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八(4)

魏氏发心广大,复精于文字,为救王龙舒居士杜撰经文之失,备取五译,会成一经,力求句句有来历,期成善本。所愿极胜,所成亦伟。其所会集远超王本。王荫福居士赞之为本经八种之冠,亦非过誉。但所憾者,魏氏虽愿力

 魏氏发心广大,复精于文字,为救王龙舒居士杜撰经文之失,备取五译,会成一经,力求句句有来历,期成善本。所愿极胜,所成亦伟。其所会集远超王本。王荫福居士赞之为本经八种之冠,亦非过誉。但所憾者,魏氏虽愿力补王氏杜撰之过,惜未全免。兹举其荧荧大者如下:

 1、魏本第二愿曰“设我成佛,国中天人,纯是化生,无有胎生。……”此中“无有胎生”四字,诸译皆无。且此四字与原译文相违。《魏译》云:“佛告弥勒……彼国人民,有胎生者。”唐宋两译同之,而魏氏竟谓无有胎生。此实为难掩之疵也。

 2、五恶五痛五烧一段数千言,魏氏删节为“生时痛,老时痛,病时痛,死时痛,患难穷苦痛。淫欲火烧,嗔忿火烧,贪盗火烧,邪伪火烧,愚痴火烧。是为五痛五烧。”魏居士原愿“无一字不有来历”。惜未能贯彻初衷。上之一段,于诸译中,并无来历。

 3、魏氏会本谓极乐之宫殿楼观,堂宇房阁,“或处虚空,或在平地,或依宝树而住。”其中“依宝树而住”之语亦各译所无。

 4、会本中“过是以后,无量寿经亦灭,唯余阿弥陀佛四字,广度群生。”亦各译所无。

 由上可见,魏氏之本与前诸本相较,虽后后胜于前前,惜仍未能尽免率增乖舛之过。但此巨失,势在必救。以免后世因袭,甚至篡改经文。故须防微杜渐,绝此罪源。并为大经,早得善本。是以先师夏莲居老居士,乃有第九本之作也。

 先师夏老居士,未冠学儒,先程朱而后陆王,甫壮入佛,摄禅密而归净土。夏老博贯群籍,深于文字,专功久修,教眼圆明。于壬申(一九三二年)之岁,发愿重校此经。掩关津门,阅时三载。遍探五种原译,洞察三家校本。无一语不详参,无一字不互校。虔恭敬慎,日祷佛前。千斟万酌,时萦梦寐。及其成也,四众欢喜。宗教俱彻之慧明老法师(夏老之皈依师),搭衣捧经摄照于佛前,亲为印证。先舅父梅撷芸居士,连续播讲于电台,誉为善本。慈舟法师专讲此经于京鲁,并亲为科判。北京极乐庵方丈妙禅老和尚,聘请山东女子莲社吴倩卿社长来寺开讲此经两月。其他发心宏扬,专志持诵者,不可胜数。印行流通,相继不绝。是以先舅父梅老赞云:“于净宗要旨,穷深极微,发前人未发之蕴。”又“精当明确,鉴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先舅之语,现已举世公认,并将本经采入新印之续藏。大经尘封千载,今始得善本,先贤会经之愿乃圆。大经放光,众生有幸。本经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是为大经之第九本。

 丙  本经注释

 五译之中,魏译较备。故大经注疏,集于《魏译》。我国大德多为小本弥陀作注。至于注大本者仅隋净影,唐嘉祥两家。

 (1)《无量寿经义疏》六卷 隋京师净影寺沙门慧远撰疏。世称净影疏。

 (2)《无量寿经义疏》(与上同名) 唐嘉祥寺吉藏撰。世称嘉祥疏。

 又新罗国(今朝鲜)有憬兴、元晓两家,所注亦在我国流通:

 (1)《无量寿经义述文赞》三卷 新罗国沙门憬兴著。世称憬兴疏。

 (2)《无量寿经宗要》一卷 新罗国黄龙寺沙门元晓撰。曾入唐游学,还后,化振海东。其疏曰海东疏。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