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丛林法会佛事 法会佛事是佛教仪式之一。法会又作法事、佛事、斋会、法要,是为了讲说佛法及供佛施僧等所举行之集会。即聚集净食,庄严法物,供养诸佛菩萨,或设斋、施食、说法、赞叹佛德;佛事指发扬佛德之事,又作立地。据维摩经卷下载,佛陀将一切事均视为佛事,以此表示佛之德性。于禅宗,用以指举扬佛法之行事,如开眼、安座(安置佛像于堂内)、拈香、上堂、入室、普说、垂示等,均为佛事。后世泛称于佛前举行之仪式为佛事,又称法事、法会,或指超度亡灵之诵经。 因此法会与佛事两词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说法而已。 印度古来即盛行此类集会,其种类名目甚多。十诵律卷五载有纪念佛陀五岁时剪顶髻之般阇婆瑟会。玄应音义卷十七译之为般遮于瑟会、五年一大会,意即五年举行一次之无遮大会。无遮,即不分圣贤、道俗、贵贱、上下,无遮平等行财法二施之法会。大唐西域记卷五羯若鞠阇国条即记载该国五年一度举行无遮大会。娑婆瑟会,则为纪念佛陀六岁时顶髻再立之集会,每六年一会,又称六岁会。 此外,尚有庆祝一般人民剪顶髻之二月会。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三则举有佛陀诞生、成道、初转*轮等法会。佛生日大会又称灌佛会(一般称浴佛节),为纪念佛陀诞生之集会。菩提大会,即成道会,乃庆赞佛陀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就正等正觉之会。转*轮大会,为纪念佛陀于鹿野苑对五比丘说法初转*轮之会。另有供养佛陀弟子罗侯罗、阿难等之罗侯罗大会、阿难大会。据高僧法显传摩头罗国条载,在印度,从罗侯罗、阿难、文殊、观音,乃至经、律、论三藏及般若波罗蜜等,均设有诸种供养法会。因布施乃祈福之要道,故帝王、富豪长者,每向广大群众行施舍大会。 在中国,后汉时即有皇帝行斋会之事。历代三宝纪卷四载,光和三年(180),后汉灵帝于洛阳佛塔寺饭诸沙门,悬缯烧香,散花燃灯。或设会讨论佛义、讲经等,以达祈福增慧之目的。斋请僧侣之法会称为千僧会、万僧会。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于同泰寺设救苦斋;中大通五年,又于同泰寺设无遮大会,帝亲自讲金刚般若经。此外,行于我国之法会尚有水陆会,即设斋食供养水陆有情之法会,梁武帝时,始行于金山寺。放生会,乃由他处买进受捕之鱼鸟牲畜,于三宝前为其说法,授三皈五戒,再放之于山野沼泽、泉池河水,此即放生会。华严会,乃讲赞华严经之法会。盂兰盆会,即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以百种物供养佛法僧三宝,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狮子会,九月重阳,诸僧皆坐狮子座,作法事讲说。此外,据荆楚岁时记龙华会条载,四月八日诸寺各设斋,以五香水浴佛,以为弥勒下生之征,称为龙华会。 又依敕修百丈清规、幻住清规等所制,禅宗每年应修之法会如下:庆祝圣寿万岁之祝圣会,纪念佛陀诞生或成道等之佛降诞会、成道会、涅槃会,帝王忌日所修之国忌会,祈求晴雨之祈祷会,祈安居如意之楞严会,祈禾苗生长之青苗会。 其他尚有观音菩萨圣诞会、达摩忌会、百丈忌会、开山历代祖忌会等。 现代丛林中通常举行的佛事活动主要有水陆法会、瑜伽焰口、开光、放生、斋天、讲经、传戒、方丈升座、结夏安居等法会。本章只介绍丛林中常用的部分法会,读者若欲了解水陆法会、瑜伽焰口、斋天、打七等法会详情,请参看觉群丛书《佛教礼仪观》一书。 第一节丛林常用法会 一、开光法会 开光是佛教中一种独特的宗教活动,凡是寺院中新安放的佛像,在经过上漆、贴金之后或是古佛像在重新上漆、贴金之后,都应举行开光法会,以彰显佛菩萨的神圣意义。 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时,所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佛家经常讲“佛眼”、“法眼”、“慧眼”等种种说法,凡夫俗子尚未开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肉眼凡胎”。从这方面来看,眼睛未开,就是肉眼凡胎,开了眼睛就意味着大彻大悟。佛家之所以重视开光,,因为未开光的佛像只是一个普通的泥胎、木雕,一旦开光,便可以代表神圣的佛菩萨。《禅林象器》上说:“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光明。”在佛教中,经过开光的佛像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开光时,将佛像安好,先诵经及咒语,奉请佛菩萨安座,然后才请高僧为佛像开光说法。《黑谷灯语录》中说:“开眼者,本是佛匠雕开眼,是事开眼;次僧家诵佛眼真言,诵大日真言,而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谓开眼也。” 其实开光就是为佛像举行一种说法的仪式,其具体的仪式如下: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个擦佛像的动作,说一首偈语,赞颂佛菩萨的功德,此谓开眼也。其次再用镜子向佛像正面对照,说几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缘;然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笔,再说一首偈语,然后将朱砂笔向佛眼的方向作一个“点”的动作,大喊一声“开”,经过如上的一番仪式,开光才算完成了。开光时,由于佛菩萨的功德不一,所以主法者所说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会提到为佛像开“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让佛像具有六种神通,点眼眼通,真见无所不见;点耳耳通,妙闻遍及十方;点鼻鼻通,普嗅法界诸香;点舌舌通,演说妙法无穷;点身身通,分身尘尘刹刹;点意意通,能鉴三世群机。 以上是显宗的开光。 开光法会的仪规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北印度乌填曩国传法大师施护在开封太平兴国寺译经院译出的《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规经》。该经指出,佛像塑画雕造完成后,就要举行安像庆赞活动。首先选择吉日良辰和结界胜地,其次在此处设置伴盖、幢幡、香花、水果、灯明等佛供,接着由身著庄严如法的阿诸梨起身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们一心观想如来一切圆满之相。然后合掌作礼,瞻仰圣容,以净香花等供于佛前。再是入定心,离疑念,诵咒三遍,请一切佛安住于此,受此香花、灯、果、饮食等供养。复次,安置佛像坐西向东,并用黄布覆盖。阿诸梨作观想佛如一聚火,如来真身诸相圆满,然后以奄、阿、吽三字安于佛之身上。把“奄”字安于顶上、“阿”字安于口上、“吽”字安于心上。 若是金、石、铜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净,然后用歌舞妓乐赞颂,僧人复颂香油真言。再用盛满香水和五宝五药花果的净瓶,灌浴佛像,僧众齐诵偈赞,并作歌舞妓乐。若是画像,要用镜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种净火涂于镜,沐浴镜中影像。再依次吟诵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发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此须真言、献涂香真言、安庄严真言等等,然后依灌顶仪规将佛像置入曼荼罗,诵本尊真言三遍。一切供养仪具足后,开眼师用笔作点姿势,这是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再诵开眼光真言三遍。这时,佛像即已开光。诵完开眼光真言后,令施主入曼荼罗,齐诵护摩真言、增寿真言、息灾增益真言,使众生普获吉祥。这时,阿诸梨即教化施主结缘,施利增福,金银财帛等随布施。复次,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施以财物,令福德更具圆满。曼荼罗之内所供财物,必须都归阿诸梨,其他人不得享用。当这套仪规全部完成后,即可收坛。这是密宗的开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