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学概要 七(6)

佛法的住世有两个根本。第一个戒律。第二个教理。 戒教二面。因为到佛法末年,已经没有祖师出世了。但是大家老老实实的持戒,还能够明白教理,这个佛法的观念还能够持续下去,至少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
佛法的住世有两个根本。第一个戒律。第二个教理。戒教二面。因为到佛法末年,已经没有祖师出世了。但是大家老老实实的持戒,还能够明白教理,这个佛法的观念还能够持续下去,至少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虽然没有亲证,但是这样的一个抉择智慧还在,这个佛法就不会衰。三宝有理体三宝,有住持三宝。理体的法宝,那是内心所亲证的涅槃。但是这个只有圣人才有。住持法宝,语言文字经典,他是普遍能够让一切凡夫受持的。所以你看【在家备览】,理体三宝只能够自受用,住持三宝能够他受用,使令三宝光明不断绝。佛法僧三宝,佛陀是佛像。虽然佛像不是真佛,但是他能够让佛住世。法宝,这个经典语言文字,它能够让真理住世。僧宝。这个人是出家的人,很平常。你是凡夫,我也是凡夫。你有烦恼,我也有烦恼。不是的。他今天剃发染衣,受持比丘戒,沙弥戒。他对这个僧相就有住持的功能。由于他的出家,使令僧宝不会断绝。所以历祖的意思,住持三宝更重要,他对于众生的利益更重要。从住持法宝来说,语言文字的佛法,它能够使令佛陀的道理住世。在于使令正法久住,这个就更重要。
问:请法师慈悲开示,上周所教授平等慈心,与沙弥五德中,永割亲爱、无敌陌故,有何不同?
答:平等舍跟永割亲爱无敌陌故是相同的、是平等。对于亲爱的人,对于冤家能够无敌默,就是平等的去对待,这个是相同的。
问:无常观、因缘观、空观有何异同?缘生无性是否等于空观?
答:无常观跟空观是有一点不同。小乘的学者,他观一切法空,是从无常下手。观察我们身心的状态是有变化的。无常故苦,苦即无我。观察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喜欢动来动去。坐久了,右手喜欢动一动,左手喜欢动一动,脖子喜欢动一动,就是我们的色身一直在流动当中。表示什么呢?无常故苦。表示我们的果报体是在痛苦当中。为什么呢?因为依有情的本质,乃至于一只狗,都知道要离苦得乐。如果我们的果报体是如此的安乐,我们不会想动来动去。因为一个人跟安乐的环境一接触,就是很舒服不会想活动。我们身子想要动一动,就是我们那个地方不舒服了,想要动。因为我们这个身心一直被苦所逼迫,总是想要动一动,来调整这个痛苦。所以从这个色身的无常知道他是苦,每一个人在三界得果报,就不能解脱痛苦的系缚。从痛苦当中知道是无我,怎么知道是无我呢?因为我们的身心世界,如果有一个主宰者,就是一个我。如果我们能控制,决定自己快乐痛苦,那
谁会给自己痛苦?我们身心有苦,表示我们对于自己的身心世界,没有决定的权利。我现在不想痛苦,不可以,业力。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我今生的身心世界,是过去的业力所创造的,无常故苦。所以从苦当中知道对身心没有主宰权,无我故空。烦恼的空是安立在无我,不是说身心世界不存在。无常故苦,苦尽无我,无我故空。这是小乘的思想。阿含经就是这个思想,他修空观是这样修的。但是大乘的中观,或者是金刚经、般若经,不是这样修。不从无常观,他说因缘,缘生无性,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说我们的身心世界要假借因缘才能有,色受想行识这五种因缘。既然是因缘所生,他就没有一个常一的主宰,所以他就是空。当体即空。这种人的理观智慧比较高,不必从无常。无常是比较容易体会。所以无常空跟因缘性空都是空,但是这两个法门是有顿根跟利根的不同。
问:念佛时,观能念的我了不可得,所念的佛亦只惟心所现,所缘的佛号,声尘,一剎那剎那不住,如此是否会影响信愿往生?
答:你这个是修空观。观察能念的心是不可得,所念佛号的声音是剎那剎那的生灭。能念所念性空寂,如果你把下面那一句加上去,感应道交难思议,那就是念佛法门。因为我的心是空,佛的心也是空,一空无二空。我的心如,佛心如;一如无二如。所以我能够跟佛感应道交。你如果这样子想,那就是净土法门。如果只是观一切法空,那这个就是圣道门。净土法门跟圣道门不一样。圣道门是从无相的真理下手,内心当中要趋向于无相的真理。因为我们的无明就是执着有一个我,破这个无明就是要从无相的真理。但是净土法门的感应道交,要从有相的境界下手。你一定要抓住一个跟阿弥陀佛有关系的东西,或者是他的身相,或者是他的佛号,否则你怎么感应道交呢?一定有一个东西让你抓住的。净土法门不是很强调空观的。
一句佛号信愿具足。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就很强调这个观念。他讲这个念佛三力不可思议,能念的这个心力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他强调法力不可思议。我们这个心虽然有很多功德,没有佛号的开显还是不行。所以说你观能念的我不可得,所念的佛号剎那剎那生灭也不可得,这样会影响信愿吗?可能会影响信愿。这样子是在观察宇宙的真理,不是跟弥陀感应道交。
问:?
答:如果还有历历分明那就可以。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剎那剎那不住就是空吗?无常吗?无常故空。虽然剎那剎那不住,但是又历历分明。这个历历分明就是即假,把佛号的力量显出来。历历分明要强调这句话出来,但是你今天没讲这句话。如果说我知道佛号不可得,但是佛号又历历分明,这个即假,佛号又表现出来。
问:?
答:这个观只是稍微观一下,如果你佛号现前的时候,你一切的念头都要停下来,只有一念皈依的心而已。所以行起解截,行门操作的时候,解门就要停止。但是偶尔的提思一下是不错,但是是长时间用功的话,这个分别都要停下来。就是只有信愿,信心。你相信这个佛号就是你的皈依处,他能够救拔我。第二个你为什么念佛?你有往生的愿力。不是身体不健康,念佛。儿子要考试,念佛。不是求这个。我要求往生的念佛。有往生的愿力,信愿持名三资粮。这个三资粮在佛号运转的时候是同时现前的。有信有愿有佛号。但是他那个分别不是很粗的,是任运的。
问:?
答:一空一切空。你观一个法空,类推一切都是无常无我,可以。你一些准备工作都要先准备好,当你正式用功的时候,就是一句佛号。但是有时候烦恼还粗重,这个时候你对治一下可以。如果烦恼不重的话,你能够过得了关,就直接用佛号念下去。直(莫马)念去。念佛法门还有一个特别,他强调这个相,有相。跟华严经很接近。华严的法门就是用庄严。密教不是很强调空观,他认为空是你应该有的基础,所以你看那个坛场,强调很庄严,佛菩萨很庄严。你这一念心跟佛菩萨的庄严,刚开始是二,然后慢慢的,你这一念心跟佛菩萨的坛场不二。佛菩萨入我的心,我入佛菩萨的功德。所以说密教、净土宗都很强调从有相下手。一个法,一即一切。你摄受一个佛的法,就是成就无量功德的法。但是他那个有相的法是观它如梦如幻,不是真实有的。所以在天台智者大师这个空,通教,通前通后,都是你共同的基础。所以真正大乘很多的法门,尤其是他力法门,有佛菩萨感应道交。持大悲咒、念佛,那一定要从有相下手。如果是从自力断烦恼,那空是最有力量。但是你要跟佛菩萨感应道交,跟本尊相应,跟文殊菩萨相应,跟阿弥陀佛相应,那一定要从有相下手。否则你跟他没有感应的因缘,一切法要因缘生。所以说净土法门他还强调有相,从有相下手,是这个意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