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阿育王与佛教

阿育王与佛教 湛如 闽南佛学 前 言 在印度史上阿育王是值得特别重视的国王,由于他以支持佛教而驰名,故被佛教徒尊称为“法阿育王”。自从羯陵伽之战以后,他开始皈依了佛教,这场战争成了阿育

阿育王与佛教

湛如
闽南佛学


  前 言

  在印度史上阿育王是值得特别重视的国王,由于他以支持佛教而驰名,故被佛教徒尊称为“法阿育王”。自从羯陵伽之战以后,他开始皈依了佛教,这场战争成了阿育王生平的转折点,对整个东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阿育王对佛教特别崇信和提倡,使佛教实际居于国教的地位,但是同时对耆那教等各种宗教团体也采取保护政策,任命“正法大官”专门负责宗教事务。阿育王每年向佛教僧侣进行大量布施,经常举行佛教集会,到处建立寺塔,树立石碑石柱,用各种文字铭刻“法敕”,宣传佛教教义和宗教道德。在他的直接组织下,由上座部著名长老目犍连子帝须主持举行了佛教的第三次结集,重新宣明佛教的传统教义和戒律,把一些贪图优厚待遇,而假冒佛教僧侣的外道从僧团当中驱逐出去。据南传佛教历史记载阿育王曾派出大量传教师到印度各地以及印度周围国家传教,远至安息,  大夏,埃及和希腊等地。

  如此一来,佛教在阿育王时期得到飞跃发展,由一个地区性的宗教,经过阿育王的努力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并且对各国的文化、思想、政治、经济等影响极大。

  本文就自己所学,根据《摩崖法敕》等资料,现将有关阿育王与佛教的一些内容试作一番叙述,管窥之见,偏失疏漏,在所难免,敬希方家不吝赐教。

  一、孔雀王朝的建立

  自从世尊创立佛教后,经过弟子们的努力,佛教一直在恒河地区传播,其后一二百年,由于奴隶制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奴隶主阶级城市国家之间兼并战争的进行,印度逐渐出现统一的趋势。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在恒河流域和印度中部地区建立了摩羯陀的难陀王朝。公元前327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公元前336—323年)率领希腊军队入侵印度,占领印度河流域。他企图征服恒河流域,但是经过多年远途征战,兵士疲惫不堪,印度人民的顽强抵抗,疟疾的传染,毒蛇的伤害,都影响了军队的士气,兵士拒绝继续前进,要求回家,亚历山大不得不放弃前进的计划,公元前325年从印度撤军。公元前324年,印度的民族英雄旃陀罹笈多推翻了摩羯陀的难陀王朝,定都华氏城(今巴特那)。据说他出生于一个养孔雀的家族,因此他建立的王朝在印度历史上称为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一187年)。在难陀王朝的基础上,旃陀罗笈多又把西北部印度河流域地区并入自己的版图。当其子频头娑罗王继位时,又征服了南印度,并着手统一全印度的事业。到他孙子阿育王(前273—232年)时,又进行了许多战争,北至喜马拉雅山麓,南至昆德雅山脉,东至孟加拉湾,西北达兴都库什山脉,除了半岛南端以外,基本上统一了印度,建立了空前印度统一的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这是孔雀王朝极盛时期。

  二、生平的转折点一一羯陵伽之战

  阿育王子公元前273年在华氏城正式登位,关于初期的统治,史书上记载的不多,但继续执行他先人的政策则是无疑的。杀兄篡位大肆征伐,实行残酷暴政,人们痛恨他的行为,称他为“恶阿育王”即“黑阿育王”。后来,在征服南印度羯陵伽国的时侯,他看到战争的惨状,大动悔悟之心,从此皈依了佛教,根据《阿育王摩崖法敕》第十三章记载说:

  “天佑慈祥王(阿育王的美称)于灌顶几年,杀败了强敌羯陵伽国,屠杀了十余万士兵,十五万多士兵被俘虏,此外受伤,病死的又有数十万人。自从羯陵伽被占领以后,天佑王就热心信奉佛法,喜乐佛法,并且推行佛法敕令,这就是天佑王对羯饶伽国被征服后忏悔的表示。”

  又说:“天佑王尤其感觉到悲痛悔恨的是,在羯陵伽国内居住的沙门,婆罗门及其他宗教的信徒们,以及素来是尊从长者、父母、恩师、亲戚、朋友、知己、同事和善待奴仆、而素有坚固信心的居士们,也因此战争遭受了屠杀的惨事,或者遭受了与至亲和妻子生离死别的痛苦之事,即使自己本身侥幸得以免于战死,而他的至亲,契友遭到了不幸而惨死,活的人因此悲伤而成疾病,也是天佑王最感觉到痛苦悲伤的事情。”

  羯陵伽之战是阿育王生平事业的转折点,并且对印度历史以及整个东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后果。阿育王目睹羯陵伽战役中尸横遍野、血流成川的惨象,良心受到谴责。由此,产生了悔恨前愆之情。

  战后不久,阿育王意识到了他的实践与理论上的矛盾,他认识到在战争当中蹂躏了国中的沙门和层士长者,毁坏佛教和其他宗教或哲学。此时他的信仰受到了严重的考验,是坚持传统的政策,还是导归宗教?在关键的时刻,阿育王必须做出选择!最后他选择了后者,他认为佛教的慈悲博爱定会给予政治上带来新的前景,认为非暴力是行为的根本原则,同时也具有伟大的道德价值,而且这一点与佛教的“戒杀生”又是一脉相通的。他又联系到这也就是佛教的基本社会伦理标准。“利乐有情”、“视众生如己身”,在这种情况下使得阿育王强烈地献身于实行他的“达摩”热爱法。并且利用法去教导人们,因此也导致了对外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放弃了以武力征服为手段的军事行动,而采取了“虔诚感化”的方法来代替以弓矢征服的旧政策。赵朴初居士在他的《佛教常识问答》p67中说:“当阿育王从亚历山大穷兵黩武的后果中,从他自己征伐时遭到顽强抵抗的经验中,认识到必须改变武力政策而采用怀柔的时候,他便选择了“*轮”作为他的政治武器。”

  三、法阿育王的出现

  自从羯陵伽之战后,阿育王对佛教表现出十分的热忱,亲近僧伽,修持佛法,并以转轮王的思想为其政治思想,放弃了惩罚骚乱成性的森林部和制造麻烦的邻邦。而推行一种和平忍耐“德行感化”的新政策,“昔日战鼓均不见”“诵经说法处处闻”。但阿育王对自己做的一切依然感到不满足,并极力号召他的后人不要再做新的武力征服打算,应该以慈悲为怀,减轻刑罚,将德行感化看作是唯一的征服。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频毗婆罗时代以来,摩羯陀统治者们所采取的政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阿育王所采取的新政策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自从此后阿育王的一言一行均与佛教有关。在《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云:“王心甚解,欢喜无量,告天下侍养孤老,周济穷人。”《分别功德论》卷三云:“昔阿育王奉法精进,常供养五百僧众一一复于四城门中给诸穷人。”(大正藏五卷p170)故此,人们敬念其德,尊称他为“法阿育王”。

  从阿育王的思想转变中,也是可以看到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他那种舍弃“武力征服”而恭行“法治”的行为本身,就是佛教主义的实践。他以现身说法的精神,确立了佛教在当时印度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