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无障碍。佛法的意思说,缘起,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一念的善心生起的时候,相应的可乐果报都会出现。反过来,心灭则种种法灭。我们一念的恶念消失,相关的一些罪业。「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则种种法灭。你尽量调伏恶念,这时候你的罪障就容易改变。虽然过去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从那里下手。根本上是从内心下手。尽量的栽培善念、尽量的断除恶念。当然最好的善念是发菩提心。你真正在佛前发菩提心,在三宝面前,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不可思议。我发觉佛法这个道理很妙,你说我这样子发这个愿,我吃亏了。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表面上你吃亏了,结果你占了最大的便宜。因为你这样的菩提心发动了以后,像太阳一出来,真正是消业障。佛法说,我们罪障要依止无明才能够生长、才能够存在的。这个无明就是自我。所以你能够报着一种牺牲小我,完全为了佛教、为了众生。你能够发这样的菩提心,那你业障消的最快,发菩提心。所以这个地方,我们研究很多很多业的差别、果报的差别,但是你一定要掌握一个关键,「心为业主」。你现前这一念明了的心,是一个造业的主宰者,是改变业力的主宰者。你要下手就从这个地方下手。「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道理就在这个地方。 问:? 答:「佛为法王,于法自在。」这个自在,它可以决定受不受报,这是一个。他可以受报也可以不受报。他如果不受报,有业障现前,他可以入涅槃,阿罗汉都有这种境界,他可以不受报,暂时不受报都可以。第二个他受报的时候,没有痛苦的感受,受而不受。佛陀的受是大般涅槃。听说这个马麦到佛陀的嘴巴里面去,佛陀入食口成甘露味。佛陀舌头跟马麦接触的时候,他感到吃甘露味。就是说,佛陀的环境不管怎么改变,他内心当中永远是常乐我净,这是不能改变的。他那大般涅槃是决定性的,他那个受报是外表的受报。不要说佛,阿罗汉都能够一切法不受,阿罗汉吃马麦,他等于是没有吃东西一样,他不受,不受一切法。色界、无色界、欲界都还有受,凡夫一定有受,最多到舍受。色界,初禅,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还有喜乐,这个喜乐太粗了,干扰禅定,把这个喜乐给舍掉,到四禅以上就是舍受。四禅到四空都是舍受,到了阿罗汉,他连舍受也没有,他不受。佛陀完全是乐受,他不是不受,是乐受,常乐我净的受。佛陀在受报,当然是有过去的业力。但是佛陀是得自在「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他在因果当中得大自在。没有一个佛是还有罪业的人,没有这种事。「业尽情空」,他是给大家看的。我们在凡夫位的时候,我们的因果是不自在,业报现前的时候,一点都不自在。但是要入圣位以后,完全不一样,业还是在,但是你自在。譬如说,阿罗汉被盗贼抓住了,这个盗贼要去污辱阿罗汉、伤害阿罗汉的时候,他可以马上入涅槃。他是怎么样?他是慈悲心,怕你杀阿罗汉,犯五逆罪。一个修空观的人,他当然没有我,他当然不会痛。有时候考虑到要给众生一些启示,一些教育,他会选择受报。但是一个重点,他受报的时候,绝对没有苦受。阿罗汉怎么样,一切法不受。他可能会失掉禅定,阿罗汉生病的时候,会失掉禅定,可能没有神通。但是他圣道的力量,是不会退失的。他那个我空的智慧,无我我所的智慧,是不会退失的。他永远可以跟外境不受,阿罗汉如鸟飞虚空,踪迹不可得。阿罗汉在跟境界接触的时候,他的内心跟色声香味触法境界接触的时候,如鸟飞虚空,踪迹不可得。一切法不受。他没有痛苦的感受,没有快乐的感受,完全是一种涅槃寂静乐。但是佛陀就不得了,就不是寂静乐。那是常乐我净,大般涅槃。所以我们看到圣人在受报,那状态跟我们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