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丛林殿堂 殿堂是寺院主要房屋建筑的总称,亦是殿与堂的合称。一般来说,殿主要指供奉佛菩萨及天王金刚等像以供礼拜祈祷之处,堂主要指说法行道及处理日常事务的所在。又有称寮室,亦与寮的用法相近,行法之处亦称道场。又称房、舍者,主要指僧众起居生活之处。其中堂的用法比较宽泛,供佛像处及起居生活之处,有时亦称堂。寺院房屋建筑中又有楼阁建筑,多藏经典,亦称藏经楼、藏经阁等。 佛寺殿堂建筑大略可分为修道区与生活区两大部分。基本的建筑包括佛殿、法堂、禅堂、僧寮、库房、大寮、山门等七大堂口,因此有“七堂伽蓝”之称。 如果加以细分,修道区又分为两类:安置佛、菩萨像和祖师像的大雄宝殿、弥勒殿、药师殿、观音殿、地藏殿、天王殿、伽蓝殿、罗汉堂、祖师堂、宝塔等;供讲经集会及修道用的法堂、衣钵寮、丈室、禅堂、念佛堂、藏经楼、云水堂、钟鼓楼等。生活区的建筑有五观堂、香积厨、库房、客堂、寝堂、茶堂、延寿堂、寮房等。就整体建筑的格局而言,寺院的建筑,当以能外现庄严的寺宇,内秘僧伽生活行仪的建筑为宜。 古代丛林的建筑,一般在山门口就供着笑脸迎人的弥勒菩萨,代表皆大欢喜;进入山门,即可见四天王殿,其内供有威武凛然的四大金刚或伽蓝、韦陀菩萨,他们如警察般的护卫着道场的安全。其次是客堂、云水堂、斋堂、库房等,是生活方面与信徒、访客接触的建筑;然后是大雄宝殿,这是一寺的主要建筑,屋檐的设计一般有北方的翘角式与南方的平台式之别,殿堂内所供的佛像不尽统一,有的是东方三圣即中药师佛,左日光遍照菩萨,右月光遍照菩萨。有的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即中阿弥陀佛,左观世音菩萨,右大势至菩萨。也有的供奉三方三圣,即中释迦牟尼佛,左药师佛,右阿弥陀佛。还有的供奉一佛二弟子,即中释迦牟尼佛,左迦叶尊者,右阿难尊者。在大雄宝殿的背后供奉的一般是海岛观音。不过有的寺院也有例外,如苏州寒山寺的释迦牟尼佛背后供奉的是寒山和拾得的雕像。 紧接着大雄宝殿的是大众修持用的念佛堂、禅堂等,然后是研究方面的藏经楼、关房;最后是塔院及法师寮,称为后堂或西堂,为退休养老的地方。 随着时代进步,为配合弘化的实际需要,现代寺院则增设有教室、会议室、接待室、贵宾室、编辑室、书报室、图书馆、美术馆、视听室、展览馆、安养院、医疗所、等。现代佛寺经常以现代设施来代佛宣化,以现代音响设备来加强教化的功能。可见无论古今,佛教对修道、弘法的重视程度,都能够从佛寺建筑中得以体现。也就是说,从佛教的建筑中可得知佛教重视生活与世间的关系。 寺院不仅是信仰的中心,也是弘扬教义的道场。寺院庄严的殿宇,重檐飞翘,壮丽宏伟,给人清净优雅之感。尤其是过去丛林中所谓“二廊十殿”,廊院式的建筑,前塔后殿,有堂有塔,有楼有院,亭台楼榭,园木扶疏,檐庑相接,重重叠叠,表现出深邃幽远的建筑之美。置身其间,聆听晨钟暮鼓、磬渔梵唱,自能生起宁静祥和的愉悦感,带给人心灵上的净化、精神上的鼓舞、思想上的启发,对社会人心产生一股道德的自我约束力。因此,庄严的殿宇本身也能发挥无言的说教。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