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群书治要》对现代人的启示(第二集)(5)

好,所以我们看这一句经文当中讲到,大忌「知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有行如此,之谓大忌也」。一个人最大的忌讳就是有恶而不去改,最后这个恶贼害了他的身心,甚至於恶行不断积累,最后丧失了他的身


  好,所以我们看这一句经文当中讲到,大忌「知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有行如此,之谓大忌也」。一个人最大的忌讳就是有恶而不去改,最后这个恶贼害了他的身心,甚至於恶行不断积累,最后丧失了他的身命,乃丧其躯。有这样的行为,这样的品性,这样的一个态度,就是人生很大的忌讳。而且我们要了解到,善根不断培植它会增长,习性不调伏它也会愈来愈严重,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改过要趁早。

  接著我们来看修身当中第二个重要的纲领,是「敦亲」这个部分。敦亲也是和睦家族,就是齐家的修养。「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我们今天想要利益社会,其实首先第一个最大的功德就是我们把我们的家治理好,一个家就是整个社会的细胞,每个细胞都健康了,这个器官就好,每个家都美满了,这个社会就安定,而且好的下一代都是从好的家庭教育当中培养出来的。而老祖宗这个次第是不可以忽略掉的,齐家才谈得上利益社会、治国。比方我们今天出来做服务、做公益事业,假如自己的家都不治理好,那可能流弊就出来了,说这个学圣教的人,怎么家都不顾了。我们曾经听到一个婆婆说到,她说我的媳妇都说出去做好事,然后我们在家都没饭可以吃。这个没有先把本分做好,很可能流弊出现,造成没有学圣教的社会大众误会圣教,甚至於他都不敢学了,那我们不就断了人家的法缘了吗?所以齐家重要。

  我们来看这一句经文,是夫子在《孝经》里说到的,「爱亲者,不敢恶於人;敬亲者,不敢慢於人。爱敬尽於事亲,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盖天子之孝也。《吕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经文提到,天子尽孝,他从他自身对父母的爱,爱亲者,延伸到对天下的父母、天下的人民,他这种感同身受的爱心。其实我们自己都有这种经验,比方我们到好同学的家里,第一次见到他的父母,他说到,这是我爸爸、我妈妈,我们一听到爸爸、妈妈两个称呼,就把我们对父母的那个恭敬转移到对同学的父母。比方他介绍他哥哥,他一说哥哥,我们就想到自己哥哥对我们的慈爱,所以这种爱敬的心会很自然的提起来。所以一个领导者爱护父母,延伸到爱护天下的人民还有他们的父母,那就是整个国家的福气。敬亲者,不敢慢於人,恭敬自己的父母,这个恭敬心内化以后,见到一切人的父母都恭敬,都知道为人父母太不容易、太辛苦,延伸到对一切人不傲慢。我们对任何人厌恶、傲慢,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父母都会很难过的。我们不愿意让人家的父母、亲人难过,我们对每个人爱敬的心就提起来了。而他是天子来做,所以他能以身作则,爱敬尽於事亲,最后他的德风教化了全国的人民。刑於四海,这个刑就是榜样,四海之内的好榜样。这是天子、领导者的孝道。

  所以在《书经》当中,《吕刑》云,一人有庆,这一个天子,这个庆是他有孝道的这种德行,那老百姓效法他,老百姓在他的德行的护佑之下就会很有福报了,兆民赖之。而现在在大陆国内很多听过师长教诲、听过胡小林老师的教诲报告的,都起而效法,由他们自身在企业当中落实传统文化,落实《弟子规》,我们就看到他们的员工真的生命都改变了,这样的例子目前在大陆国内太多了。包含在员工大会的时候企业家亲自给他父母磕头,结果底下的员工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其实给父母一磕头,人的命就改了,人的善根从孝亲尊师当中出来的。所以老祖宗创字很有智慧,这个命怎么写?上面一个「人」,下面是一个「叩」,就是人一叩头,命就改了,因为他一叩头,报恩的心、感恩的心就起来了。而这样的企业家,不只改变了他的命运,他改变了所有员工的命运,员工统统开始学孝,学中华文化。还有一些企业家,把自己的企业、工厂整理好,让不同的社会大众,甚至於让党校的干部,到他的企业来听传统文化的课程,而且是他的高级主管去给他们做服务,端茶、倒水给这些学员喝,然后他们生活上的需要都无微不至的照顾。听课是这些道理在吸收,而这些义工是用自己的言行把经典完全演出来,往往这些义工给予学员的感动、影响,超过听课的状况。所以佛陀常说「为人演说」,那是真正把它表演出来,而这样的企业它真的是无数的社会大众,兆民赖之。而他们自己落实孝道,真的是在员工老人生日的时候,七十岁、八十岁,颁给老人祝寿的奖金,也是感激老人为自己的公司培养了这么好的干部。所以这个都是知恩报恩的表法。所以我们看到确实一个领导者行孝,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命。

  我们接著再来看下一句敦亲类的教诲,经文说到,「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是故君子无不敬。敬也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本也。伤其本,则支从之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以修此三者,则大化忾於天下」。这一段稍微比较长,但是非常重要,因为它点出来整个做人以至於家庭和乐的大根大本。我们看到经文讲的,这个昔就是过去,历代的这些圣王,夏商周三代的明王,他们非常恭敬自己的妻子,以及非常慎重教育好他的下一代。必敬妻子也,为什么?盖有道焉,这其中有大道理。妻也者,太太,亲之主也,这个主是主角,重要的角色。为什么?因为妻子是侍奉祖先,每一次祭祖都是媳妇去采那个荇菜来祭拜祖先,因为祖先看到贤德的媳妇就会很欣慰,后代要兴旺了,娶一个好的媳妇旺三代,所以祭祀祖先。再来,孝顺公婆、孝顺父母、相夫教子都是女人可以扮演好的角色,而这一些都是这个家庭兴衰的关键。所以我们中国字平安的安,大家想一想这个会意,这个屋顶下面要有什么才会安?要有女人在才能安。大家看,一个母亲时时关注孩子的健康、孩子的成长,那孩子身心安定,觉得他人生是最幸福的人,他充满了父母满满的爱,健康的人一出社会就是服务、就是利人。所以我们从这一句话大家知道,亲之主也,一个家庭当中最重要的角色,妻子、太太。大家常听到家庭主妇,大家有没有听过家庭主夫,没有吧?所以从这里就看出,几千年来我们对女子非常的尊重、重视,知道「天下的安危,女人家操之一大半」,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的根源,有好女人、好妈妈,就有好的下一代,就能出圣贤。所以诸位同修,您生女儿的请举手,好,这个摄像机应该要拍一下,因为举手的人都是负有天下兴亡的大任,因为女人家操之一大半。所以从这些经文我们能够真正明理,不再误解老祖宗的教诲。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灾难是丧失民族自信心,然后误解了自己祖先的智慧,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结果用错了这些思想观念,几代人现在很多家庭的苦难到来了。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