虽然有不少精进的,但我们知道也有不少是懈怠的。他发表体会的时候不好说,最后跟别人说。“你十天怎么样?”他说:“我十天很有收获,睡得很好,胖了好几斤。”你看看,关房里面:那当然,无忧无虑,给你送饭去,你又睡八个小时、十个小时,大家都管不了你。但是你想得法上的利益,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那是不可能的。觉明妙行菩萨再说:“你现在虽然在你原来的道场过得很舒服,也很有规模,但它并不是一个修行的地面。”这里面觉明妙行菩萨都是看得很清楚——天眼圆明了。确实就像我们现在有些道场,可能它的硬件设备都很好,等等,但是它没有氛围,它没有修道人的这种精神气概,它没有道场天龙护法的加持力。所以它就不是修行的地面。就告诉他:“你不一定要依着那个地方——既然不是修行的地面。你一定要有一种气概,你就真正把修行落实在你的心地当中,万缘放下。”怎么“万缘放下”?不要考虑衣食的问题,“一钵依于十方”。“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啊。你不要一个真修行人还想到:“哎呀,我这个饭谁来给我提供啊?”你就做好饿死的准备,但是你真正修行就会感得护法。所以你不要去考虑这个饮食的问题,也不要考虑你在哪儿住的问题。佛陀在世的时候给我们示现一个很好的榜样:三衣一钵,树下一宿——就在树下打坐。你说,当一个修行人在树下打坐,以天地作为他的房庐的话,他这种清净解脱到什么程度!一生身体依于大地,就是把生存的这个资生用具等等全都放下,这样“真真切切求度生死”。万缘放下,这么精苦修行为什么?就是要度脱轮回生死之大苦,不是求人天福报的。一个修行人不是为了了生脱死,你还去谈什么呢?只有了生脱死,圆证自性本具的佛性,这才是正修行之法。我们会听到那些“人间佛教”、“人间净土”讲得冠冕堂皇,但是整个的就指向人间,没有指向出世间的超越意向,这里面是会有问题的。菩萨进一步开示,你有这样的一个求度生死的心态是要大丈夫气概。这叫“死期败烈”,你闭关就做好把生命作为赌注的程度,不成功便成仁。轻身似尘,重法如山。把这个身体看做是尘埃一样的,这样一个置生死于度外的修行,你才能有几分相应。确实,你要做一个大的修行,开始都要发大的誓愿的。发的大誓愿就是拿生命做为对决的一个条件——这么一个艰苦的修行。我就粉身碎骨都不能退转,把生命作为赌注。这样在关键时刻你才能顶得住,你才能冲得上去,你才能度过种种的障难。如果你这种刚勇的精神一下出不来,那这个烦恼、习气完全把我们控制住了,你根本就没办法冲破它。如果没有这种心态,只是说用了三年来做这个忏法,但是对整个的生命来说,也是短暂的。区区三年的忏期,你这里面又夹杂着一些世故的东西,如果这样你想成就往生的净业,想了生脱死,这是不可能的。这种不可能就好像你现在很饥饿,怎么求饱呢?你就“吸风吞雾”来求饮食上的饱足。世间上绝对没有这件事情的。所以觉明菩萨就告诉法源比丘:“你千万不要做这个大愚痴之想,你想吸风吞雾来求饱,其结果一定是冻馁而死。”你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所以这些修行办道,还是跟前面讲的一样,一定要真诚心,非常实在。说得了一丈,不如行得了一寸。都要踏踏实实地把它展示出来的,不是在这里投机取巧、排场作秀所能解决问题的。所以通过这一段你看到,当我们夹杂着世故,泛泛悠悠,不能万缘放下——这些都是我们的业障,都是我们要忏悔的范围之内。在五浊恶世,真的我们举心动念,行为造作,都造下无量无边的恶业。所以这段开示也告诉我们,我们有时候也可以修一下慈云忏主的净土忏。借助“外则勤修忏法”,消除或多或少的业障,然后精勤念佛。这个佛号实际上,里面也有忏除罪业的很大的功能作用。至心称念一声阿弥陀佛名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所以这些都告诉我们,一定要在心性上真修实干,不要去摆架子,不要作秀。只有真诚,只有老实,才能得到法上的利益。这就是“万缘放下,求度生死”这段开示给我们传达的慈悲的信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