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一节 丛林常用法会 七、传戒(2)

问毕,传戒和尚即开导明授戒体法。次依白四羯磨(三读表决法)仪式,为诸沙弥授比丘戒。受具足戒已,传戒和尚又举四重禁即淫、杀、盗、妄四重戒或四不应作事,说明任犯一禁即失去比丘资格。比丘本(依用四分律)有二百

  问毕,传戒和尚即开导明授戒体法。次依白四羯磨(三读表决法)仪式,为诸沙弥授比丘戒。受具足戒已,传戒和尚又举四重禁即淫、杀、盗、妄四重戒或四不应作事,说明任犯一禁即失去比丘资格。比丘本(依用四分律)有二百五十条戒相,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条戒相,俱以四重戒为根本,故戒坛上只宣四重戒,其余枝叶戒相,命受具者下坛后学习。

  三坛传戒仪式,一般多就佛殿举行(若新戒多,丹墀中亦可)。正中敷一高座,供本师释迦牟尼佛位,左上高座供尊证师十方诸佛,羯磨师文殊菩萨,教授师弥勒菩萨及同学等侣十方菩萨位。右上高座候所请菩萨戒法师。受戒之日,鸣钟集新戒于佛殿,请师入坛仪式与二坛略同。以前一般在受菩萨戒之前,和尚为已受比丘、比丘尼戒者开示苦行之后,即令每人燃香于顶,或九炷(菩萨优婆塞、优婆夷)、或三炷(菩萨沙弥)、或十二炷(菩萨比丘),谓之烧香疤。烧戒疤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指为终身誓。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并且世代传袭下来。

  大众齐集,菩萨戒师即开导三聚净戒,即菩萨戒法: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次起座拈香作梵,二阿阇黎同音,教受戒者奉请释迦如来为得戒和尚,文殊师利菩萨为羯磨阿阇黎,弥勒菩萨为教授阿阇黎,十方一切如来为尊证。

  继之教以忏悔三世罪业及发十四大愿。最后依《梵网经》宣说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相,授受问答方式与受比丘戒时略同。仪式完毕,戒师作礼下座,新戒归堂,三坛完毕。

  现代三坛大戒的传授日期,一般为三十日至四十日。戒期功课时间表大抵为:

  四时许三板,四时半左右四板,五至六时早课,六时许早粥。其后有作务,讲戒,演礼,十一时至十二时午斋。下午一时许演习礼仪,五至六时晚课,六时许药石,七时半以后礼仪,拜愿,开示,十时养息,现代传授三坛大戒的程序与古代略有不同,其程序大致安排如下:

  1、唱界结坛;2、挂褡;3、演习礼仪;4、发愿;5、下启贴单;6、启请二师(羯磨、教授);7、教毗尼法;8、请戒开导;9、查验衣钵;10、请行茶;11、考背毗尼;12、本堂发露(又名直心发露);13、露罪忏悔;14、呈罪称量;15、剃头沐浴;16、礼通宵法;17、早课下启;18、传沙弥戒;19、行持应钵;20、本堂发愿;21、讲沙弥律;22、早跪殿堂;23、乞具足戒;24、请七尊证;25、施放焰口;26、请十师斋;27、编签习仪;28、通启二师;29、请戒开导;30、105教演衣钵;31、审戒忏悔;32、回复清净;33、搭比丘坛;34、净坛演仪;35、礼通宵法;36、下启;37、传比丘戒;38、发愿;39、乞菩萨戒;40、讲四分律;41、通白开导;42、剃头沐浴;43、开示苦行;44、审戒问遮;45、回复清净;46、礼通宵法;47、下启;48、传菩萨戒;49、发愿;50、诵梵网经;51、发戒牒;52、教朝山挂单;53、谢引礼师。以上即是现代传授三坛大戒的简略过程。

  戒期完毕,由传戒寺院发给“戒牒”及“同戒录”。从前宋代僧尼出家时领取度牒(出家僧籍证明书),受戒时领取戒牒(受戒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都由政府颁发。传戒寺院只发一种“六念”。受戒时须呈验度牒,才能受戒。

  到了明洪武永乐间(1368~1424)三次下令,许僧俗受戒之人,抄白牒文随身执照,凡遇关津把隘之处,验实放行(见明如馨《经律戒相菩萨轨仪》)。戒牒的作用遂成为僧尼旅行的护照。清初废止度牒,僧尼出家漫无限制,各地亦传戒频繁,而戒牒改由传戒寺院发给,其内容和形式遂极不一致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