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学概要 七(5)

「佛菩萨的功德,一为无量,无量为一。」 佛菩萨的功德是不可以分割的,他能够无量的功德摄入一个小的法,一个法开出无量的法。我们看观佛三昧里面,可以看出佛菩萨的功德不可以分割。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
「佛菩萨的功德,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佛菩萨的功德是不可以分割的,他能够无量的功德摄入一个小的法,一个法开出无量的法。我们看观佛三昧里面,可以看出佛菩萨的功德不可以分割。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但是我们不是说三十二相都观,不是。你观一个相成功,所有相都具足。你观白毫相成功了,你就具足佛所有的功德。为什么?因为佛的功德是真如,是不可以分割。你跟他一个功德接触,你就总持他所有功德。这是【华严经】,重重无尽。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变大,大中变小,都不可思议。所以说,我们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有几个方法可以跟阿弥陀佛接触。譬如说:我观察他的相好。我们拿一个佛像在前面,眼睛打开,看看佛像,再闭起来观佛像。直到我心中能够显出很清楚的看到佛像为止。这个也可以感应道交。或者观想。我不必佛像,我自己去想出一个相状。或者持名。持名就简单,忆念佛陀的名号。这个最简单,下手易、成就高。总之,你的内心一定要去接触到佛的名号,佛的身相,佛的功德。而你所接触的任何一个相状,你一定要相信他就是弥陀所有的化身,就是所有的功德,就是在这个佛号上。信心很重要。密宗的灌顶,灌一个六字大明咒。如果你不相信六字大明咒,具足本尊的功德。你没有构成灌顶。不是说灌顶,拿那个水帮你洒一下,不是。灌顶就是说,你相信你所持的咒,这个本尊咒。你持的菩萨的咒,或者是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或念阿弥陀佛。你相信这个法,总持你本尊的功德,你有资格开始修行。灌顶就是讲这个道理给你明白,是这个意思。所有今天如果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你不明白这句佛号的意义。只是拿这个佛号来(我现在妄想很多)摄摄心。我们内心当中没有皈依的心,没有通身靠倒的心,这样子佛号力量就有限。
问:?
答:古德讲这个人就是佛的意思。佛跟人都是有心事,都是有情。所以读古文就知道。西方有佛出世。有时候人跟佛是通用的。研究教理的重要性,作一个总结,用八正道。八正道在四圣谛,苦集灭道的一个主要的修行方法。
苦集二谛是流转门,灭道二谛是还灭门。道是道路,通达去向的意思。我们今天要到水里去,需要道路;没有道路,我们不能到水里去。通往涅槃也是要有道路,道路是什么?八个法门。这八个法门能够正确的引导我们趋向涅槃叫八正道。八个法门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正道整个修行的操作如下:
八正道第一个要有正见。就是刚开始要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明白道理、明白因果,善恶因果的道理。有这个正见以后,就正思惟。这个道理一次又一次的去思惟,生命是有因缘的、有轨则的,善业得可乐果报,恶业得不可乐果报。不断的去思惟法义,心中就产生一个坚定的理解,胜解。正思惟以后,就能够去调整我们的身口二业。身口意三业是先改变意业,先改变思想。因为过去我们很喜欢造杀盗淫妄的业,总是觉得造杀盗淫妄让我快乐。但是现在告诉我自己这个快乐是错误的,杀盗淫妄只有给我痛苦,因为这个罪业只会产生痛苦。你的思想改变以后,就能以这样的道理来调整你身口的行为。第一个是正语。语就是口业。你从今以后不敢两舌、绮语、妄语、恶口,因为两舌、绮语、妄语、恶口的业会让你痛苦。你从今以后是正业,正业是身业。你不敢造杀盗淫的业力。正命。命者职业。你不管从事杀生或者使令众生迷惑颠倒的职业。迷惑颠倒是卖酒、卖不良刊物等等,使令众生堕落的都不可以,这叫邪命。出家人的正命就是乞食。「上乞佛法以滋慧命,下乞饮食以滋色身。」佛陀戒律当中,告诉佛弟子,出家弟子不能从事生产事业,要专心的息诸缘务,专心的修学佛法,让居士来供养。以我们的正确的观念,来引导我们正确的身口行为,正确的职业。然后再正精进。精者专一的意思。专一不夹杂。进者相续而不断。换句话说,我们这样调整身口二业的行为是相续不断的做,今天也这样子做,明天也这样子做,一天一天这样做,叫精进。精进不断的做,经过正精进以后,就能够达到正念。念是心里所缘铭记不忘,经常把这个道理忆持在心中。正念是不容易的,我们内心当中要起的一些恶念,起了恶念以后,如果没有生起惭愧心。那表示你已经不深信因果,你不认为这个恶念会让你招感痛苦果报,那个时候你不认为,所以你才敢起恶念。这个时候你对业果的深信是不够的,很浅的。你还是觉得恶念会让你快乐,跟着恶念走会让你快乐,你心中是这样认为。因为人总是追求快乐的、厌恶痛苦。但是我们不明白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痛苦?我们不明白。经过不断的思惟调整以后,知道杀盗淫妄是让我们痛苦的,能念佛、念法、念僧是让我们快乐的。这样子一个念头在心中能够铭记不忘,不会忘失正念。正念再用功下去叫正定。心中对于法义坚定不动。有正定以后对于业果的道理有更深一层理解了,又有另一层的正见产生,然后又正思惟,这个时候你的行为再更深一层的调整,乃至正念、正定,如是的辗转,身口意就不断的净化,直到成就圣道为止。
八正道刚开始就是正见。正确的知见引生正确的意业,有正确的意业,引生正确的身口二业,然后再不断的用功,产生心中的正念正定。「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我们的行为都是内在的思想创造出来的。佛法的教育就是要改变我们错误的思想,这个是很重要的。外道,佛法里面很多的修行是共外道。譬如礼拜、赞叹、供养。一贯道,基督教也是有这样修行的仪轨。佛法不共于外道的地方是佛法对人生有正知见,明白什么是真理,外道就没有这样的道理。外道吃亏就吃亏在这个地方,他们不能够明白正法。这就是佛弟子不共于他们,我们有三世诸佛留给我们这些正确修行的仪轨,外道没有。外道都是靠自己摸索,大部分都想错了。这是讲到研习教理的重要性。
从历史也可以看得出来,历史讲武功文治。周朝,周公制礼作乐。周公能够制出一套礼,人跟人相处应该有的一套轨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王跟臣子之间的礼节,兄弟之间的礼节,朋友之间的礼节。制礼作乐。造出很多的乐,韶乐,来调和人的心性。礼者摄持身口,乐者摄持意业。周朝末年,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很英明的皇帝。但是周氏虽衰尚未丧德,并未败德。因为周朝的历代子孙当中,他们都能够老老实实的遵从周公所制定的礼乐。所以他的王朝能够绵延八百多年,他的文化不失。虽然他的势力弱了,到了春秋战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周氏已经没有很大的军事力量来调伏他们,但是他还受到尊重,因为他还有一代的礼节文化流传下来,所以周氏流传八百多年。你看元朝。蒙古人建了元朝大帝国,他的版图最大,武功最强,但是蒙古人不注重文化。骑马是可以打天下,骑马不能治天下。天下兵荒马乱,可以以武功治之,但是安定以后,这个众生的世界,你不能让他吃饱饭就没事。人是思想的动物,要有一套文化来教育他,使令他能够安定下来。当然佛法就是用因果,维持人跟人之间的轨则。不管造善业造恶业,深信因果,你害怕造恶业会让你来生痛苦。所以说历代的王朝都要有一个轨则,多数都以儒家为主。但是元朝不重视这个文化,他的王朝不到一百年就灭亡。武功高强,好勇斗狠,到处去争伐,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安抚人心,这个心是最复杂。肚子饿了,吃饱饭可以。寒冷了,穿衣服就可以。但是人的心,云何为应度,云何为降服其心,你要有个道理来调服他。我们看历代王朝的兴衰,这个王朝不注重文化,寿命就很短。佛弟子也是一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