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居士: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2(3)

说到“实相般若”,这里不免首先要强调一点,就是现在对于“文字般若”,大概有两种不正确的对待: 第一,研究的人只是重视了“文字般若”,以为从这经典上我懂了,看了一些注解明白了,我也会跟人家说了,这就是

   说到“实相般若”,这里不免首先要强调一点,就是现在对于“文字般若”,大概有两种不正确的对待:

   第一,研究的人只是重视了“文字般若”,以为从这经典上我懂了,看了一些注解明白了,我也会跟人家说了,这就是“实相般若”了。其实一切文字,不管你是经典,还是禅宗老和尚的语录,总之,就如禅宗的一部书《指月录》所喻的那样,文字的一切一切不过是给你指一指这个“月”。“文字般若”起的最大的作用就是给你指一指这个“月”。对此不认识就会产生二种错误:

   一种错误认为:既然实相是离开这一切,就不要“指”了,对于经典我也不用去看了,这是个错误。这个茫茫太空之中,哪个是月亮?从来没见过,你哪里去找啊?所以需要一个指,才能得到很大的方便哪。连指都不要了,看“月”就困难了,所以不要“指”的人是一个错误。

   再一种错误更严重,以为这个“指”就是月亮。错把指月亮的手指当成了月亮。虽然我这些话都是对的,我用手指着月亮的样子说“这就是月亮,月亮就在那”。我这句话跟我的指都是对的,可误解的人就以为我的话及我的手指就是月亮了。正是由于这样去认识月亮,才把经典上的文字错当作“实相”。那么这样就有二个严重的问题:一个严重问题是,再也看不见月亮了,因为把手指当月亮了。第二个严重错误就把月亮认为是指月的样子。

   对于般若,如果我们只是从自力来悟入“实相般若”,是很不容易的事。因此,我们再引证一下蕅益大师的话,深入地解释这个“实相般若”。

   “实相”是什么呢?

   “实相者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离一切相,遍为一切诸法作相。”(《金刚经》语)

   那到底是有?是无?是非有非无?还是又有又无……?这些都不是,所以“实相”是离开了一切相的。我们总是在这些相之中,为之迷惑,是有?是无?是非有非无?还是有无具相……都没有了,才离开这一切相。那么如果“实相”就是离一切相,这就又跑到“执空”的另一边去了,众生虽好懂,但是底下还有一句话:“遍为一切诸法作相”一切法都依这个实相而成相,所以这才叫做“实相”。

   打个比方:就如这个水上生波,这个水本来无所谓有一定的什么波相。没有这些相,但是因为风动之后,水可以出现种种的波,种种波都是实相,因为风吹动之后而显的相,所以水就遍为一切波作相。水本来没有这个波相,但是它给一切波作相,这个话好懂吧!“实相”是离一切相,可是“遍为一切诸法作相”,所以就能显现一切相,无相而能显现一切相,佛法的道理就在于此。

   “此实相者,即是般若波罗密体,体自寂照,照不可思议,如理而照,照不异寂,即名观照般若。”(《金刚经》语)

   “寂而常照”指:空寂之中而常起无边无尽的照用。所以空到了极点,彻底了。而这个用也就无穷了。我们现在就是因为不能空其心,不能无所住,所以我们的妙明真心就不出生,就象阴天的太阳被云遮了。

   这个“实相”是什么呢?就是“般若波罗密”的本体。那么《金刚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的本体是什么呢?就是刚才说的“实相”。在《弥陀要解》里头,蕅益大师说:《阿弥陀经》以什么为本体呢?就是“以实相为体”。那些水、鸟、树林等等事相都是依止这个“实相”而成的。“寂照”就是本体,就是实相般若。如果契悟到这个“离一切相,遍一切诸法作相”,这个实相也就是“实相般若”。能够稍微证一点“实相般若”那就是地上菩萨了。

   这个体本来就是“寂而常照”,所以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四土,最高是“常寂光土”,本体就是自然而然的,本来就是。“寂而常照”是不可思议的。

   这个“观照般若”是什么呢?

   “如理而照,照不异寂”。如若真正象我刚才说的那个“观照”,那还只是个初步,还是粗浅的。真正的“观照”是很深的境界。“如理而照”完全是合乎这个本体的去照。这个“无住生心”就是“理”,用这个事照,我这个心寂然无住,又不断灭,以这个为我们心的境,这就是“如理而照”。“照不异寂”,是指在照的时候,跟这个“寂”并没有不同,所以这也就合乎了“无住生心”。在照的时候跟那个空寂没有相异,就好象镜子一样。镜子很寂,它可是能照,镜子并无心,而它却能照,而且镜子的照就比我们高,它不留一点痕迹,你什么人来给你反映的真真实实,一点不错,毫厘不爽,只有在空寂之中才有这种作用。这个镜子就是我们很好的一个譬喻。所以这样叫“观照般若”。

   “文字般若”是什么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