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三节 供养具 一、香炉

第三节供养具 供养具,又称为供物,是指供养佛菩萨或佛、法、僧三宝的物品,即香花、饮食等诸物的总称。从另外一种意义来说,特别指盛装供物的器具称为供具或供器。总而言之,供物和供器都统称

  第三节供养具

  供养具,又称为供物,是指供养佛菩萨或佛、法、僧三宝的物品,即香花、饮食等诸物的总称。从另外一种意义来说,特别指盛装供物的器具称为供具或供器。总而言之,供物和供器都统称为“供具”;而将供具奉献给所尊敬的对象,便是供养。在释迦牟尼佛时代,信徒主要向僧团供养佛及僧人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四类物品——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称为四事供养。如果用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等,称为十事供养。佛陀灭度后,佛、法、僧三宝同受尊重、供养,佛教徒于是造立佛像,供养饮食、伎乐及各种庄严饰物,犹如佛陀在世,其后逐渐形成特定的供养仪式。所以从广义而言,佛堂内所陈设的庄严器具、所行的法会,乃至讽诵、赞呗等,都可以视为供物。由于第一章中已对六种供养的物品作了介绍,本节主要就供养的器具略作介绍。

  一、香炉

  香炉又称火炉、薰炉。乃焚香之炉,与花瓶、烛台一齐供养于佛前,三者合称三具足。上香时,插香于此炉中,乃人心与佛心交流的桥梁。

  香炉材料种类很多,有金、银、铜、金铜、白铜、赤铜、青铜等金属制品的不同,及陶制、琉璃、象牙、紫檀制品的分别。

  对我们来说,香炉是最熟悉不过的供养器具了。它不但是佛寺中的佛门法物,也是世俗家庭中必备的供具。中华民族文化开发得很早,我们的祖先,就常以焚香木熏居室以除臭秽,所以古人读书弹琴,喜欢先焚一炉香,可以净杂念而使精神集中。重视钦水思源,慎终追远是中国人的美德,所以自古以来,华人都拜天地神祗,祭祖先;上香表示敬意,是祭拜仪式中的一个主要项目,香炉就派上用场了。印度民族也流行熏香,娑罗门教也有烧香的习惯,佛教传到中国,很快就能溶入中国的风俗习惯之中,中国的香炉,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佛教的殿堂了。

  香炉的款式很多,有大、小、方、圆、长,短不一;质料也有铜、铁、锡、石、陶瓷之别,以示身价有异;刻着不同的花纹和文字,表示用途各别不同。家庭中供有祖先牌位的,都在供桌上端端正正的放着一个香炉。如果佛教徒在家里供了佛象,也不忘放一个香炉。

  香炉种类繁多,不同形状的香炉,供在不同的位置、焚烧不同的香。如大雄宝殿中央或门外丹墀的大香炉,多是铜铁等金属铸造或石雕的,炉身刻有该寺寺名,供信徒插线香之用。这种大香炉,佛教中称它为宝鼎,除了方形的香炉外;圆形的香炉,都有三足,一足在前,两足在后,是如法的放置;常以之譬喻佛教中的三宝,缺一不可。佛事仪式开始,都先唱香炉:“宝鼎热名香,普遍十方………”、或“炉香乍热,法界蒙熏……”等赞语,唱到“弟子虔诚热在金炉上……”的时候,寺中的住持或代表,就会绕到正中圣象前跪下来,恭恭敬敬的献上三枝檀香,以此一瓣心香,表示对佛菩萨的敬意。

  大殿供桌上的香炉,有铜、石或瓷质的,用以焚烧檀香。佛寺的大殿都有一个长方形的炉盘,放着一个焚烧檀香的精致小香炉,盘子前垂着刺绣的炉围,很庄严美观,是住持和尚上香专用的;大殿的佛事完毕,如要到其他配殿礼拜,侍者师就捧着炉盘前行,和尚便随后到配殿上香。卧香炉则较适合在家信徒家中佛堂用,也有铜、瓷两种,把线香下面的一段竹枝截断,平放在卧香炉里燃烧,使灰炉不致飞扬而弄脏供桌。小型木质刻着莲花形的香炉,有着长长的手柄。只能插一枝香,是进行佛事仪式时,让主法和尚及斋主奉在手中的,叫手炉。还有专焚香末,形状象盒子般的香炉,大多为铜铸,分三层,下层盛放焚香的模型器具,中层盛放香末,上层才能焚香;模型多是篆体的“寿”或“喜”字,铸成连续不断的回形冈状图案,把香末放在模型上,做成美丽的图案;在起点燃着,盖上炉盖让它顺序燃烧,非常典雅;这种香炉,很少用来供佛或祭祖,多用在书斋焚香。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