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一、挂单与安单

第四节丛林制度 丛林通常指禅宗寺院而言,故亦称禅林,但后世教、律等各宗寺院也多仿照禅林制度而称丛林的。中国禅宗从曹溪慧能后,四传至于怀海,百余年间禅徒只以道相授受,多岩居穴处,或寄

  第四节丛林制度

  丛林通常指禅宗寺院而言,故亦称禅林,但后世教、律等各宗寺院也多仿照禅林制度而称丛林的。中国禅宗从曹溪慧能后,四传至于怀海,百余年间禅徒只以道相授受,多岩居穴处,或寄住律宗寺院。到了唐贞元、元和间(785—806),禅宗日盛,宗匠常聚徒多人于一处,修禅办道。江西奉新百丈山怀海以禅众聚处,尊卑不分,于说法住持,未合规制,于是折衷大小乘经律,创意别立禅居,此即丛林之始。丛林的意义,旧说是取喻草木之不乱生乱长,表示其中有规矩法度云(《禅林宝训音义》)。

  随着从林的建立,百丈禅师又根据佛教律仪和丛林实际创制了百丈清规。百丈清规后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修改完善,形成了流传久远的丛林制度。本节现对丛林的基本制度分别作一介绍。

  一、挂单与安单

  (一)挂单

  在我国汉传佛教寺院中有一些已受过具足戒的比丘,为了悟道求法深造,同时也为了造成自己的名声,常常遍行天下,游历各地寺院,求学于诸高僧、名僧。

  他们行不止一地,学不止一家,在寺院中被称为“云游和尚”、“云水僧”或“行脚僧”,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即指他们行踪无定,四方漂游,学无常师,步行参禅,不会长期地归属于某一寺院,正如《祖庭事苑》卷八上说的:“行脚者,谓远离乡曲,脚行天下,脱情捐累,寻访师友,求法证悟也,所以学无常师,遍历为尚。”

  尽管行脚僧没有固定的寺院归属,也没有一定之师,但他们的游历毕竟是以寺院为根据地、或者说目的地的,也就是说,他们要不断地从一座寺院转到另一座寺院,并要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一寺院向有学问的高僧求教。这样,行脚僧入寺离寺的方式以及吃喝住学等渐渐地在寺院中都形成了一定之规。对行脚僧来说,首要的便是遵循寺院制度,一切照章行事,照惯例行事。对于寺内僧人来说,“天下和尚是一家”,少不得也要安排好行脚僧入寺的生活、修行事项。

  行脚僧游方到寺暂住,称为挂单。单,指寺院僧堂东西两序所录的寺中僧众名单,平时寺中僧人的衣钵就挂在名单下的钩子上,行脚僧入寺,要在东西两序墙壁上贴上名字,并把衣钵挂上,这就叫“挂单”。“挂单”也称为“挂搭”、“挂锡”。“褡”亦指衣钵,“锡”指行脚僧随身携带的锡杖。一般行脚僧入寺暂住,也要把锡杖挂在名单之下,《祖庭事苑》卷八曾说:“西域比丘,行必挂钩,有二十五威仪。凡至室中,不得着地,必挂于壁牙上,今僧所至住处,故云挂锡。”

  但后来寺院的“挂单”,已渐渐失去原来的挂衣钵之意,而仅有入寺暂住之意了。

  凡是受过具足戒的比丘,都可以以行脚僧的身份,到其它寺院“挂单”。但一年十二个月中,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可以挂单,每年从正月十五日(冬安居结束)至四月十五日(夏安居开始)、七月十五日(夏安居结束)至十月十五日(冬安居开始)的这六个月,是云游求学期。只有在这六个月里,比丘才可以离开自己原住的寺院,遍访他寺,寻师参道,各个寺院也只有在这六个月里才接待前来“挂单”的行脚僧。

  行脚僧入寺“挂单”,按照古时清规,要先到接待处与负责接待的职事僧相见,再去僧堂挂单,后谒见寺中住持。元代以后,则改为先去供行脚僧住宿的旦过寮(客房),从众多行脚僧中,推举一位熟悉寺中清规的僧人为“参头”,将大家引至客司(即接待处),与客司的职事僧——知客相见。行脚僧被引至客司,应先站立门口右侧,随着参头一声“暂到相看”的禀报,知客即将行脚僧迎进屋内,行脚僧当十分谦恭地拜见知客,知客揖首后燃起香,递上茶汤点心,询问来历。问毕,行脚僧才可起身施礼谢茶,并随知客回旦过寮。知客将行脚僧姓名籍贯等写成“单票”送交住持。

  行脚僧欲正式挂单,很重要的一步是要礼拜寺中住持。礼拜之前,须先通过侍者禀报,如获依允,才可礼拜。寺中住持与行脚僧的相见,称为“大相看”,这是因为佛门讲求“清净”,没有平常数见之礼,故要待各地行脚僧来的多了,才一起相见。

  待拜见之后,行脚僧可向住持提出挂单的请求。“挂单”的请求,一般应在参头率众人见过住持,住持送出众人两三步后,再由参头率众人回身,走向住持近前禀告道:“某等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以闻道风,特来依附,伏望慈悲收录。”

  禀告之后不等住持应允,即抢先施礼一拜道:“谢和尚挂单”。待住持真正应允,还要施礼再拜,向住持乞求“帖子”,所谓“帖子”,实际就是挂单的“单”帖子的款式大致是这样的:

  奉方丈慈旨,挂单一僧×××,××府县人氏。曾师××为徒,受过××戒,今×月×日至本寺。×××报只要有此帖,行脚僧就可到寺中管理部门,正式办理挂单手续,准备参加挂单归堂仪式。

  寺院中挂单仪式又分为“大挂单”与“小挂单”两种。“小挂单”指仅在寺中留宿半月的内即行的。若准备留宿半月以上或更长的时间,则称为“大挂单”。

  小挂单的归堂仪式,在寺院中管理部门得到住持批准的帖子之后举行。先由行脚僧将帖子送给侍者,说明“适奉方丈慈旨,令就上寮附名”再由侍者根据此帖向堂司(掌管禅堂的部门)发榜,堂司得到报榜,即令寺中杂役请行脚僧至禅堂用茶。请茶时,行脚僧应携带度牒或戒牒,作为对自己身份的证明。用过茶后,参头随之把众人的度牒或戒牒一一收上递与维那,请维那辨别真伪,众人则再施一礼,然后参头送维那步出堂外。这时,随着堂司内传出击小板的三声鸣响,寮主便由客房中走出迎接新挂单的行脚僧,彼此互道寒喧。

  新挂单的行脚僧与寮主问讯后,还要去东西两序问讯。其礼仪与见知客、见寮全大同小异。待把东西两序应酬完了,行脚僧应再次手拈燃香诣见方丈,这样、才算正式“挂单”了。

  行脚僧在挂单时,应遵守所挂单之寺的各种清规,包括“共住规约”、“禅堂规约”等,一般至少要住上半月,才可另游他寺,过期半月不走的,还要重新进行挂单。

  现代丛林中的挂单制度要比古代简便,现代挂单的具体程序如下:

  挂单者先至客堂挂单,人往东边凳子坐,衣单放在西单门口外。等候茶房或侍者来问候,办资料,之后通知知客师。知客师穿着大袍由房间出来,到门口看一看可有衣单,随后即走回门内东单椅子处,此时学人要机警起身,向上,“顶礼知客师父”。知客师答:“问讯。”参僧即问讯,知客师坐下,参僧也随之坐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