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丛林观》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逐渐形成了八宗并弘的繁盛局面。唐宋以降,佛教许多宗派因不能适应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广大信徒的兴趣爱好而渐趋衰落,唯有禅宗和净土宗日渐繁盛,受到了广大信徒的推崇。尤其是被誉为“一花独秀”的禅宗,由于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极力推崇而尤为兴盛。 禅宗在唐代“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以后日渐走向正规,百丈禅师针对丛林的现实情况,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丛林清规》,这套清规被后世禅宗学徒继承和发展,从而形成了系统的丛林组织和切实可行的丛林制度。为了使读者对丛林的基本组织制度有全面了解。本书对分专章对丛林清规方面的基本内容作了系统的解说。 信徒朝拜寺院,不是盲目的见佛菩萨就礼拜,而是需要对所拜佛菩萨的身世和宏愿有个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去拜,本书针对一些信徒的希望了解诸佛菩萨身世及宏愿的愿望,对丛林殿堂和部分常见佛菩萨的身世作了通俗的介绍在丛林中,出家人根据所从事的职务和身份的不同,分别有不同的名称。佛教独特的称谓方式,对许多人来说,感觉有些陌生,这就造成了一些人见到出家人,虽然很尊敬,但由于称呼不当,常常闹出一些笑话。其实,佛门中有一套完整的称呼体系,这些称呼分别为佛门尊称、谦称、俗称等不同的称谓,在称呼一位出家人前,选用恰当的称呼用词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表现出自己的涵养。为满足读者全面学习佛门称谓的要求,本书中分别对佛门中的不同称呼作了列举和说明。 到寺院中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往往会看到,在许多丛林的殿堂内通常挂有幢、幡、灯笼等庄严具;在佛菩萨前通常会有香炉、花瓶等供养器具。但是他们对这些用于庄严和供养的物品的功用和内涵缺乏详细的了解,为了帮助信徒明了这些庄严具和供养具作用,本书分两节对这些内容作了解说。 经常参加法会的人都知道,佛寺中在举行各种法会的时候,通常会使用拂尘、如意等器具,同时还会敲击各种法器,形成铿锵悦耳的梵乐,但许多人对这些佛教法器的名称、功用以及其表法意义知之甚少。为此,本书中对丛林中经常使用的生活用具和赞呗法器作了简略的介绍。 在丛林中举行禅七和其他共修活动时,经常会使用诸如香板、戒尺等用于警醒僧众昏沉的警策法器。对于这些用途各异的警策法器,书中也给予分门别类的论说,通过这些解说,相信一般人再见到这些法物时,不至于再感到摸不着头脑。 法会佛事是丛林中重要的日常事务之一,丛林中的法会种类繁多,内容各异,每种法会代表着不同佛教意义和功能,作为丛林中重要内容的一部分,本书中对丛林法会和日常佛事活动作了全面的阐释,相信通过这些介绍,读者会对丛林法会和日常佛事有个清晰的了解。 僧装是出家人区别俗人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同的僧服代表着不同的佛教意义,有时候,僧服还具有区别僧人地位的重要作用。为使大众对僧服有个初步的了解,本书对僧服的历史演变和不同款式的僧服分别作了说明。 编写《佛教丛林观》一书,对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作者根据自己多年在佛门生活的实践,又参考大量的文献,力图编写出一本语言通俗,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的丛林知识入门书。由于作者学疏识浅,挂漏失误,实所未免。本书出版后,切望同行大德和专家学者提出批评意见。 目录
第四章僧人服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