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个信仰很多神明的人却被一刀砍断了手臂,他怒气冲冲的诘责众神说: ‘我的虔诚信仰哪里里比别人差?为什么当我大祸临头的时候,你们这么多神明都不来保护我?!’ 他供奉的那些神明立刻一个个七嘴八舌的争相解释: ‘对不起,你不要怪我们,当你命在旦夕的时候,我们也确实都赶来救你了。可是,你要知道,一下子有这么多神明在此,推推挤挤的,反而不知该由哪里一个神先出来救你了,这是很不礼貌的呀!为了表示尊重,大家先推选城隍爷出来救你,可是城隍爷一看有玉皇大帝在,不敢僭先,就说:“不敢当!不敢当!还是请玉皇大帝去救吧!”玉皇大帝也不愿逞能,就谦虚的礼让给妈祖;妈祖又不好意思居功,建议由耶稣出面……,谁知道就在大家让来推去的时候,你已经喀喳一声被砍断手臂了!’ 所以,从信仰上来讲,一心信奉,可以发生无限的力量,多神信仰反而备多力分,不易诚信圆满。永嘉玄觉禅师在那首有名的“证道歌”中,就有奥意深邃的阐释:“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意思就是说:学佛求法的过程中,一师一道的正信奉行,终能克期取证,成就无上妙谛;如若三心两意,不但身心不得安住,不能契理契机,也难以深见诸法如实究竟的道理,不能觉照自性清净的本心了。 二.远近不二的奇理 为什么叫做“远近不二”呢?各位一定很疑惑,远就是远,近就是近,难道千公里等于一公寸,一公寸等于千公里吗?不是的!这个“远近不二”,不是说表相上的文字相,而是指泯却分别对待的真实境──在现实的世界里,千里为远,一寸为近,人情生疏为远,融洽亲切为近;但是在佛教的世界里,“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远近高低,全由心识了别取舍。好比我们在夜晚走过河边,看到河里映照的明月随波浮沈,水中的月离我们很近,可是捞得起来吗?这个近,只是一时的假相而已。再举个现代的譬喻来说,比如我现在站在嘉义讲经,透过电视频道的转播,立即可以把我们这场法会的影像传真出去,百里外在宜兰、花莲的信徒就能和大家一样听闻了,只要真正有心闻法,住家的远近算什么呢?所以说:远近不二。 我再说几则譬喻给大家参考: 阳光照耀时,高楼和小树的影子何者先落到地面? 天上的飞机破空而过,和身边的汽车飞驰,那一种声音先入耳? 当你思念起在美国的儿子和在台南的女儿时,谁想起来比较快?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怎么说的? 黄龙新和尚的“安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又是如何诠释? 我们佛教相信:心识的力量可以穿透时空,造成无缚无执的感应,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来解释,这种心识的力量就是脑波,可远可近。五代时候的僧智禅师才深德大,有一天,忽然急急召唤全寺僧众说:‘大家立刻准备香火做法事,全体一律持诵观音圣号,来解救江南某寺即将面临崩塌的噩运。’,众僧听了,觉得十分突兀,一个个茫然不知所以,在僧智禅师再三催迫之下只得遵命行事,一场法事声如雷鸣的做完,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后来从南方传来消息说:‘江南的扬都讲堂,在那一天正聚集几百个僧侣做法会的时候,忽然闻到外面异香浓郁,空中又传来阵阵诵念观世音菩萨法号的声音,事出突然,吸引了全堂的人跑出去观看,做法会的人因此走得一个都不剩,忽然之间,真是好险,说时迟,那时快,扬都讲堂就轰然一声崩坍倾倒下来了,连一个人都没有伤到,真是奇迹。’这就是心识无远弗届的例子。 我们做佛教徒最向往的,是弥陀的极乐净土,可是净土在哪里里?又怎样才能去呢?照理说来,净土世界远在西天,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能够载运我们到那里,真是遥远不可及的了。可是经上说:“心净佛土净”、“一念生极乐”,心就在我们这个躯壳的方寸之间,只要把方寸净化了,自然便是佛国净土;所谓“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远其实不远,端看一念破迷;近也不是近,只是假相眩人耳目。这不就是“远近不二”了吗? 三.大小不二的奇理 一座须弥大山和一粒小芥子相比,到底孰大孰小?各位不要奇怪,一样大,一样小。 为什么呢?这是有典故的: 唐朝时候的江州刺史李渤,有一天问智常禅师说: ‘佛经上所讲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不是在欺骗人吗?’ 智常禅师闻言而笑,问他: ‘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可有这回事?’ ‘当然有!当然有!’李渤一派得意洋洋。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 李渤抬手指着脑袋说:‘都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合十微笑:‘奇怪了,我看你的头颅只有一粒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莫非你也是骗人的吗?’李渤听了,脑中轰然一声,当下恍然大悟:原来事物本无大小的分别,所大所小都生于人心。在佛法来讲,自性也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不受时间和空间支配的,也就是“理事无碍”的道理。好比我身前这个讲台放在我们这个宽敞的礼堂里,你们远远看起来是小的,可是拿这只茶杯放在桌上,请你们再仔细看看,咦?奇不奇怪?怎么这个讲台反而变大起来了? 《阿含经》里面另外有一则故事,也是记载小小一粒米饭的力量相当于一座须弥山,以般若智能观照,等无差别。话说有一对贫穷的夫妇住在炭窑洞里,四壁萧条,夫妻两人甚至要共穿一条衫裤,丈夫穿出去了,妻子就只好守在家里,妻子出外,丈夫衣不敝体,也只好待在洞里。有一天,风闻佛陀率领弟子们到附近托钵乞化,夫妻两人就商量着说: ‘我们过去不知道布施种福田,才会落到今天这样穷困的地步,现在好不容易盼到佛陀来此教化,怎么可以坐失这样大好布施的机会呢?’ 说着说着,做妻子的深深叹息道:‘这个家几乎一无所有,我们拿什么去布施呢?’ 那个丈夫想了想,毅然说:‘不管怎么样,我们宁可饿死也不能错失这个机会,折损了福德因缘。这样吧,我们如今唯一尚称完整的东西就只有这条衫裤,我们就拿它供养佛陀吧!’ 夫妻两个于是欢欢喜喜地把唯一的衫裤布施出来,顿时使佛陀的弟子们颇感为难,大家把这条裤子传来推去,一个个掩鼻而避,不知道如何处理才好。最后还是阿难尊者拎着这条又髒又臭的裤子来到佛陀面前请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