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略谈从禅修中体验禅法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目前,我们在如何从教理上认识禅法作了大量的工作,这对於修持实践颇眼帮助,使人们的修行不至於陷入盲目的状态之中了;但另一方面,世界上最好的理论,它如果与实践相脱离,那将也是一种空头理论。而在禅法中,是最注重实践修持的了,在这里,亲证的体验比从任何书本中学得来的、从大德们口里听得来的,都要宝贵得多。而且在禅修的道路上,也只有通过了实践这一关,纔可以真正了脱自家大事。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想就禅修的实践来作一些探讨,但我同时也必须诚实地告诉读者:笔者在这方面还做得很不够,因而很难说有经验之谈,只能说是略有实践体会而已。因而,读者只有将本篇当作你们自己的垫脚石,顺著这个台阶再向上攀登,纔有可能出离我们所处的这个“五浊”恶世。

禅修的形式很多,这在古德们那里是活脱脱的,几乎可以说没有几个禅师的证道途径是完全相同的,而只在见性开悟这一终极目标上並无二致。而今,古德们的那种证道精神已经大大地削弱了,古代丛林的那种作风似乎也只见於灯录与其相关的文献之中了,这自然为今人的证道开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目前的禅修形式来看,也不外乎是丛林清修与个人的在家自修两种,而自古以来就是巖穴之士得道者多,其关键在於他们死得下这条心,从不退缩,故尔在他们脚下的悬崖也自然化成了平地。但一个人的修禅得道並不是那么容易的,从他们的初入禅门建立信仰,到逐渐修持找到自己的本心,最后守住这个本心,乃至最终的解脱:这既是一条通往智慧的光明大道,同时也是一个认识人生真谛的艰难历程。

就目前在家人修禅的情况来看,他们有时到寺院里去打打“禅七”,体验一下禅门的清修生活,这对於增进他们的道心固然很有益处。但如果从寺院回来以后,便淡忘了清修、甚至放棄了禅修,而单纯地依靠那一次“禅七”的精进,只恐怕是很难见道的。因此,如何坚持在家的禅修,倒还是一个非常吃紧的问题。下面,我想就如何做好在家禅修这一点,来与读者交流一下心得。

一、发心修道是基始

在家禅修之第一步也不外乎是要发心,要发大心,要发长远心,坚持不懈,纔可能指望於道有成。在佛门中,“信为道元功德母”,在佛典中,还列出了“十信”,在达摩祖师所开示的“二入”中,也很强调信心:他要求学人“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这一宗旨发展到了六祖那里,他提出了“菩提般若之知,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的看法。在这些祖师的开示里面,所说的无非只是一个“信”字。也就是说,禅修在获得初入佛门的那深信因果规律信然不爽的前提下,还必须建立起深信一切有情皆具佛性的信念。这个“佛性”在达摩祖师那里叫做“真性”,而在六祖这里索性称之为“菩提般若之知(智)”,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具有“般若”的觉性,六祖将“般若”与“涅槃”思想打成一片,禅宗思想的精髓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事实上,我们也只有深信一切“有情”都具有觉性,纔可能消除我们心里所执著的圣贤与凡庸的分别心理,也只有如此,纔可以激起学人证道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只有从这一立足点出发,纔可以确立人们戒杀的理念:因为杀一“有情”,即便等於杀了一个未来佛(因为他们将来都是要成佛的),这样,“五根本戒”中首要的一个戒--“杀戒”便确立了。如果站在禅修观物的角度上讲,人们若果缺少了这样一个信心,则他们的心里就难免不产生种种分别,由是而生骄慢心,退化慈悲心。

目前,随著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正在日益加强,自然界的各种野生动物也正在逐渐地减少,有的动物种类已经濒临绝迹,照这样发展下去,也许不要多久便会“天下归‘人’矣”。相反,我们如果具备了一种平等觉性观,则人们就会善待他人以及与之同处在一个地球上面的动物了,於是乎一种和谐的自然生态便会出现。古代的那些禅德们巖居穴处,他们如果缺少这样一种的平等心的话,是绝不会使野生动物与他们和谐相处的。今天,我们登上南嶽的福严寺(原名般若寺),还可以找到慧思大师习定的故地,据说当时还有老虎给他护法。如果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历史传说的话,那么,在《景德录》卷八中所载的潭州华林善觉禅师(其实也住南嶽),便是饲养了两隻老虎给他当侍者。南嶽的西园昙藏禅师,他结案於山顶,曾经用慈悲心降服了一条毒蛇。对此,《景德录》卷八是这样记载的:

师(昙藏)养一灵犬,尝夜经行次,其犬衔师衣,师即归房。又於门侧守伏而吠,类奋身作猛噬之势。诘旦东厨有一大蟒,长数丈,张口呀气,毒液炽然。侍者请避之,师曰:“死可避乎?彼以毒来,我以慈受。毒无实性,激发则彊;慈苟无缘,冤亲一揆。”言訖,其蟒案首徐行,倏然不见。

古德的这些因缘,深深地启发我们去掉杀心,只有以这样一种平等的胸襟去善待自然界的其他生物,才会感化它们,使它们与人类和睦相处,乃至使它们为你护法。至於古德们住山的许多灵異故事,在慧皎的《高僧传》卷十一的《习禅篇》里颇有记载,我们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从上可见,建立信心,对於禅修将是何等地重要!事实上,我们只有建立起了禅宗的“深信含生同一真性”这个信念,纔可以破斥尽对待观念,从而建立起平等一如的禅观。而破对待也是禅修中至为关键的一著,因而在这里的建立信念与禅法的修持之间,事实上也是一种不二的关係。自然,要将这种信心落实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去,那纔是最难的事情,也是许多老修行一生的用功之处。

二、坐禅调心是方便

我们在上文中似乎提到了这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今天去古代禅德的时世已经非常久远了,随著社会的发展,那种丛林的古道禅风在今天也所存无几了。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们的禅修也不可能没有种种方便,例如坐禅这种修持方式,在六祖以前一直是禅门所奉行不悖的,从达摩的“疑(凝)住壁观”到五祖的“箫然净坐”,都体现了六祖以前的禅法是注重坐禅的,且道信禅师与弘忍禅师均对坐禅的具体运作有过指导性的文字。到了六祖时,对於传统的禅修方式作了一些改革,他认为“此法门中,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言不动。若言看心,心元是妄,妄如幻故,无所看也。若言看净,人性本净,为妄念故,盖覆真如,离妄念,本性净。”六祖在这里似乎也並没有完全取消坐禅这种修持方式,他只是对於执著形式上的坐禅而不明自家心地这一现象作了破斥而已。因此,他在这一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论述道:“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事实上,坐禅的目的仍然是不外乎要达到排除妄念,从而进入一切皆如的境界,六祖对於禅定的这种开示在当时无疑是非常契机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