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奇理谭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禅宗五家之临济宗
  时间:民国七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地点:嘉义
  听众:法师、信徒(弟子依空记)
  一.一多不二的奇理  
  二.远近不二的奇理
  三.大小不二的奇理  
  四.是非不二的奇理
  五.净秽不二的奇理  
  六.空有不二的奇理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三天,我要和各位参研的题目是:佛教的奇理谭。
  “理”之一字,原本涵盖三千大千世界,遍满六道芸芸众生,宇宙内外是一个“理”,人情反覆是一个“理”,世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一个“理”;而所谓“奇理”,就是和我们平常所了解的常识、道理不一样的理论。我们今天走过寒风冷雨,舍弃了繁华热闹聚在这里,就是要藉着对佛教奇理的悟解,把我们从颠倒迷惑的尘世抽拔出来,带入一个无限宽广的真理世界。
  佛教里面有哪里些奇理呢?说起来真是太多太多了,像瀚海,像夜星,可说是无有不奇,无处不奇,我现在只举出六种奇理来和大家共同参考:
  一.一多不二的奇理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一”就是只有一个,“多”就是很多个了;但是,在佛教看来,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不二。
  我们常常说宇宙之间森罗万象,叫做“万法”,万法归于何处呢?万法归一;万法既归于一,那么,“一”又归于何处呢?一归万法。“一”是体,“万法”是用,“一”与“万法”就是本体与现象的互存互证;所以,一就是多,“一”与“多”不是两个分别的观念,而是同源同流的回环,一个宇宙有三千世界十亿国土,十亿国土三千世界也只是一个宇宙──这是一多不二。
  一朵花与一个虚空孰多孰少?孰大孰小?一粒花种籽由种在土壤里到萌芽成长,需要雨水的灌溉、肥料的培育、阳光的照耀,还要有风来传播花粉,有空气来沃养成长……所以,一朵花是集合了全宇宙万有的力量才得以绽放的,一朵花即等然是一个虚空,“因缘有二法,实性则无二”──这也是一多不二。
  一般人执着于自身受用,常常只顾自己安好,不管他人祸福,只知道护自身,不知护他人;其实,佛法不离与人结缘,每一个人都与无限多的人缔结关系,每一个人都是人生世相这个无边无涯大网上的一个网点,由一条条网丝串连住无限的人群,一通往无限,无限聚于一。再进一步从世法上来说,我们每天的生活里面,要吃饭、穿衣,要坐车、住房子,要希求多闻、资养色身……这一切一切,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农夫种稻、工人织布、司机开车、建筑师盖房子、专家学者讲授、科技信息传播……而来,所谓“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一个人必须仰赖那么多人事的聚集幅辏才得以生存,这个“一”岂不是包含了无限?
  了解这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奇理之后,我们再回头来看看佛门禅林里的故事人物,就会觉得“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了。
  (一)从福报上看“一即无尽”
  唐朝的裴休宰相,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年纪轻轻的就中了翰林,但是裴休不希望儿子这么早就飞黄腾达、少年仕进,就把他送到寺院里参学修福,并且要他先从水头师做起。这个少年得意的翰林学士天天在寺院里挑水砍柴,弄得又累又辛苦,心里就不停的嘀咕,一下子怨父亲把他送到这里荒山野谷来做牛做马,一下子又告诫自己父命难违而强自隐忍,像这样心不甘情不愿的做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忍耐不住了,满怀怨气的唠叨:
  ‘翰林担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
  意思是骂:我堂堂一个翰林学士,每天辛辛苦苦替你们这些和尚挑水,挑得大汗淋漓的,腰身都湿了,你们有什么福报消受得起?
  寺里的住持大和尚听到了,微微一笑,也念了两句诗回答:
  ‘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
  意思是说:你担水给和尚吃,未必有什么了不起的大功德;老僧只要在殿里修行,坐上一炷香的时刻,就是千方的供养、万劫的道粮,我都消受得起,你那区区几担水又算得了什么?
  为什么说一炷香就能消受万劫粮呢?《金刚经》上说:“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这是因为万千的供养都只是小果有为的福报,而义解修行,是法宝,是大果无为的功德。所以,担再多的水,也只是有为的小供养,其福报是有限量的;而一炷香的修行是无为的大法施,其功德是无可限量的!
  (二)从道德上看“一即无穷”
  许多人在一生当中汲汲营求,总是希冀金银财宝再多一点,达官厚禄再高一点;可是,有形有限的物质拿了回去,总有吃光用空的时候,高官富贾做得再得意再发达,也总有去职退隐的时候,倒不如一句佛法来得受用无穷。我们今天在这里讲经,我给你一句“慈悲”,你听了以后,拿回去信受奉行,在言语进退、处事待人上都不忘记“慈悲”的胸怀,你这一生的法缘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有福报了。那么,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岂不就有无穷的妙用了?
  像我们出家人的丛林清规,从唐代的百丈怀海禅师制定的“百丈清规”起,经过历朝历代的演进,先后增删为宋朝的“崇宁清规”、“咸淳清规”和元代的“至大清规”、“勅修百丈清规”,其间百余条目虽有增减,可是基本上的“悲智双修”精神则一,中国佛教就从这些清规里锤链出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大德,成就了中国佛学解深用宏的无穷奥义、无边妙境,真可以说是“一部清规,无穷胜谛”了。
  (三)从信仰上看“一即无限”
  信仰,是心力的交集;专一的信仰能积集宏大的感应,涣散的信仰徒然头头落空,处处不着实。好像有一个笑话:某地有两个信徒,一个只信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早晚虔诚礼诵,精进修行,并且随身佩挂观世音菩萨的圣像,另一个信徒就不同了,他是个多神教徒,什么神明都信奉,不但家里众神毕集各占地盘,而且他身上也琳琅满目的挂满了一大堆天公、圣母、城隍爷、妈祖……等各方神明的香灰护身符,还有各种不同的耶稣教会十字架。有一天,这两个人一起出城,半路遇见强盗翦径洗劫,不幸他们身上带的钱太少,不合强盗的意,强盗一怒之下,就顺手挥动大刀一砍,两个人各挨了一刀,奇怪的是,一个人手臂被砍断了一只,另一个却有惊无险,保住了一条命。
  原来这个信仰观世音菩萨的人虽然被砍了一刀,不过这一刀正好砍到胸前的菩萨像,人只是受了点皮肉之伤,侥幸逃过了凶劫,这个人余悸犹存,立刻合掌谢祷:‘阿弥陀佛!菩萨慈悲!观音菩萨慈悲!幸亏菩萨的法身替我挡住了灾难,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