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触” 是胎出生以后,在二、三岁时,与外界的接触。
(七)“受” 是六、七岁时,渐能分别苦乐。这是“现在”世的五种果。 (八)“爱” 是十岁以后,依苦乐的感觉,爱把苦离开,爱把乐接受的一种思想。 (九)“取” 是成人以后,爱欲发展,便执取不舍一切的造作。 (十)“有” 是依爱的思想,取的造作,遂有了种种的业力。这是“现在”世的三种因。 (十一)“生” 是依著现在的业力,牵著将来去投生。 (十二)“老死” 忧悲苦恼,是既有了再生身,就免不了受这些悲苦。这是“未来”世的二种果。 第三十二课 六度 “度”的意思,是说众生在生死苦海里,要度到涅槃乐岸上。有六种方法,按著去作,就可达到目的。 (一)“布施” 是用自己财物或某事,分布施给对方。略举三种: 一、财,用财物赒济缺乏的。二、法,说法使人得益。三、无畏,救拔众生的厄难。 (二)“持戒” 是应止的应作的,都遵守戒律去办。事相甚繁,略说三聚: 一、摄律仪,所有戒条谨持不犯,就是“诸恶莫作”。二、摄善法,就是“众善奉行”。三、摄众生,就是“救护众生”。 (三)“忍辱” 是忍耐一切逆境的逼迫。略举二种:一、耐世怨害,忍受有情侮辱戕害等事。二、安受众苦,忍受时缘饥渴寒热等事。 (四)“精进” 是磨励身心,进修前后五度。略举三种: 一、披甲,发了大心,不畏一切,好像穿上铠甲,不怕冲锋。 二、有勇,听到难断的事,难能的事,心不怯懦。 三、不退,遇到任何障碍,决不退转。 (五)“禅定” 是止住散乱的妄心,使他寂静观照。方法繁多,不能枚举。修那一门说那一门,不修,说也不懂。在这里只好举出三大类的总名,略知他的大概而已。 一、世间禅。二、出世间禅。三、出世间上上禅。 (六)“般若” 是证得的智慧。略举三种: 一、实相,离一切虚妄的性体。二、观照,能以照察实相的真智。三、方便,能以分别诸法的权智。 第三十三课 宗派(一) 佛教分为各种宗派,这是我国学者见到佛法如海,为著便利修习,各择一条路,去求专精,并非树立门户,是此非彼。各宗命名,有取地、取人、取法的不同。现下虽尚有十宗的名目,实际上已经有数宗很少有人研究了。 (一)“成实宗”(也名空宗)诃犁跋摩法师造《成实论》,很与大乘的学理相似,大旨是“成立修多罗中实义”的意思。姚秦时代,鸠摩罗什大师译出,才创立的。 (二)“俱舍宗”(也名有宗)俱舍译为藏或茧,是包含的意思。印度小乘,异论纷纷,后经结集为《大毗婆沙论》;世亲菩萨依著折衷作《俱舍论》,义为“解释发智”。陈代真谛、唐代玄奘两位法师,译来我国,才创立的。 (三)“禅宗”(也名心宗)禅是“禅那”的简称,译为“静虑”的意思。梁代达摩祖师西来创立的。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大概悟后方许起修,虽说不立文字,但这一宗多是研读般若类的典籍。 (四)“律宗”(也名南山宗)是依著佛制,净除“身口意恶业”的一种方法。创始的是唐代终南山道宣律师,依著《四分律》作主要典籍。 (五)“天台宗”(也名法华宗)隋代天台山智者大师,取《法华经》为根本经典,创立这一宗,发明“一心三观”的妙理。对于判教解义,都有精确的体系,各宗演教,也多采他的方式。 第三十四课 宗派(二) (六)“贤首宗”(也名华严宗)唐代杜顺和尚,取《华严经》为根本典籍创立的。到了第三祖贤首大师,又加了一番整理,格外显得精采。发明“一真法界”,是此宗的奥义。 (七)“慈恩宗”(也名法相宗,近称唯识宗)这一宗所依的主要经典,是《楞伽》《解深密》等经,及《成唯识论》,主张“转识成智”。唐代慈恩寺玄奘法师翻译弘扬,才创立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