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心经》揭谛咒和禅宗三关(2)

害己告终。以致随业轮回,烦恼万千。再生之后,积习未清,照样造业……如此恶性循环,长夜漫漫,苦轮不息。须遇大德,晓以正道,令其猛省回头,忏悔灭罪,净心精修,才能解脱轮回之苦。故曰: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

害己告终。以致随业轮回,烦恼万千。再生之后,积习未清,照样造业……如此恶性循环,长夜漫漫,苦轮不息。须遇大德,晓以正道,令其猛省回头,忏悔灭罪,净心精修,才能解脱轮回之苦。故曰: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例:六祖度陈惠明公案

“惠能得法南下数日,逐后数百人欲夺衣钵。陈惠明为众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惠明至提掇不动!(杨按:此是护法暗中保护,令他提掇不动。)乃唤曰:‘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杨按:他提钵不动,即被慑服,转而向惠能求法。)……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你说。’(杨按:《金刚经》谓“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当护念之时,行者“想蕴若在,必障真如”。故惠能先提醒他要屏息诸缘,以便护念他时法流通畅。)明良久,(杨按:即惠能护念、加持他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杨按:《金刚经》谓“如来善付嘱诸菩萨”!惠能照见惠明“凡心顿开,灵光忽耀”时,乘机向他提示!……)惠明言下大悟!(杨按:惠明受惠能护念而自觉“凡心顿开,灵光忽耀”,但尚不明其妙旨为何。被惠能趁机点醒,所以言下大悟。)复问曰:‘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惠能曰:‘与汝说者,即非密也。你若返照,密在你边。’”(杨按:西来妙旨,不可以言说说,不可以意识识。须待“行慧”始能逐步默契其妙。因祖师提持,只资启发,学子实修,乃是根本故。所谓“顿悟之后,仍须实修”指此。)

惠明蒙惠能威神加持而心光乍明,又蒙惠能趁机提示而顿悟。其心光乍明,即为自心佛性发越之动机,是为见性之始。此见即庵摩罗识清净见分,心光即清净相分,为禅宗初关景象。所谓开悟指此,而非意识形态的忽然想通。

禅宗初关开悟之后,实修返照,定中自觉肉身泯灭,唯感一条力线,命根(下丹田)达顶,由明而光,是名根身。

神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前二句描写根身境界。因仅破分别我执、分别法执,分别人我之心虽很淡薄,但俱生我执未破,异熟缘至之时仍会惹起烦恼。故须时时提高警惕,以防“无明熏真如,致迷真逐妄,造业轮回”。故五祖曰:“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然而神秀所证,只破分别我执、分别法执,尚属清净意识境界,未破俱生我执(未能离识见性),即未入生空真如境界。故五祖曰:“你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

由于神秀实证禅宗初关,破分别我执、分别法执,以致他的道德品质自然远比凡夫高尚。例如:“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乃派门徒志诚往曹溪求法……”。又神龙元年上年日,安、秀二师在则天皇帝御前推让惠能大师曰:“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一乘大法。”则天皇帝乃遣薛简驰诏迎请惠能大师,师上表辞疾。

由上可见神秀是有修有证、道德高尚的人,他始终都很尊敬六祖惠能大师。

波罗揭谛:如实相应,破俱生我执,定中照见“打成一片,回脱根尘”,证第二句禅(重关)。

《八识规矩颂》谓:“有情日夜镇昏迷。”即众生七识带起之俱生我执,萌之于心,固有我相、他相之见存;形诸外迹,更有此身、彼身之分别。一般凡夫,不论醒时、睡时,此执未尝暂舍,故日夜恒在我相阴影之中,昏迷不觉。益我者视为亲友,损我者视为仇敌,世界所以多故,全系于此。

惠能当年在磨坊舂米,由童子引他出来听人念神秀偈。一听则反应神速,即说我亦有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前二句指明神秀所证的不足,后二句是破俱生我执的见地。既破俱生我执,则实证禅宗重关,生空真如现前,诸法毕竟空寂,故曰“本来无一物”。既破七识,则“一切不染”,故曰“何处惹尘埃”。然而,五祖看了此偈之后,却以鞋底擦之,曰:“亦未见性!”其理为何?则有二层道理。其一,是有保护惠能的作用。因他明白其他门徒的心态,怕他们谋害惠能。其二,也是最主要的,他知惠能破俱生我执,但未破俱生法执;只会如实空,不会如实不空;只契真空,未契妙有,明体而不达用。

波罗僧揭谛: 如实相应时,破俱生法执。定中性相交融,运用自在,证第一句禅(牢关)。

惠能初偈之后,五祖知他只差一点,观察时节因缘将至,乃潜入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杨按:唐密传大法时,先须作法保护坛场,以防邪魔混入破坏。五祖以袈裟遮围,然后为惠能说法,亦具上述密意。)惠能既破俱生我执,即能无住。蒙五祖威神加持并为他说法,说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犹如触电一样,言下大悟!一连说出五个何期:“……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即真空之中能出妙有,明体达用,深契性相不二妙旨。对于万法,以智证之,唯性无相;以识志之,依性起相。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菩提:

《大日经》谓:“云何菩提? 谓如实知自心。我观自心,形如月轮。”

寒山诗:“吾心如秋月,碧潭光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证道歌》:“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以上都是描述实证菩提心的境界,其中《证道歌》更谈及菩提心的妙用。

达摩少年时代,他爸爸(国王)送了许多珠宝供养禅宗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并叫三个王子拜见祖师。师把珠宝放在台上,问三个王子:“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老大答:“我爸是天子,他很尊重你,他供养你的珠宝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了。”老二答的大同小异。达摩年纪最小,但是他却说:“世界上最珍贵的不是这些珠宝,而是心宝……”

达摩原是观音化身,所以少年时代即能一鸣惊人!但须注意“心宝”之心与“唯心论”之心截然不同。“唯心论”之心指的是人类意识(脑),“心宝”之心固非指有形之肉团心,亦非无形之赖耶心,乃包举真如生灭二门之本心,即达摩“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心。此须通过息脑运心、返尘归根、泯识显智等层次的修证,始能发现。此心普摄一切法,而恒自如如,是为法界总体,所谓菩提即实证此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