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神会及其禅学思想(3)

秀禅师在日,指第六代传法袈裟在韶州,口不自称为第六代。今普寂禅师自称第七代,妄竖和尚为第六代,所以不许。 神会还说,神秀在召入都之前,嘱咐弟子们: 韶州有大善知识,元是东山忍大师付嘱,佛法尽在彼处。 并

秀禅师在日,指第六代传法袈裟在韶州,口不自称为第六代。今普寂禅师自称第七代,妄竖和尚为第六代,所以不许。

神会还说,神秀在召入都之前,嘱咐弟子们:

韶州有大善知识,元是东山忍大师付嘱,佛法尽在彼处。

并且,神会揭发了普寂的同学广济曾于景龙三年十一月到韶州去偷传法袈裟。上述事由,近人有所考证并有所怀疑,但我们可以相信,弘忍在世时,出于对慧能的器重,慧能当初在弘忍处学法时还没剃度,文化层次也很低,所以弘忍为了增强慧能的一方的弘法能力,赠于慧能袈裟,这是有可能的。

可以想像,在北宗势力已经非常壮大的情势下,神会向朝廷支持的权威挑战,是很具有伟大的胆识和卓越的智慧才能。神会这种批龙鳞、履虎尾的挑战精神,无不使人震惊,所以座下崇远法师好言相劝:

普寂禅师名字盖国,天下知闻,众口共传,不可思议,如此相非斥,岂不与身命有仇?

神会侃侃答道:

我自料简是非,定其宗旨,我今为弘扬大乘,建立正法,令一切众生知闻,岂惜身命?

所以说神会向北宗神秀系发出挑战,大力宣传南宗顿教,斥破渐教,并不是简单的法统之争,有其环境背景。神会说:“从秀禅师……以下有数百人说禅教人,并无大小,无师资情,共争名利,元无禀承,乱于正法,惑诸学道者,此灭法相也。”“莫怪作如是说,见世间教禅者多,于学禅宗极其缭乱。恐天魔波旬及其外道入在其中,惑诸学道者,灭于正法,故如此说。”

就是说当时的禅法传承显得十分紊乱。神秀有名的弟子有二十多人,这些弟子又各有弟子,加在一起共有一百多,“各传禅法,共争名利”,因为神秀、普寂、义福师徒受朝廷官府推崇,礼遇有加,攀龙附凤现象自然蜂拥而起,这种杂乱的禅法传承,定然对禅法有所损害。神会看到这一点,为了众生利益,为了禅法正法久住,自是奋不顾身了。

5挫折与成功

在普寂等受到朝野尊崇,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的情形下,神会的活动很容易被视为“正统”(普寂受敕为禅众统领)之外的异端,神会的社会交往也往往被视为聚众图谋不轨,特别是京城地区的敏感地带。所以神会的热情始终受到干扰、打击、迫害。他在滑台大会就有人给他拆台,在去洛阳之前,因“侠客沙滩五台之事”遭拘禁,又因“卫南庐郑二令文事”三度几死,种种艰难,不一而足。但神会毫不退屈,继续北上洛阳,北诘普寂,当面对辩。所以,神会受到更大的打击,政府出面干预了:

天宝十二年,被谮聚众,敕黜弋阳郡,又移武当郡,十三载,恩命量移襄州。至七月,又敕移荆州开元寺,皆北宗门下之所致也。

宋《高僧传》中也说:

天宝中,御史庐奕阿比于寂,诬奏会聚徒,疑萌不利。玄宗召赴京,时驾幸昭应,汤池得对,言理允惬。敕移往均部。二年,敕徒荆州开元寺般若院住焉。

所以,神会在天宝十二年(753)时临古希之季,被北宗和朝廷的联合压制下,接连迁徙,可谓受尽磨难。但正是这些逆遇困境,更加显示神会为法忘躯之可贵,以及以后成功之难得。但时局的变化,又给神会带来了再起的机会。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兵反,第二年,洛阳、长安沦陷,玄宗去了四川,太子(肃宗)在灵武即位。到至德二年(757),郭子仪等收复二京。这时候,神会被推举出来,为筹军饷而置坛度僧,宋《高僧传》中说:

副元帅郭子仪率兵平殄。然于飞挽索然。用右仆射裴冕权计,大府各置戒坛度僧,僧税百缗,谓之香水钱,聚是以助军须……群议乃请会主其坛度。于时寺宇宫观,鞠为灰尽,乃权创一院,悉资苫盖,而中筑方坛。所获财帛顿支军费。代宗、郭子仪收复两京,会之济用颇有力焉。

神会为政府的军费急需筹集作出了特出贡献,受到很重的嘉奖,“肃宗皇帝诏入内宫供养,敕将作大匠,并功齐力,为造禅宇于荷泽寺中。”神会在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去世,朝廷为之封谥建塔,加以众多殊荣:

“乾元元年(758)……五月十三日示灭,年七十五”,“二年(759),迁厝于东京龙门,置塔宝应。二年,敕于塔所置宝应寺”,“大历五年(770),敕赐祖堂额,号真宗般若传法之堂”,“七年(772),敕赐塔额,号般若大师之塔”,“贞元十二年(796),敕皇太子集诸禅师,楷定禅门宗旨,遂立神会禅师为第七祖。”

神会为曹溪顿教而献身,不避任何艰险,坦然直进,终于成功了:禅宗的南宗被承认为正统,为后来南宗全盛于中华,拉开了帏幕。综上,神会对慧能禅法的发扬光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使得当时最为流行的北宗禅失去了夺目的光辉。南宗禅最后的一枝独秀,北宗禅的最后的传承中断。神会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是南禅后来发扬光大的真正奠基人。

三、神会的禅学思想

神会的禅学体系直接秉承于慧能,同属于南宗顿教禅法,只不过神会在解释顿悟禅法的某些方面更为清楚,我们可以说,神会是得慧能之真传的,行解俱深。是慧能禅法的继承和发展。所以宗密说:“荷泽宗者,全是曹溪之法,无别教旨,为对洪州旁出故,复标其号宗。”

1顿与渐

综观神会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神会的传法活动多是针对神秀禅系,这种南北斗争之情势从《坛经》中就可看出端倪。五祖弘忍欲传衣钵,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指拭,勿使惹尘埃”,而慧能则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南北两系禅学思想是有分歧和不同之处的。甚至带有针锋相对的意味。神会在对北宗宣战中,不仅指出神秀系“师承是傍”,而且其思想方面“法门是渐”,一针见血指出南北两系之不同。为什么神秀系为傍承呢?神会认为北宗和南宗在禅修方面有着顿与渐的不同。《南宗定是非论》中神会说:“皆为顿渐不同,所以不许,我六代大师皆言‘单刀直入,直了见性’,不言阶渐。夫学道者须顿见佛性,渐修因缘,不离是生而得解脱。”禅宗重在见性,彻悟佛性之理,进而在实践中处处与之相应。在彻悟佛性方面,南宗强调“单刀直入,直了见性”,即体悟佛性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不需要任何方便。实际上,北宗也是以顿悟自许的,神秀的代表论著《大乘无生方便门》中说:“诸佛如来有入道大方便,一念净心,顿超佛地。”但他们的禅法在达到见性之前,还是要许多方便,如摄心方便,观察次第方便等,这就是渐。张说写的神秀碑铭中说神秀禅法之大略为:“其开法大略,则慧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其入也,品均凡圣;其到也,行无前后。趣定之前,万缘尽闭,发慧之后一切皆如。”这是说开慧之前,要有“方便”,要“息想”、“摄心”、“万缘尽闭”。唐宗密的《圆觉经大疏钞》中谈到禅宗七家分宗时,指出第一家为神秀系,其特点之一即为“拂尘看净”。“拂尘看净”就是上文所说的神秀给弘忍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之义。普寂、降魔藏等承接神秀禅法更主张:“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这些都是方便渐悟法门了。而南宗慧能系认为这种渐拭式的修法不究竟,甚至有障道的可能,《坛经》上说: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