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云导师:禅的认知与修学(2)

(二)俱胝一指禅 在风格上,禅极为活泼,极为生动,没有定法如来可说。我们举个小例子:有位俱胝禅师,出家以后,尚苦行,结茅庵而居──用稻草盖个棚子住在那里。有一天下午,来了位尼姑,说:我想借宿一晚可不可


(二)俱胝一指禅


在风格上,禅极为活泼,极为生动,没有定法如来可说。我们举个小例子:有位俱胝禅师,出家以后,尚苦行,结茅庵而居──用稻草盖个棚子住在那里。有一天下午,来了位尼姑,说:我想借宿一晚可不可以啊?他说:非常欢迎。尼姑说:你欢迎我,我还不一定敢住呢!我有个问题,你若答对了,我就打扰你住下来,你若答不对,那我只好走啦!俱胝禅师说:你只管问。


尼姑就问:什么是佛?俱胝和尚居然瞠目结舌答不出来。愈简单的愈困难,说到佛谁不知道?问什么是佛要下个界说,就不简单了。既然答不上来,这位尼姑就要走,他留都留不住。事后俱胝和尚心想:我是男子汉大丈夫,出家儿是佛子,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法答覆呢?感觉很惭愧,决心下山到处去参访,因为大事未明嘛!


他正准备走,半夜里禅定中,山神跟他讲:你不要走了,几天以后,有位天龙禅师路过此地,他会帮你了毕大事。


过了几天,果然天龙禅师路过,在他那茅庵里歇脚、喝茶,他就把这个故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天龙禅师。天龙禅师说:你问我。他就问:什么是佛?天龙禅师只竖起一个指头,没有讲话,而俱胝和尚就当下大澈大悟了。


以后凡是有人来问法,无须开口,不管问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僧?他都用这个(竖起一指)回答。大家都认为这‘一指禅’像嚼橄榄,含藏无尽,余味无穷。


他有个小徒弟,只有十几岁,说懂事又不懂事,说不懂事,却有点儿调皮。看见师父见人问问题,就竖起一个指头,他想:这事情很简单,我也会。以后凡有人来,他就说:不要麻烦师父了,有什么问题,问我。人家问:什么是佛?小和尚就依样画葫芦地竖起一指。这一招也很灵。


以后这事传到他师父耳朵里去了,师父啊!你那个小徒弟,虽然只有十几岁,却也懂佛法啊!怎么回事啊?有人问他什么是佛?他也跟你一样伸个手指头!


俱胝和尚听了这话,心里有数了。有一天把小孩叫来:听说你也会佛法,对不对啊?对!俱胝和尚袖子里藏了一把很锋利的刀,笑著问道:那你说说看,什么是佛?


小和尚手指刚一竖起,老师父一家伙把他那手指头给砍掉了。依常识看,这不但残忍,还构成了伤害罪;但就佛法而言,这是无比高明的善巧方便。这个小和尚手指头被砍掉了,疼得又哭又闹地就向外跑,禅师大喊:你给我回来!


小和尚回来了,禅师又问:什么是佛?小和尚又再竖指头,一看手指头没有了,这小家伙年龄虽小,根器却很猛利,当下恍然大悟。


禅宗的作略,禅宗的接机,禅宗的风格,就是这样的活泼生动,超出常情;所谓‘向上一路,密不通风’,既不是用常识可以理解的,又没有定法如来可说。而且禅宗有句话‘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也就是说那些陈腔烂调,那些旧的窠臼,旧的模式,不必去接受,不必去承袭,而应各自创新,别出手眼。所以禅永远都是活活泼泼地展现著法的生命,活泼泼地展现著每个禅师自己的法的人格。什么叫法的人格?除了法,没有他,他整个生命的内涵就是法,他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都是法的展现;像这样的风格,可以说完全是法的人格化地自然流露。


(三)临济三顿棒


现在禅宗只剩两家了,一个是曹洞宗在日本,一个是临济宗在中国。过去五宗七家,现在只剩下两个宗派,曹洞宗我们不讲,我们讲开山立宗的祖师──临济义玄禅师。这个人极为内向,见人讲话都脸红,他虽然出家修行,但是不敢向师父提问题,他的老师就是黄檗希运禅师。他不敢向师父问问题,不问问题,那怎么能‘了’呢?


当时陈睦州为第一首座,看临济根器不错,就问他说:你来此地多久了?三年了。你有没有向师父问什么问题呀?没有。你为什么不问?我不知道问什么!你为什么不问什么是佛法的的确确的真意呢?


在临济还没有去问之前,睦州首座就先去见黄檗禅师说:临济虽然是个后生,根器很好,将来会成为一株大树,为天下人遮荫哪!


当临济问师父:什么是佛法的的大意?话还没有讲完,师父拿了棒子把他揍了一顿,不答话就把他赶走了。


回来,首座问:你问的结果如何?他说:我话还没讲完,师父就揍了我一顿。首座说:你再去问!又去问又挨了一顿揍,于是他就不敢再问了。首座说:你非问不可,这是最重要的关键,你这一次问,一定会有结果的。临济第三次再去问,又被揍了一顿。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