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冷静面对我们整个成长过程当中发怒的时候,都是因为跟人对立,都是把自己摆得太高,最后就生气了。而我们要调伏习气就要找到病根,见到自己心上的烦恼才好对治。师父常说,发现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改正自己的过失叫真修行。而这个反省不能太表浅,生气了,大不了我给他道歉,其实讲这个话的时候都不够忏悔,甚至於还有点傲慢的气息,大不了跟他道歉而已。这个态度假如不观这个念头,又找不到傲慢的习气了。所以静下来一想,很可能我们都是因为贪求,结果求不到,自己就生气了,或者是人家不顺我的意思,就生气了,这个都是根本的问题。或者恼羞成怒,自己错了以后,没有肚量接受别人劝,然后因为面子放不下,生起气来。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在面子当中下功夫,才能对治这个脾气。或者我们常常指责、要求别人,师父常讲,有控制的念头,这个控制的念头愈强,控制不了,自己就对人对事就发脾气起来了。包含我们常常把别人的不好、过失放在心上,很容易遇到机会借题发挥,就生瞋恨心,还有我们常常很急躁的时候也容易生气。心情很稳定时候,稍微有情绪,自己有警觉,可以把它调下来。还有人身体不舒服,生病的时候,也容易生气,像女性同胞在生理期的时候,她身体比较不舒服,也容易生气。所以这个我们男众在护念自己的另一半都要能体恤得到。好,所以这些都是让我们见到自己生气的根本原因,找到病根就可以对症下药去治。 那怎么治?忍辱对治瞋恨。这个忍有六忍,都是方法。第一个「力忍」,用力把它压下来,不能生气、不能生气,压压压,有时候会压不住。这时候赶紧站起来,「对不起,我要上厕所」。压不住,这个时候不能逞强,先脱离现场,调整一下,这可以了。有时候压压压,压到最后,不能够把它消融掉,压到最后火山还是会爆发。所以这个力忍算症状解除,还不是根本解除。 第二个方法,「忘忍」。肚量大一点,大肚能容,所有人家得罪我们都忘掉了,不放在心上,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忘忍。 第三个「反忍」。就是遇到冲突了,能反省自己。因事相争吵,可能我们也有错,须平心暗想,因为人会摩擦,一定我们也有错,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往往可能我们就是执著在对方错的多,比方他错八分,我们错二分,我们就一直咬著他八分,结果他也咬著我们二分,最后愈骂冲突愈大。所以他人对我们的态度可能就是我们的心去感召来的,所谓「各相责,天翻地覆」,互相指责,没事变有事,小事都变大事。可是转个念,先反省自己,这件事是我不对,我哪里错了,这一分惭愧、忏悔的心,把对方的善根唤醒,对方马上说,其实我的不对比你还要多,这么一反省,「各自责,天清地宁」。所以这个是反忍。 再来,「观忍」。这个观照,用诸法实相来观照每一件事,其实都是因缘刹那的虚妄相,不要著相,不要放在心上,产生很多的习气,应该放下这些不愉快、这些怨恨。而且看事情用什么来观照?观照来龙去脉,不要只执著在他让你生气的那个动作,那个著相就很严重,因为一个人的行为是结果,它一定有背后的原因。比方我们在学校教书,看到一个学生的行为非常的偏颇,他的那个行为很可能我们一看这个火就快上来,可是当我们去家庭访问,了解到从小母亲就离开他,父亲在外面游手好闲,了解到这个原因,对这个孩子的气就没了,不只没气,还觉得他是个可怜的人。所以从原因上看,其实我们这几代人都很可怜。所以《无量寿经》当中让我们有这一分同体的心,设身处地的心,宽恕别人,「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没有把这些做人的道理告诉他,他得了一个人身,这么样的难得,人身难得,结果现在却造作习气,最后是沉沦到三恶趣。我们从这里去看它的原因,更看到他以后会有什么果报,我们对人的慈悯心就起来了。所以《太上感应篇》里也教导我们,「悯人之凶,容人之过」,都是这一分体恤、包容,所以观忍。 再来,「喜忍」,欢喜的忍辱。为什么?因为效法《华严经》说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每一个人都是善知识,都是来给我考试的。所以当这个人出现,我一生气,他提醒我,我的瞋恨心还很重,他是来发考卷的老师,来提醒我们不要荒废这一生成佛的机会。发现习气愈早,愈能够对治,愈能有把握调伏习气,有把握往生。所以每一个人都是来成就我的道业,都是来增进我的善根,都是来提醒我最严重的习气。这个时候对立不见了,欢喜起来了,感谢每一个人对我的提醒。所以诸位同修们,今天回去,要把那个让你最生气的人的照片放在你的床头旁边,每天看著它,因为它让我们不自欺,它让我们看到我们的瞋恚。所以他是贵人,每天要给他问讯、要给他鞠躬,感谢他的提醒。真的这么做,很可能一年、二年过去之后,突然那个人会对你笑得很灿烂,依报随著正报转过来了。您看,所有人都是老师。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人在考场当中,写不出答案,跑到前面去打那个监考老师的,有没有?假如是这样的人,那可能不正常,是吧?我们假如对生命当中的任何一个人生气,那我们就是打监考老师,那考试就不过关了。所以这个时候,带著感恩的心面对每一个因缘,都是善知识,谦卑、感恩心出来了,这个喜忍提起来了。 最后是「慈忍」。因为慈悲,所以把一切的人当作一体的。一体的,他出了问题,他随顺习气,就好像我们的身体哪个部位受伤了,自自然然我们的手,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脚,都配合著去护念这个伤口,让它早一点健康。就像佛菩萨,他已经契入一体了,哪一个众生颠倒了,所有十方的佛菩萨都配合著来成就这个众生的道业,所以这个都是同体大悲的心。有没有一个人他的脚流血了,然后他的手很高兴,然后对它说,你假如要我帮你擦药,要给我十块钱,我才帮你擦?结果那个眼睛说,我也要十块,不然你拿不到药。请问大家,这个人正不正常?他不正常,一体才是正常的,哪一个地方受伤了,身体所有的部位全部都感觉到,全部都去护念它,这正常。我们这一生要恢复性德,恢复自性,就是恢复众生与我皆一体的慈悲心,我们这个慈忍就时时想著众生就是我,跟我是一体的,我要念念为他们著想,这个慈忍就提起来了。 有一个老师,他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面对一个学生,本来很想放弃,突然他起了一个念头,假如这个人是我的孩子,我会放弃他吗?您看,本来是对立,要放弃这个学生,就在一念之间,想著假如他是我的孩子,当下那个心境转过来,对那个孩子的态度就截然不同,对他就有爱了、有慈悲了。而事实上,佛是大觉者,把宇宙的真相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相?一切众生是我们过去父母,也是未来诸佛。所以我们领受到这个道理,对一切众生应该是慈悲跟恭敬他们才对。好,所以慈忍提起来了,瞋恨就不见了。其实圣狂之分在一念之间,只要我们懂得用法来调伏习气,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把它转过来,念念保持觉悟,就在道中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